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实效性研究*

2020-03-09罗志春

甘肃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路中职信息技术

罗志春

(甘肃省金塔县职教中心,甘肃 金塔 735300)

1 概述

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改变时刻进行,人类的想象力如何发生?智能时代我们怎么生存?我们的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正在被彻底颠覆,学习者和传授者之间的距离从来没有象今天一样快捷多样,距离如此之近。无人驾驶智能化技术将第一次释放人类的双手,把方向盘交给了机器控制;教育智慧云的诞生,让教育变得高效而有朝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已经欣欣向荣。

当下职业教育从全球到中国,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社会需要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无处不在,前景似锦。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影响毋庸置疑将很深很远,尤其课程教学。电工电子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天然港湾,是最有利的践行者。

2 信息技术在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潜在的优势

2.1 利用“图、文、声”立体式动态教学,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浓,思维不活。实验中插播一些与试验内容相关的美丽画面或神奇的动画,再配以优美的音响,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效果是相当不错的。如可以剪辑一些画面或动手制作一些动画,也可以引用其它软件媒体摘要编辑,形成自己需要的媒体,在必要的环节播放。笔者在刚学习媒体课件制作时,用3DS制作了“欧姆定律”动画封面,配以文学及优美音乐,插播时学生很喜欢,既增强了好奇心,又激起了求知欲。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合理有效应用无疑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对激发兴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工电子课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生能否学好这些专业课程的直接动力。

2.2 智慧云与智慧课堂使课程教学多样有效

在信息化环境中,云智慧课堂在各个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建立。互联网下的课程改革热火朝天,从思想观念的更新到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开展,资源的建立、更新、共享成雨后春笋。中职各方面的资源眼前来看比较匮乏,但不久在职教人的努力下,将迎难而上得到很好解决。教学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授课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发挥好智能教育的优点,定能锦上添花,效果凸显。

2.3 可以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网络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使人类的思考和学习、工作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单一、低效、被动将被多样、高效、主动取代。尤其是电工电子课程中,可以在网上学习专家的专业课程讲解,查阅知识点,对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更难能可贵的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实验难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数字化已经走向我们,必将发展为教育的主流。

3 当下课程教学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中职生电工电子课程学习中的问题

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理工科的学生都要学习,但往往中职生不易学好。原因是电工电子课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由于各地方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学校条件差异过大,尤其是偏远的大西北,实训器材不齐全,很多实验都做不了,严重影响了实验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许多实验教师是在“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读实验”,课后“背实验”来完成的;许多情况只偏重理论学习,忽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学习的困难。

3.2 信息播放量超大,忽视师生互动

多年的发展已经让各种资源丰富多彩,这些资源却不能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使用,不用、误用、滥用的现象普遍,方式简单,效率不高。教师备课工作量偏大,学生学习身心疲惫,其根源就是没有将信息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整合力度不足,从开始有效统筹建立学习管理系统的工作就不到位,没有做到学管结合,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学相长,学习必得师生“两情相悦”,可实际的课堂却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昏昏欲睡,忘了实验指导和互动,何谈指导者和组织者。

3.3 电子白板的引入还是不能使传统的授课发生革命性改变

虽然各种资源多,但适合中职教育的少。各科课程教学素材的缺乏和资源的不足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电子白板往往被弱化为“电子小黑板”,各种功能的学习和使用麻烦,交互性不是很好,当然不能受到师生的欢迎,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被闲置。

3.4 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干扰学生注意,理实一体化教学不能有效开展

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动画、录音、图片、PPT、视频有时被杂乱大量播放,干扰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分散注意力,学习的重点和兴趣在眼花缭乱中失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低,课程学习停留在“看课”而非“学习”的阶段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理实一体不能有效开展,浪费了学生更多动手实训的时间,不能做到启发加引导。

4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策略

4.1 变无效融合为有效融合,提高教学实效性

无效融合是指方式单一,内容乏味杂乱,对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使用不当,滥用、误用现象随处可见,导致课堂教学走马观花,无序混乱,效率低。有效融合一定是观念的超前,思路的清晰明了,心中有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选择恰当的媒体来激发学生求知。运用EWB、MultiSIM等这样的仿真教学软件,可灵活多样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力争在教学中将无效融合转变为有效融合,才能发挥教学真正的效益。

4.2 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实现“人机”对话,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

计算机媒体还有一长处就是交互功能强大,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电路性能的状态情况反应清晰准确,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路原理。比如在研究基尔霍夫定律的实验中,让学生上机自己动手操作改变各支路电流的大小、电阻阻值、电动势参数,计算机给出相应的节点电流关系和回路电压关系,学生自己就能清晰地掌握各参量对电流电压的影响关系,但无论怎么改变参数,电路始终保持节点电流的代数和及回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即∑I=0、∑U=0,清楚明了地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实验之后应该还有一个检测训练环节,反馈信息,巩固知识。笔者在进行教学时,总感到常规的实验教学难以很好的实现,尤其无法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无法做到每生思有所成,学有所获,这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无疑是不利的。通过计算机交互功能的引用,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方式,让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

4.3 将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应用方能发挥实效

将微观的不可见的电子运动进行仿真演示,增强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电子元器件结构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学习PN结的导电情况,是学习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电子元件的前奏,但所涉及的原理难教难学,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画”实验,既费时又没有动态感,采用计算机媒体软件或自己动手制作的课件来模拟仿真,效果就大不一样,学生容易接受,为二极管、三极管组成的整流滤波和放大电路铺平了道路。尤其对于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可以“延时”、“重播”,让学生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要领。如利用计算机媒体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进行模拟插播,可以成功地进行“交流电的产生”、“自感与互感”这些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对“RLC 串联电路”、“RLC 谐振电路”、“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电路”等演示模拟,可以充分地知道实验的过程及实质,为实训打好基础。如将各实验目的、原理、操作要领、结果分析等环节,制成数据库媒体,在讲解时播放,既可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又省时省力,可以节省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试训,牢固掌握知识。

总之,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教学平台的潜力无限。虽然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但一定有助于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弥补实验器材和实训设备耗材缺乏带来的瓶颈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必不可少。要想出更多素质加特长型的优秀人才,职教事业必得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电路中职信息技术
电路的保护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解读电路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