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与临床特征关系

2020-03-11陈兰花陈云飞林志鸿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浆细胞遗传学探针

陈兰花 周 沂 陈云飞 林志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5)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为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生性疾病。MM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临床表现,而且在预后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为临床分期系统和寻找MM最佳的预后因素。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肌酐(creatinine,Cr)、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等是公认的预后因素。随着MM发病机制探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最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为细胞遗传学异常,而传统的预后因子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目前已证实几乎所有MM患者均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1]。染色体不同其预后意义也不同,其中Hb、ALB、β2-MG等指标与预后关系密切。Salomon等[2]、黄河和李倩[3]学者研究发现t(4;14)(p16.3;q32)可能与β2-MG水平增高有关;13号染色体异常(C13As)可能有肿瘤中血管新生旺盛、血清中较低的M蛋白、年轻等临床特征。del17p和gain 1q染色体异常的MM患者提示较差的PFS和OS,二者同时存在提示着更差的预后。本文对41例初治MM患者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骨髓标本均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旨在探讨染色体异常和临床特征的潜在关系,明确其在MM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1例初治MM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就诊。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为42~83岁。

1.2 方法 收集41例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胱抑素(cystatin C,Cys C)、Hb、ALB、β2-MG、Cr、骨髓中原幼浆细胞比例、免疫电泳指标。

1.3 试剂 RB1、D13S319、1q21、P53探针均购自北京金菩嘉公司;荧光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BX51型荧光显微镜。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软件。数据均用()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特征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FISH检测结果 对41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FISH检测,其中30例患者检出1种异常,占73.17%(30/41),11例患者存在2种以上的染色体异常,占26.83%(11/41)。13号染色体异常14例(其中包括3例D13S319及RB1共同缺失,1q21、D13S319及RB1三者异常的3例,仅合并1q21异常2例(8/14)),P53异常,即17号染色体异常5例,其中合并1q21异常2例,合并RB1异常1例;1号染色体异常,即1q21异常18例,其中合并13号染色体异常5例(D13S319异常者有1例,RB1异常1例、RB1和D13S319共同缺失3例),合并P53异常2例。

2.2 染色体异常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3号染色体缺失(D13S319、RB1)阳性率与年龄、免疫类型、Hb、ALC、ALB、β2-MG、LDH、Cr、Cys C、骨髓原幼浆比例均不相关(P>0.05)。17号染色体异常与β2-MG、LDH、Cr呈正相关(r=0.92,P=0.02;r=0.86,P=0.04;r=0.96,P=0.01);1q21扩增阳性率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56,P=0.04)。见表1。

表1 各染色体异常与各个指标相关性

3 讨 论

MM是一种高度特质性的浆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差异较大,其约占血液肿瘤的10%。多数MM患者存在易位、缺失或扩增等染色体异常现象,细胞遗传学异常是MM预后分层的基础。

染色体异常目前被认为是MM患者最重要的预后因子,通过FISH技术检测MM患者染色体,进一步了解MM的发病机制,为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中运用RB1、D13S319、1q21、p53 4种基因探针,分别对41例初诊MM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73.17%(30/41)初诊患者中检测出1种遗传学异常,≥2种的染色体异常为26.83%(11/41),发生率略低于先前研究[4-5],与本研究未使用IgH探针以致IgH基因阳性患者未检测出所致。1号染色体扩增(1q21)、13号染色体缺失(RB1、D13S319)、17染色体缺失(P53)、的检出率分别为43.90%(18/41)、34.15%(14/41)、12.20%(5/41)。一般情况下13号染色体异常(C13As)主要指13号染色体的缺失。有文献显示[6-9],其发生率为33%~35%。本组研究中,共有14例患者存在13号染色体异常,约占35%,发生率与Neeraj等[6-9]报道相符。但也有部分文献报道[10],13号染色体缺失与骨髓原幼浆比例、免疫类型、年龄、LDH、β2-MG、Cr等指标均未检出相关性,另外还发现13号染色体缺失的发生概率为50%左右;17号染色体异常组,与β2-MG、LDH、Cr呈正相关(r=0.92,P=0.02;r=0.86,P=0.04;r=0.96,P=0.01);1q21扩增阳性率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56,P=0.04)。与Nadine等[7]报道不大一致,发现17号染色体缺失与β2-MG、LDH、Cr等均不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17号染色体异常样本量少,仅5例患者,以及种族差异所致。

综上所述,染色体异常已被认为是影响MM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证实不同染色体与相关的指标(免疫类型、年龄、骨髓原幼浆细胞比例等)有一定的相关性。染色体异常与传统预后因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建立以细胞遗传学异常为基础的最佳的预后系统,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浆细胞遗传学探针
小麦-中间偃麦草2A/6St代换系014-45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总压探针性能结构敏感性分析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