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0-03-08杨健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杨健

摘 要:公安院校作为后备公安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始终抓牢思政教育的主线,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本研究分析了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并基于问题的深入剖析,从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优化思政建设环境、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公安院校作为后备公安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始终抓牢思政教育的主线,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一、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推进忠诚警魂教育

忠诚警魂教育是公安院校的教育特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公安战线要将对党的绝对忠诚融入血脉、铸入警魂,不忘初心、不改本色,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忠诚警魂教育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思政建设的本质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坚持以忠诚警魂教育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忠于党、国家和人民。时代在发展,但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导向一以贯之。要坚持夯实忠诚警魂教育的重要地位,通过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实现忠诚警魂教育系统化、全覆盖。

(二)养成良好纪律作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于公安院校而言,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在人才培养建设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全渗透,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引导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作风。公安院校教育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实践实训,都要将纪律作风充分融入其中,在忠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实践中,加强专业学习,增强专业本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使之成为职业素养的重要支撑。因此,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其建设内涵的重要载体,这符合新时期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基本诉求。

(三)树立理想信念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作为公安后备人才,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忠于党、国家和人民的信念作为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在专业教学、实践实训中得到落实,成为促进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因此,从学生发展、职业规划角度而言,课程思政建设应在促进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公安后备人才提供支撑。

二、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一)教育教学理念缺乏创新,课程思政环境不成熟

近年,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從公安院校的实施效果来看,课程思政建设环境上不成熟,教育教学理念的固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推进造成较大影响。首先,课程思政建设涉及面广,现有的教育教学环境,难以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其次,课程思政建设是对传统教学思维及模式的优化,教学理念的僵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形成较大制约。一些研究者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专业教学是专业教学,二者不能混淆。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实施,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孤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课程思政融合不紧密,课程思政建设不深入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相互融合的工程,这关系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但是,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不足,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不紧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是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专业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等,在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促进课程与思政之间的融合。但融合中涉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转变,增加了课程教学工作量,削弱了思政教育融入的积极主动性。二是课程思政建设不深入,存在“选择性”建设情形。一些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需要进行重新构建,增加了教学任务,于是出现了选择性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这对于院校课程全面思政建设造成了较大影响。三是一些课程教师教学能力不完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研究,现有的教学能力难以保障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

(三)课程思政设计不完善,顶层设计规划不充分

课程思政建设应着力于顶层规划设计的完善性,以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建设。但是,面对课程思政建设这一系统性大工程,一些院校缺乏足够重视,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不足。一是课程思政建设尚未形成长效机制,思政课程建设面不足,影响到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生成。二是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监督与激励评价机制,这暴露出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规划设计不完善,“盲目”的建设推进,不仅难以形成良好的建设效果,而且对原有课程体系形成干扰。三是课程教学的构建对思政教育的融入缺乏积极主动性,课程思政建设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全面有效推进。

三、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公安院校要立足自身的政治属性,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对现有课程思政建设环境进行优化,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新时期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从新的理念出发,着力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1.优化建设环境,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能

公安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从优化环境出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政教育系统化、全面化建设领域,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效能。一方面,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导向,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观能动性,让课程思政建设得以长效推进。另一方面,面对新的教育教学环境,要提高师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特别是教师要紧扣教育教学需求,在系统性人才培养中,主动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创设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环境。

2.创新建设理念,激发课程思政建设活力

传统僵化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性推进造成较大影响。进一步从课程思政建设的维度出发,提高建设活力与成效,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公安院校要在新的改革视角下,以开放式、多元化的教育思维,创新建设理念,形成更具教育效能的课程体系。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新理念指导下激发课程思政建设活力,让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具实效性。

3.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公安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坚持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将公安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等贯穿于思政课程体系中,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从专业课程教学到忠诚警魂教育,实现思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覆盖,这是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发挥课程思政建设效能的关键所在。

(二)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提高思政教育融入程度

改革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融入程度的内在需求。公安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以课程改革为重要抓手,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资源保障。要审视当前的课程改革环境,在提高融入程度、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着力。

1.依托课程改革,深化融入程度

课程思政建设涉及面广,系统性的课程改革能够形成有利于教学的环境,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要协调思政教育与学科专业、实践实训等的融合关系,通过课程内容契合、教学目标合一,为思政教育融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2.立足课程特点,增强建设实效

课程思政建设不能脱离课程而独立存在,需要在紧密融合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应立足不同课程的特点,因课制宜,有效融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为公安院校在落实忠诚警魂教育、扎牢思政建设根基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课程教学应适应课程思政建设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解决当前课程思政“选择性”建设的问题,让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

3.强化顶层设计,实现统筹规划

公安院校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构建中,应强化顶层设计,将两者之间系统融合,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院校领导要强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规划,从制度保障到物质供给,全面保障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需求,形成良好的建设环境,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三)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力,而且要掌握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公安院校在布局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师资力量建设,通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一方面,院校要明确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教師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课程融合、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明确教师重要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够解决当前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展。

2.制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为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公安院校应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专业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此外,建立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并将激励考核与个人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如,在职称评定中,将年度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让考核作为正向激励教师的重要措施,盘活课程思政资源,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活力,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无论哪门课程,都要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导向。二是要创新教学方法,主动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让课程思政真正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效融合,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环境。

综上所述,公安院校在新的教育环境之下,要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系统工程建设为抓手,盘活课程体系,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很多不足,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要从问题出发,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构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培养合格的公安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

[3]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北京物资学院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5]艾楚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内涵及其培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8).

[6]缪双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

[7]夏梦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教育现化,2017,(47).

[8]郑宝江,陶雷,高瑞馨,等.“植物学”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9,(5).

[9]李雪萍,马发亮.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4).

[10]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6).

责编:胡 马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