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正当时 新年谱写新篇章

2020-03-08曹永川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理中华中华民族

曹永川

泱泱华夏历史,皇皇民族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12月15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在京发布,为今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成体系的、建设性的方案。

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传统文化教育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对广大中小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社會所需要的文化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再现传统文化精华,传承民族精神,使中华文明能够得到守正维新的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如何保证所选的内容学理缜密、系统严谨、循序渐进、有用能用,并能与现代生活紧密衔接、和谐融通,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

传统文化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要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理顺文化发展脉络,凝练优秀思想观念,弘扬优秀精神气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新要求和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发展方向,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化阐释中赋予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生命力,树立新形象,阐发新思想,流露新表达。

首先,要从学习源头上理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学理系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及教育体系的构建。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学术角度对各阶段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经典文献进行统整与编辑,厘清教材的编写思路,制订教材的内容设计规范与出版归口审核规范。并丰富完善传承方式,建立健全传统文化传承的专业性保障体系。

其次,创设实验区,开设传统文化实验课程。在区域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情况调研基础上,鼓励实验区率先开启有区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程,逐步推广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适时召开现场研讨会,示范、引领、辐射与推广。

再次,依托国家课题实验,主动寻求政策支持与专业技术支撑。依托2017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成立研究中心,直面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寻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对策建议。探究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与策略,重点探索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建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研究制定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指导纲要,以体验实践为支点,建构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体系。进而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和保障机制模型,以制度建设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路径与对策,回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学段“做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具体问题,推动中小学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将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全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2020,崭新的一年,有机遇,也有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想实现美好的愿望,还是要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新文化,重构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民族精神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年伊始,同勉共进!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宣讲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学理中华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偷猪”引发的血案
季札挂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旅行梦想促就科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