APP下载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诊断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2020-03-11陈耀德张全发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酶原胃病萎缩性

陈耀德 张全发 帅 群

(东山县医院,福建 东山 363400)

胃部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其中,胃癌是胃部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恶性肿瘤,中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仍较低,临床上胃癌多见于中晚期阶段[1]。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胃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生存时间。临床上有学者提出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方式应用到胃癌患者筛查和诊断过程中,并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本次研究将对胃癌前病变患者及健康人员进行观察分析,并深入探究胃癌前病变诊断实施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应理论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将部分胃癌前病变患者及健康人员纳入试验研究,选取时间均在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住院治疗的胃病患者,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6岁且小于60岁,具有腹胀、腹痛、恶心和(或)呕吐的症状,同意做胃镜检查,消化系彩超未见异常,未见其他系统的疾病。本研究共纳入127例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最大者51岁,年龄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为(41.69±2.87)岁;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胃癌患者14例,胃溃疡患者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3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选取同期无任何症状的健康体检者1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75名,女性75名;年龄最大者52岁,年龄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为(41.89±2.43)岁。

1.2 方法 两组人员均接受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首先医护人员需要收集两组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抽取量为5 mL,并在血清分离后将两组人员血清标本实施冷冻,将标本放置在冰箱中备用,冰箱温度需要在-20 ℃左右。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器测定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含量,然后统计两组人员血清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人员的血清蛋白酶原检测结果进行测评总结。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量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人员性别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将胃病组中不同病变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胃肠黏膜病变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Ⅱ以及PGⅠ/PGⅡ进行比较分析,数据显示,与健康体检人员相比,胃病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患者PGⅠ、PGⅠ/PGⅡ相对较低,而PGⅡ相对较高。同时,胃病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PGⅠ以及PGⅡ相对较高,PGⅠ/PGⅡ相对较低,对比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胃病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比较(μg/L,)

表1 不同胃病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比较(μg/L,)

3 讨 论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诊断、早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唯一途径。目前,有研究者认为部分萎缩是可以逆转的,而一旦进入肠化生后,就很难发生逆转。因此急需一种指标能够敏锐地发现胃黏膜萎缩的情况,而胃蛋白酶原检测可对此发挥强大的作用[3-4]。胃癌前病变从医学意义上指的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组织逐渐转化的过程,临床上针对这一阶段患者采用血清胃蛋白酶检测方式进行筛选,使胃癌高危人群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部分医学专家发现,在诊断胃癌患者过程中联用PGⅠ、PGⅡ能够有效掌握患者胃底腺黏膜“血清学活检”情况,对了解患者胃癌前病变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积极作用[5-7]。同时经病理检查显示,高达91%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异常患者胃癌前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酶原正常者,这份数据充分说明血清蛋白酶原异常患者属于胃癌高危人群,并且通过血清蛋白酶原检测能够准确筛选出胃癌患者,这在胃癌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8]。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部分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具有显著增高趋势,因此血清胃蛋白原可以作用诊断胃癌患者复发的重要检测指标。

胃蛋白酶原主要是通过患者胃部分泌参与消化胃黏膜功能变化,属于胃蛋白酶无活性前体,而其中的PGⅠ是通过胃十二指肠主细胞与颈黏液细胞分泌产生的,其来源还包括幽门腺、十二指肠腺等。通常情况下,约有1%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血清PGⅠ和PGⅡ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PG含量液也随之改变,因此监测血清中PG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方法。当胃底腺萎缩时,主细胞数量减少,PGⅠ水平下降。而由于分泌PGⅡ细胞较多,此时PGⅡ仍可以维持高水平状态,PGⅠ/PGⅡ显著下降。当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以及胃窦腺胃体延伸,出现胃底腺假幽门腺化生时,PGⅡ水平升高更多,PGⅠ/PGⅡ进一步下降。因此,PGⅠ水平降低是胃底腺黏膜萎缩的可靠标志,PGⅠ/PGⅡ则反映了胃底腺萎缩程度[9-10]。

相关医学专家在研究试验中发现,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偏离正态分布,这种情况与患者年龄、性别、饮食、地区差异以及胃黏膜损伤程度相关,因此无法判定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PGⅠ、PGⅡ含量改变胃黏膜疾病的关系。同时,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PGⅠ/PGⅡ不会受到人群差异的影响,由此可见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对胃黏膜疾病早期筛查具有较高临床价值[11]。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与健康对照组人员相比,胃病组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PGⅡ较高,而PGⅠ/PGⅡ较低。而癌前病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胃癌患者PGⅠ以及PGⅠ/PGⅡ值相对较低,而PGⅡ较高,数据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数据充分说明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以及二者比值可以作为胃癌以及癌前病变诊断指标,并且PGⅠ/PGⅡ降低可以判定为萎缩性胃炎,同时证实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癌前病变的重要表现。另外,当患者产生萎缩性胃炎疾病时,腺体与主细胞数量将不断减少,并且会被幽门腺后肠上皮化生取代,同时PGⅠ分泌减少,PGⅡ指标含量保持稳定状态,这种情况与分泌PGⅡ细胞分布范围有关。由此可见,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以及二者比值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出胃黏膜病变变化情况,而且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早期治疗具有极大帮助。

综上所述,在胃癌前病变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方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能够反映血清蛋白酶原变化情况,可用于胃癌或癌前病变的筛查。针对通过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筛查出来的胃癌高人群,胃镜等检查将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的阳性率和价格效益比。

猜你喜欢

酶原胃病萎缩性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