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0-03-08陶嘉欣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华主体传统

陶嘉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传承应始于幼儿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中,西安市新城区积累了关于“研究模型探索”“价值取向探索”“实施策略探索”的丰富经验。依据文化主体、执行主体、教育主体的研究问题图式,基于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就具体“进校园”实施策略探索形成了模式化的探索路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绵延不绝。在历史长河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基因,透过物质环境空间、人文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价值取向、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依托一种“遗传命脉”似的文化传承,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影响始于学前幼儿。学前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决定着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兴趣培养就要从该阶段开始。

西安市新城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进行了反复思考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校(园)(包括四所幼儿园及两所小学)在近一年的实践过程中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成果初具雏形。

一、聚焦传统文化,构建闭合型研究图式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进小学的实验单位,新城区六所实验校(园)依据本校(园)现行特色及实际研究兴趣,确定了研究主题。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大力提倡人们学习传统文化,关于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实践的相关研究文献日渐增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围绕传统文化教育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的探讨上,还极少就学前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基于某一特定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也鲜少就小学教育中不同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开展行动研究。基于此,六所课题实验校(园)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将研究落脚点放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策略性研究上,着重探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实施策略,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儿童成长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实践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闭合型环扣在于文化主体、执行主体、教育主体。文化主体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执行主体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教育主体即整个闭环的核心——儿童。基于此研究图式,各实验校(园)关注整个闭环的各关键性环扣主体,确定研究问题,聚焦实施策略,开展研究实践。三所实验幼儿园分别聚焦传统文化主体的三个板块,即传统文化元素、传统国学经典诵读、传统体育游戏,探寻其与幼儿园教育相融合的实施策略;同时,一所实验幼儿园从传统文化熏陶角度探寻传统文化与儿童发展的有效路径;两所实验小学聚焦执行主体,探寻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外活动、集体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六所实验校(园)关注各异,构建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闭合型研究图式模型。(见图1)

二、明确价值取向,发展儿童本体核心素养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想要发展孩子的什么?或者说,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专家为实验(校)园的研究明确了基本的研究价值取向,即我们要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儿童逐渐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儿童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终身发展的中国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人,培养未来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策略性研究的方向性灯塔。

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最基础性的教育阶段,该时期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幼儿园起步,结合小学阶段,培养儿童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丰富儿童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这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和科学教育理念的。例如,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施,我们强调的是诵读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其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经验在于培养孩子的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幼儿园国學经典诵读在教育活动的实施和组织上是以艺术领域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作为活动目标的,重点培养儿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诵读作品的喜爱和欣赏。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教条式的学习诵读,避免以“背会”“读会”为评价标准,应关注孩子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对作品本身的背诵和记忆仅是教育活动的附加价值。

三、厘清研究模式,探索策略性研究路径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进小学的具体策略性研究,六所实验(校)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行动研究,创新了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探究路径。传统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的内容,究竟哪些内容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哪些内容能够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用哪些方法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实验校园的研究成果已经证实了三阶段策略型研究路径的可行性,即遴选教育内容——明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范式。

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教育内容的甄别遴选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选取适宜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内容;第三,结合学期教学目标,选取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教育内容。如,国学经典读本的内容遴选中,在课题组提供的传统国学经典300首古诗词的基础上,由一线幼儿园教师团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适宜文本遴选、年龄排序,最终形成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读本。

处于幼儿园和小学学段的儿童年龄较小,尤其是学前阶段的幼儿,其注意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等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故在教学方式上,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乐于参与其中。如,在“传统节气——冬至”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动手体验包饺子、煮饺子的探索实践过程,丰富幼儿对于“冬至节气食物”的经验认知。同时,在煮饺子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有的饺子是沉下去的,有的饺子是浮起来的”等问题,幼儿教师在后续教育活动中,就“物体的沉浮”组织了一节科学活动课。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单单通过某一学科领域教学实现的,而是渗透在幼儿园、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多途径如集体教学模式、区角自主活动、大小环境创设、家园(校)共育活动等创新教学范式,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儿童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丰富儿童传统文化素养。其中,集体教育活动是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决定了大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辅之以区角活动、环境创设、家校(园)共育,实现了环境育人、家校(园)合力育人的立体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中华主体传统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