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2020-03-11郝洁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胸部血栓下肢

郝洁冰

(鞍山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辽宁 鞍山 114001)

在临床胸外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出现肺动脉拴塞的情况,这种并发症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1]。临床研究认为,肺动脉拴塞导致的病死率已超过30%,这提示临床应重视对该病症的干预[2]。超过70%的肺栓塞都是因为深静脉血栓而导致的,除此以外,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流速度减慢等因素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干预的过程中为患者配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症的快速恢复[3]。本研究主要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42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病程时间为1~10个月,平均病程时间为(5.2±0.8)个月;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为(35.8±10.5)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病程时间为1~12个月,平均病程为(5.2±0.9)个月;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34.7±1.1)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调查对象经病理诊断均被确诊为胸部肿瘤,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临床资料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检验和认可。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检验和病理学检验均被诊断为胸部肿瘤者,不分肿瘤良恶性,可择期进行手术根治;②研究对象没有严重的心、肺功能疾病;③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均超过18岁,而且不超过80岁;④研究对象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况评分不超过2分;⑤接受胸部肿瘤手术切除治疗,并符合手术切除指征;⑥根据RECIST 1.1患者胸部肿块进行测量和评估;⑦存在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⑧研究对象的宫颈癌分期为ⅡB~ⅣA期;⑨研究对象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超过70分,且所有研究对象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4]。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肿瘤者;②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③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和冠心病者;④存在肿瘤远处转移者;⑤存在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者;⑥存在出血倾向,并接受抗凝和止血药物治疗者;⑦同期选择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者;⑧对本文所选择的治疗方案不耐受者;⑨合并其他消化道病症者;⑩存在深静脉血栓入组患者或存在高凝体质者;⑪入组前应用过抗菌药物者;⑫在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而无法完成调查者[5]。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为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干预,选择4000~6000 U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每日治疗1次,连续用药5 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如严格落实围手术期相关护理,入院后进行各项检查,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术前、术后的相关指导工作,为患者进行相关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指导。①术前干预:术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个人和家族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调查患者入院的时间和卧床时间,对存在有原发病症的高危人群进行深静脉血栓倾向的评估,严格的掌握手术指征。强化对患者术前的全面检查工作,及时为患者进行水和电解质的补充,纠正因饮食等导致的脱水状况。为患者进行宣教,将血栓的发生机制、危害和预防要点等告知患者,使患者对这种状况具有一定的认识,使患者能够自觉的对相关症状进行观察,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床上活动,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必要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下肢主动训练,做好对患者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被动练习[6]。术前需有效防止脱水而导致的血液浓缩状况出现。血液内脂肪类药物应用过多易导致患者出现血液黏稠度增加,尼古丁可对患者末梢血产生收缩效果,所以术前应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②术中护理:术中要尽量保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的内膜保护血管。术中需要正确、规范的应用各种止血带,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状况,如患者合并心率加快或者血压下降情况,需要立刻和主治医师联系,及时快速的寻找原因,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处理。术中要为患者正确补液,纠正脱水症状。避免输血或者少输血,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及时输入新鲜的血液或成分血[7]。合理对患者肢体进行暗访,避免患者肢体存在过度受压,尽量保证患者体位舒适,术后需尽早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恢复,按摩患者的小腿,使患者的足部进行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对于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注意对患者保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③术后护理:术后需强化患者的各项护理保障,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心理不良表现,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在营养方面,应该为患者选择低脂饮食,保证食物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当增加饮水量,防止患者血液黏稠,保障患者大便通畅,避免患者因排便困难导致腹压增加,对患者静脉回流产生影响。在患者卧床期间,应进行肢体的主动和被动练习,促进患者的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应用下肢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久坐和翘脚,在膝盖下垫一小枕头,避免患者存在障碍血液循环[8]。做好对患者的保暖工作,嘱患者进行深呼吸,增加患者的膈肌运动血液回流。术后及时为患者补充体液,增加患者血容量。尽量减少对患者血管产生刺激作用的药物注射,避免在同一个部位进行反复的穿刺,如有必要可为患者进行血管留置针,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微粒进入血管。强化观察患者的躯体部位色泽,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水肿和浅静脉怒张情况。若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可适当为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但应避免剂量过大,实现对患者血小板凝结的抑制。对已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要进行针对性的对症处理。

1.4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评分为90分以上为满意,评分为60~89分为基本满意,评分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静脉血流速度[9]。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住院时间、静脉血流速度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满意度为等级资料,检验Z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形成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形成深静脉血栓11例,发生率为26.19%。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4857,P=0.019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21±2.13)d,对照组为(18.92±4.12)d(t=12.1705,P=0.0000)。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会导致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进行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属于出现这种病症的高危人群,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80%。下肢近侧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为20%,出现致命性肺梗死的概率为5%左右[10-26]。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需强化经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的相关干预工作,术后需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干预护理,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性指导,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胸部肿瘤患者通过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全面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猜你喜欢

胸部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