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东湖印社相关问题的考察

2020-03-09张波

中国书画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泠印社东湖分会

◇ 张波

一、关于东湖印社的成立时间

东湖印社成立于1961年,这个年份当然是不容置疑的,很多著文作者亦持此“清晰的模糊说”。但具体的月份就令人困惑了,有“夏、秋、夏秋之际、9月、20世纪60年代初”几种说法,更不用说弄清楚成立之“日”了。

“夏”说,钟鸣天《唐醉石与东湖印社—怀念唐醉石先生》文中说:“1961年夏,为了发展和繁荣我省的书法篆刻艺术,在中国美协武汉分会主席张肇铭等先生的倡议下,经省委宣传部的同意,成立了东湖印社,吸收了武汉地区知名的书法篆刻家刘博平、沈肇年、卢蔚乾、唐醉石、张肇铭、邓少峰、徐松安、薛楚凤、黄松涛、刘问山、黄亮、曹立庵、翟公正、杨白匋等18同志为社员,并公推唐醉石为社长,邓少峰、徐松安为副社长,笔者为秘书。”(见《书法报》1985年4月24日第17期,第3版)。

“夏”说,陈龙海《西泠巨子雕虫壮夫—唐醉石其人其印》文中说:“值得一提的是,醉石先生于1961年夏,在武汉倡导成立了东湖印社被推为首任任长,建社之初,活动频繁。”(见《中国书法》杂志1996年第4期,第11页)。

“秋”说,《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社史资料”1961年、辛丑所列:“秋,东湖印社成立,唐醉石任社长。”(陈振濂主编《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西泠印社出版社2003年版,第426页)。

“夏秋之际”说,1989年第1期《中国书法》刊出署名“汉文”的《东湖印社简介》中说:“1961年夏秋之际,在湖北一些书法篆刻家倡议之下,东湖印社在武汉成立。”此“汉文”不知是《东湖印社简介》执笔者的笔名,还是东湖印社第二任社长邓少峰的外孙“邓汉文”名字的省称。

“9月”说,昌少军《唐醉石年谱》中说:“9月,(唐醉石)在武汉倡导成立东湖印社,当选首任社长。”(《西泠印社》,总第41期,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唐醉石研究、纪念《西泠印社》创办十周年专辑,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版,第49页)。

“9月”说,陈昆《徐松安先生纪事》文中说:“1961年9月,经中国美协武汉分会主席张肇铭、副秘书长周韶华等人倡议,在湖北省委宣部的支持下,东湖印社在武汉成立。唐醉石被公推为社长,徐松安任副社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编《湖北美术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382页)。在这段文字中,邓少峰的东湖印社副社长没有出现,不知是作者有意突出徐松安的影响,还是其他原因。笔者认为,这种遗漏是不应该的。

“9月”说,俞栋、王晓暾《从重振迈向繁盛—对汉上印风形成和湖北篆刻发展的思考》文中说:“1961年9月,东湖印社在武汉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最早的印学团体之一。唐醉石任社长,邓少峰、徐松安任副社长,曹立庵任秘书长,唐醉石、徐松安、邓少峰、曹立庵、刘问山、刘赜(博平)、卢蔚乾、黄亮、薛楚凤、翟公正、陈波涛、杨宜年、黄松涛、汪印农、钟鸣天、杨白匋、王文农、金月波18人为首批社员。”(瞿忠谋主编《百年金石汉上印风·文论卷》,湖北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第60页)。俞栋、王晓暾在该文中指出,此段文字引自李瑞洪《湖北书法篆刻古今谈》一文,并作引文标注:“2007年第12期《武汉文史资料》,第56—59页。”笔者查阅该期杂志,见俞栋、王晓暾文中的说法与原文大有出入。李瑞洪《湖北书法篆刻古今谈》文中对这段文字的表述为:“1961年,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武汉美术家协会牵头,在武汉成立了书法篆刻的学术团体‘东湖印社’,金石书法家唐醉石任社长,徐松安、邓少峰任副社长,会员有卢蔚乾、薛楚凤、张肇铭、王南舟、翟公正、刘问山、杨白匋、刘赜(博平)、曹立庵、陈波涛等18人,在美协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此段文字,实际在2007年第12期《武汉文史资料》第56页,而非56—59页)。李瑞洪这段文字,有几个问题没有弄清楚:一是“武汉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不是一回事,此处后文细说。二是东湖印社“会员”的叫法不对,从成立至今,东湖印社还没有“会员”的叫法。三是“18人”也采用“等”字,人员名单未说全。

“20世纪60年代初”说,杨坤秉(炳)《继起应争第一流的唐醉石》文中说:“唐醉石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书法篆刻界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书法、篆刻、碑版、金石、文字和文物鉴赏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初,又在武汉领导创建了东湖印社。”

2005年第1期(总第2期)《东湖印社通讯》,亦持“9月”说“东湖印社成立于1961年9月”(图3)。

图1 2005年第1期(总第2期)《东湖印社通讯》封面(东湖印社编、杨坤炳供图)

图2 《东湖印社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之一(金铿供图)

图3 2005年第1期(总第2期)《东湖印社通讯》第15页(东湖印社编、杨坤炳供图)

图4 《东湖印社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之一(金铿供图)

按常理,有《东湖印社通讯》作为证明,东湖印社成立的“9月”说,理论上应是可信的。但见到1980年4月15日的《东湖印社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图4、图5,下简称“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则对此常理打了折扣。在2005年第1期《东湖印社通讯》中,对于社员大会、理事会闭会期间印社日常工作的执行机构名称都作了统一,从第一至第四届以及随后的第五届中,都叫“社务工作会”,而从“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来看,这个机构又叫“常务委员会”。从图3、图5所列人员比较来看,其组成人员也有差异。

查1961年年历,在6月至10月中,各有几个重要的节日、节气。6月21日为“夏至”,7月7日为“小暑”、23日为“大暑”,8月8日为“立秋”、17日为“七夕节”、23日为“处暑”、25日为“中元节”,9月8日为“白露”、23日为“秋分”、24日为“中秋节”,10月1日为“国庆节”、8日为“寒露”、18日为“重阳节”、23日为“霜降”。

按节气来分,1961年6月21日“夏至”后至8月8日“立秋”前,这个时间段可算作“夏”的范畴。8月8日“立秋”后至10月18日“重阳节”前,这个时间段可算作“秋”的范畴。6月21日“夏至”后至10月18日“重阳节”前,这个时间段可算作“夏秋之际”的范畴。

另,在网络上亦有东湖印社成立时间的“8月”说,但未查阅到可信的相关文献资料,故未列入。

综合分析1961年的节日、节气,可初步推出东湖印社的成立时间,应在1961年6月21日至10月18日这个范围内。

由于东湖印社主管单位历经变迁,并受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那段特殊政治运动的影响,以及主管单位主要管理档案人员的变动、主创人员的过早离世,社史资料佚失严重,其具体的成立时间只有寄希望于更详细的类似“东湖印社成立会议纪要式”的文献、实物资料出现来加以佐证了。一些回忆、笔谈式的文章,从遵循学术、尊重事实的严谨性来看,只可作为参酌形式之一。而东湖印社的准确“出生日期”也只有等待有心、有缘之人去进一步发掘了。

二、对东湖印社早期社员的看法

对于东湖印社早期社员的人员构成,说法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比较统一的说法是“18人”,但这“18人”的名字、排序却十分混乱。是按年龄、姓氏笔画,还是按职务、艺术影响排序,好像每位作文提到“18人”的排序都不一致。

钟鸣天《唐醉石与东湖印社—怀念唐醉石先生》文中“18人”的排序为:刘博平、沈肇年、卢蔚乾、唐醉石、张肇铭、邓少峰、徐松安、薛楚凤、黄松涛、刘问山、黄亮、曹立庵、翟公正、杨白匋。只有14人,“18人”不全。

图5 《东湖印社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之二(金铿供图)

图6 上为唐醉石指导汪新士所刻白文“绍宋私印”,下为汪新士篆稿、余绍宋题记(选自曲斌编:《汪新士印学遗稿》,第50页,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图7 唐醉石为汪新士《养气斋印存》隶书题“小心落墨,大胆奏刀”(选自汪新士著:《汪新士篆刻书法集》“名家题贺”,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李瑞洪《湖北书法篆刻古今谈》文中“18人”的排序为:唐醉石、徐松安、邓少峰、卢蔚乾、薛楚凤、张肇铭、王南舟、翟公正、刘问山、杨白匋、刘赜(博平)、曹立庵、陈波涛。只有13人,“18人”不全。

俞栋、王晓暾《从重振迈向繁盛—对汉上印风形成和湖北篆刻发展的思考》文中“18人”的排序为:唐醉石、徐松安、邓少峰、曹立庵、刘问山、刘赜(博平)、卢蔚乾、黄亮、薛楚凤、翟公正、陈波涛、杨宜年、黄松涛、汪印农、钟鸣天、杨白匋、王文农、金月波。有“18人”,前文已作说明,此段引自李瑞洪《湖北书法篆刻古今谈》,经查原文,与原文所述不符,不足采信。这种随意改变引文核心内容的学风,从事学术研究者当戒之。

通过“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可以明确东湖印社第二次社员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80年4月15日。“纪要”(图5)记载:“会议一致推举潘振武同志为东湖印社名誉社长,聘请张振铎同志为顾问,选举邓少峰同志为东湖印社社长,吴丈蜀、周韶华、陈波涛三同志为副社长,曹立盦(庵)同志为印社秘书长,黄松涛、黄亮、吕圣逸、杨白匋、陈方既、钟鸣天等同志组成常务委员会,钟鸣天、黎伏生二同志为印社秘书。

“东湖印社筹备组在社员大会之前,批准翟公正、王文农、朱志元、邵声朗、吴丈蜀、周华琴、金月波、兰蔚、张绍华、王士杰、唐大康、陈方既、皮道坚、黎伏生等十四位同志为本社社员。”

图8 汪新士刻余绍宋(选自汪新士著:《汪新士篆刻书法集》,第40页,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图9 汪新士刻越园(选自汪新士著:《汪新士篆刻书法集》,第4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图10 张明明(铸公)在《东湖印社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第三点至第五点,2005年第1期(总第2期)《东湖印社通讯》第7页(东湖印社编印、杨坤炳供图)

图11 第二届《东湖印社章程》之一(金铿供图)

图12 第二届《东湖印社章程》之二(金铿供图)

图13 2005年第1期(总第2期)《东湖印社通讯》第9页,东湖印社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公布的章程之一(东湖印社编印、杨坤炳供图)

图14 2005年第1期(总第2期)《东湖印社通讯》第10页,东湖印社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公布的章程之二(东湖印社编印、杨坤炳供图)

图15 2005年第1期(总第2期)《东湖印社通讯》第1页,东湖印社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新闻(东湖印社编印、杨坤炳供图)

对照这份“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则翟公正、王文农、金月波东湖印社早期社员的身份就值得商榷了。

对于东湖印社早期社员的认定,其实也是不甚清晰的。东湖印社成立后不久,因“四清运动”开始,于1963年2月中止活动。那么,从1961年下半年(因前文已说明东湖印社成立时间不清晰,笔者在本文中作此专门表述)成立开始到中止活动,满打满算不足两年时间。那么,1963年2月之前加入东湖印社者,是否可以算作是东湖印社早期社员呢?

昌少军的老师汪新士(1923—2001,名开年,号不舍翁、无际老人。斋名养气斋、锲镂轩,浙江江山人。生前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是1962年5月由唐醉石介绍加入东湖印社的。《汪新士年谱》1962年(壬寅、40岁)条所列:“5月,由唐醉石介绍加入武汉东湖印社。参加东湖印社社员作品展览,经常出入唐醉石家中学习书法篆刻。”(昌少军主编《艺坛怪杰·汪新士纪念文集》,崇文书局2004年版,第533页)。

汪新士为著名书画篆刻家余绍宋的外甥。汪新士1941年由余绍宋引介,拜韩登安为师,1941年至1945年随韩登安学习书法、篆刻。1946年,由韩登安介绍拜西泠印社王福庵、丁辅之为师,学习书法、篆刻。11月,经王福庵、韩登安介绍加入西泠印社。1947年,由王福庵引荐,拜唐醉石、马公愚为师,这是《汪新士年谱》中,汪新士的主要从师经历。

下面有几条汪新士与唐醉石交往的资料:

1948年1月,唐醉石指导汪新士刻白文“绍宋私印”(图6),题记为:“(民国)三十七年元月十八日下午,在唐(醉石)师休景斋中为大母舅(余绍宋)大人制名印,归来再修三刀。”

1948年11月,唐醉石为汪新士《养气斋印存》隶书题“小心落墨,大胆奏刀”(图7),行书题款为:“开年仁弟从予谈艺,勇猛精进,行将于里,因书秋庵先生论印语以勉之。戊子冬唐源邺。”

1948年,汪新士刻白文印“余绍宋”(图8),边款:“戊子孟冬,福厂为越园先生篆,开年刻于春住楼中,醉石署款。”刻白文印“越园”(图9),边款:“福厂篆,开年刻,戊子冬日醉石记于春住楼。”

以上资料,足以说明唐醉石与汪新士的师生关系是真实可信的。汪新士早年由王福庵、韩登安介绍加入西泠印社,王福庵、韩登安、唐醉石3人交游甚密,特别是王福庵、唐醉石两人。从印学艺术水准和对汪新士了解的程度,由唐醉石介绍汪新士加入东湖印社,也应视作顺理成章了。而且,在“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中,唐醉石先生的第六子唐大康也在东湖印社第二次社员大会前被批准加入东湖印社,说明东湖印社对于优秀艺术人才的吸纳也是举贤不避亲的。唐大康(1944—1998,本名达康,祖籍湖南长沙,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东湖印社首任社长唐醉石第六子)在书法、篆刻、绘画上具有全面成就。2017年4月27日,“性情笔墨—唐大康艺术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唐大康生前曾在湖北美术学院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晴川画会”发起人之一,并在武汉、北京、西安、重庆、成都等地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巡回展。

“第二次社员大会纪要”(图5)指出:“要在党的领导下、在美协武汉分会的指导下,坚决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认真推动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探讨,多出人才、多出好作品,为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促进‘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东湖印社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图10)指出:“东湖印社今后要不断地发现优秀人才,吸收新社员,保持印社的活力。同时,印社要加强社员综合素养的培养,不仅印要刻得好,也要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努力做一个印学家。”

印社这类篆刻社团组织,其成立之初也是一众志同道合者的集结与结社。即便有严密的章程,经“社务委员会”集体首肯先加入,召开社员大会再补行入社手续的情况,在今天也是实际存在的,而且“社务委员会”就是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闭会期间处理印社日常事务的常设机构。东湖印社从成立至召开第二次社员大会,由于众所周知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相隔已近19年,一些成立时的主要主事者、老社员有多位已故去。从图3、图5可以明确得知,东湖印社一直有着“社务工作会”(常务委员会、社务委员会)这样的常设机构处理印社日常事务。所以,翟公正、王文农、金月波、汪新士等这些东湖印社早期社员的身份由常设机构首先确认,随后再补行入社程序,道理上也是说得通的。因此,笔者认为受社会历史环境影响,在1980年4月15日东湖印社第二次社员大会召开前入社,以及当次大会批准入社的社员,理论上都可视为东湖印社早期社员,因为这样的界定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三、东湖印社主管单位的变迁

东湖印社成立时的主管单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的前身。据1957年第4期《美术》载:“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于1957年3月2日在汉口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一百五十多位会员和来宾聚集一堂。由胡一川同志致开幕词,宣布美协武汉分会成立。”推选主席张肇铭,副主席蒋兰圃、杨立光、张振铎、师群、武石,秘书长朱志元,副秘书长周韶华。1962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推选主席张肇铭,副主席王霞宙、师群、武石、杨立光、张振铎、唐醉石、蒋兰圃,秘书长朱志元,副秘书长周韶华。1978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推选主席师群,副主席武石、杨立光、张振铎、宋恩厚、周韶华、范迪宽、唐小禾,秘书长戴筠,副秘书长陈方既。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更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1986年5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杨立光任主席,冯今松、汤文选、李泽霖、张善平、尚扬、周韶华、唐小禾、鲁慕迅任副主席,秘书长戴筠。1993年5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更名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同时召开。在这一串长名单中,朱志元、周韶华、陈方既就是1980年4月15日东湖印社第二次社员大会上批准入社的社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文艺社团由各级文联、美术家协会、文化局或上级单位等主管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常态。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之前,一些重大的全国性书法篆刻活动都是文化部会同中国文联主导,由各地的文联、美术家协会送稿的,如1980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的征稿,很多地方都是由文联、美术家协会送的稿件。

东湖印社1961年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1962年3月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唐醉石被推选为副主席,这也可以看作唐醉石是东湖印社社长,代表了印社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所分配的名额吧。按常态,社团的副职(或主席团成员)应代表一个方面或艺术门类,唐醉石以书法篆刻家的身份在美术家协会任职,我觉得在当时应这样理解。而1980年4月15日,东湖印社召开第二次社员大会,张振铎、周韶华、陈方既等任重要职务,翟公正、王文农、朱志元、邵声朗、吴丈蜀、周华琴、金月波、兰蔚、张绍华、王士杰、唐大康、陈方既、皮道坚、黎伏生14位名家为社员,既有他们艺术影响的一面,也可看作是主管单位为加强艺术社团管理、增加专业艺术影响力所作的一种安排吧。

1983年2月23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前身)成立。主席张昕若,副主席吴丈蜀、邓少峰、黄亮、曹立坚、穆毅,秘书长孙方。1986年2月2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分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王峻峰任主席,吴丈蜀、邓少峰、黄亮、穆毅、孙方、周华琴、曹立庵、陈方既、王树人、徐本一为副主席,徐本一兼任秘书长。199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分会更名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

1987年6月,东湖印社召开第三次社员大会,杨白匋任社长,黎伏生任秘书长,刘欣耕、张长宁任副秘书长。

1995年9月26日,在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持下,召开东湖印社第四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谷有荃任社长,张明明、刘欣耕、黄德琳任副社长,杨坤炳任秘书长、樊中岳任副秘书长。

2005年7月9日,东湖印社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选举谷有荃任社长,张明明(铸公)、刘欣耕、黄德琳、杨坤炳、汪贻洵、陈龙海为副社长,汪贻洵兼秘书长(后改由陈龙海兼任)。

从东湖印社首任社长唐醉石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任副主席,到东湖印社第二任社长邓少峰在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任副主席的转变,应可视为东湖印社的主管单位从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前身)转到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前身)了。

东湖印社是继西泠印社之后,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最早的印学社团之一。首任社长唐醉石、第三任社长杨白匋俱为西泠印社社员,其中唐醉石还是西泠印社早期重要社员,参与创建西泠印社,并担任过理事。东湖印社早期社员汪新士,先后的主要负责人黎伏生、张明明(铸公)、刘欣耕、杨坤炳,骨干社员樊中岳、雷志雄、陈行健等都是西泠印社社员,其中汪新士还是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2018年11月13日,张明明(铸公)当选西泠印社理事。应该说,由唐醉石所倡领的浙派新军—东湖印社这一脉与西泠印社是有着较为密切、特殊关系的。

四、东湖印社与西泠印社宗旨的关联

印社作为社团,必须制定明确的章程与艺术宗旨,东湖印社当然不会例外。

“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成立之初,即提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在20世纪60年代又增加了一项“兼及书画”。对于西泠印社的宗旨,陈振濂先生曾作阐释:“书画不能越俎代庖,只能是‘兼’而不是主业。……百年间的印学社团大大小小,自娱娱人的不计其数,能像西泠印社这样咬注‘篆刻’主体不含混不松懈且持续百年者,只怕是难觅第二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近现代篆刻观念独立、主导的观念,正是通过西泠印社才有效地建立起来的。”

东湖印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公布章程,其“总则”中要求:“在团结我省书法篆刻艺术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努力从事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为繁荣书法篆刻艺术,活跃人民文化生活,促进‘四化’建设服务。”

东湖印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公布章程,其“总则”中要求:“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著名画家周韶华作为主管单位的负责人,多次参加东湖印社的换届活动。在“第二次代表大会纪要”(图4)中,“周韶华同志指出,东湖印社应该有雄心壮志,要探索、创新,出人才、出作品,向西泠印社学习,为发展祖国的这一传统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东湖印社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上,已是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的周韶华先生指出(图15):“东湖印社成立快半个世纪了,作为印社,要出篆刻大家、有大将风范的治印艺术大家,把治印这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艺术发扬光大。并寄语东湖印社社员‘期望于治印大匠问鼎荆楚江汉’。”

周韶华先生长期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省文联工作,他除了是一位著名画家外,还是艺术理论家、“气势派”的开创者,在担任省文联主要负责人期间,对湖北美术、书法、篆刻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向西泠印社学习”,这个“学习”应有向西泠印社这个“天下第一社”的“以学立社”为基的礼敬与仰望;他在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上“治印大匠问鼎荆楚江汉”的期许,是对西泠唐醉石所倡领的新浙派与荆楚江汉印风融冶合流后,在艺术层面技进乎道的升华影响后来者成长的殷殷期许。其“大匠”之论在2005年就提出来了,此论近年在全国广为流传,亦可见周韶华先生理论眼光的独到超前。然自东湖印社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后,此后由于印社社长谷有荃去世,相关负责人也陆续从各自的工作岗位退休,社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加之场地、人员、资金诸方面的困囿,东湖印社在篆刻界的影响逐年淡化,好像慢慢只存在于大家的记忆中了,这无疑是令篆刻界人士尤其是湖北篆刻界人士感到心痛、心忧的!

东湖印社1961年成立,明年就是2021年了。经过几代西泠印社人坚持不懈的薪火接续与执着传承,西泠印社已一骑绝尘,今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印学中心了。“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一个甲子的轮回,变化实在太大!■

猜你喜欢

西泠印社东湖分会
安徽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我爱东湖
上海西泠印社社员暨上海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书画篆刻作品展举行
水墨东湖
东湖古柳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西泠印社:老字号文化品牌的IP化之路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香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400万拍下徐悲鸿画作 买家付170万后神秘失踪被诉
2014,中外散文诗学会上海分会谱写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