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2020-03-11齐琳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个体化白蛋白肾功能

齐琳琳

(锦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辽宁 锦州 121000)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各类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肾功能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临床上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1-2]。血液透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对机体影响较大,易造成各类分泌功能失衡和代谢水平紊乱,进而出现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水平,还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有研究表明[3-4],血液透析中,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高,约为50%,其中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比例更高,约为86%。对患者进行普通的饮食指导只是停留于基础的饮食指导,对于降低营养不良的效果有限[5-6]。因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自病情均不同,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7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饮食指导方法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n=30)中,男性∶女性为16∶14,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1.78±6.96)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5.55±2.36)年,观察组(n=45)中,男性∶女性为15∶15,年龄51~79岁,平均(62.78±5.19)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5.29±2.46)年。纳入标准:75例患者参照《血液净化理论与实践》[7]中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进行确诊,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多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②患者有比较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疾病患者;③因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患者。本研究经过锦州市中心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肾功能衰竭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进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主要应用常规性饮食指导,包括告知患者多食用西红柿、芹菜等低磷性食物,禁止食用豆制品和奶制品等,多给予富含氨基酸类的食品。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个体化饮食指导:①先对患者各自病情特点进行评估:包括身高、体质量基础信息的填写,测量机体各类生化指标,调查患者营养状态,制订相关的个性化饮食指导方案。②做好护患交流:医患矛盾的发生很多和护患沟通不畅有密切的关系,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或家属的语言沟通,注意沟通的技巧。患者因病情特点,会有很多负面想法,多从患者角度出发,帮助其正确的面对疑惑和困难,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决心。通过列举成功案例,稳定其不良心理情绪,促使其以平常心态看待病情发展。③具体饮食指导:耐心的讲解饮食对于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性,促使患者提高对于营养物质的认知水平,帮助其了解水、蛋白质、钠、钾、磷和病情预后的关系。学会自己测算BMI,保持机体维持BMI在正常范围之内,即18.5~23.9 kg/m2。对膳食分配进行记录和指导,特别是膳食中原材料、质地、烹调形式和食用时间等,监督患者饮食规范性。每日以微信的形式推送饮食健康知识和需要注意事项。④饮食处方:一般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需求量为日摄入138 kJ/kg,其中糖类日摄入量为6 g/kg,植物脂肪日摄入量为1.3~1.7 g/kg,叮嘱患者少食或不食豆制品、腌制类和油炸类等食品,保证蛋白质日摄入量1.2~1.4 g/d,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适当的补充维生素B、钙。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微型营养评价精简表(MNA-SF)、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MNA-SF主要是对患者的应激性、活动状态、饮食状态、体质量和神经系统进行评分,0~14分,分数越高提示营养状态越好[8]。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对患者体力状态、情绪变化、临床表现和社会支持情况,总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9]。

1.3.2 观察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肌酐(Cr)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 2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MNA-SF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肌酐水平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NA-S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MNA-SF、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肌酐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1 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MNA-S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MNA-S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肌酐比较()

表2 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肌酐比较()

3 讨 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血液透析室多发性疾病,其治疗是一个漫长的维持过程,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身体营养状态会逐渐变差[10]。评价患者身体营养状态水平,不仅关系到病情变化,同时也对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肌酐是临床常用的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状态的生化指标[11]。白蛋白合成于肝脏中,半衰期相对较长,约为20 d,在评价患者慢性营养不良状态时,被广泛应用,是机体慢性营养不良评价的客观性指标。一旦肝脏功能损伤,白蛋白浓度会明显降低,对营养不良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血清前白蛋白则是急性炎性反应的常用指标,其半衰期仅有2 d,相对较短且在血清中水平较低,在判定急性反应变化时,敏感性明显高于白蛋白,如患者发生慢性炎性反应,其浓度可能处于正常范围,没有明显的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NA-SF、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个体化饮食指导可从患者本身出发,其指导更加具有个体适应性,使患者获得适宜性的饮食,在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个体化饮食指导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可提高其血清白蛋白水平,提高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个体化白蛋白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