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一剑三秦名 三年黉门壮平生

2020-03-08范希望聂蕾李静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案培训学校

范希望 聂蕾 李静

走进西安市莲湖区沣镐西路的这条胡同,我曾一度怀疑走错了路。这里狭窄、拥挤,看起来还有些破旧。不曾想,那个在西北地区甚至全国课改中久负盛名、曾连续六年出了六个区级中考“状元”的学校会在这里?

13.5亩的校园,被四层的教学楼三面包围,校园显得有些逼仄。正是这所不起眼的学校于十年前居安思危、守正创新,居然在教学成绩最好的时候,开启了一场触及课堂教学深层次改革的“十年磨剑”自我革命。

十年“磨剑”知甘苦  高效课堂显身手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庆安初级中学的校园里却显得格外热闹!这一天,来自陕西省部分县区的11位中学校长正在庆安初中进行跟岗学习,其中有3位是听说了前两天的跟岗见闻后主动从其他学习小组转过来的。“我们也在做课改,也同样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就没有庆中这样的成效呢?”这是学习者们共同的疑惑。

时光倒流至2009年,庆安初中已经连续二十多年保持着莲湖区教学质量的前茅。“但曾经的好成绩,在我看来是长期为应试打拼的教育,是‘戴着升学的脚镣在跳舞。而且当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民办学校风起云涌,声势越来越大,成为很多家长和学生的首选,而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办学校来说,招生只会越来越艰难。未来十年,我们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李冰校长回忆着当时的情况说。

怎样让庆安初中在未來避免被边缘化的困境?李冰与在校教师开始深度思考和研究。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全校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改革提上日程,学校适时提出了“打造高效课堂,共享教育快乐,提高综合素质,推进学校发展”治校方略。

从何处入手?校领导带队,分批次带领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进行“浸入式”学习。“白天跟岗学习,晚上分组研讨,空余时间还手抄导学案等资料,甚至中考前夕都未曾停止。”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当2010年学校中考成绩荣获西安市莲湖区质量评估特等奖的消息传来时,一场关于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书记刘瑞聪说。

刚开始推行课堂改革时进展并不顺利,反对者有之,观望者有之,当然,支持者还是占大多数的。“那时,要竞聘上岗,教师都要凭自己的能力争取到最适合的岗位。”提起往事,副校长郭宗惠仍历历在目。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校首先在人事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为顺利推进课堂改革,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实际的指导性文件以及各种评价标准,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出了“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导学案是高效课堂推行的重要抓手和第一步,但是在实施这“第一步”时就遇到了困难。

原来教师们都是各自备课,如何备课、上课是“独门秘笈”。而实行课改之后,教师们要统一备课、备导学案,如何让教师们把精华呈现出来、分享出来,是一个难题。于是,校领导就给老师们讲“木桶理论”,导学案就相当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把导学案做好了,最短的那块板就会变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就有了保证,个人可以在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发挥,争取将优势最大化。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修订了《任课教师业绩综合考评条例》和《行政人员综合业绩考评条例》,制定出了《教科研奖励条例》,在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方面也加入了参与高效课堂的内容,这不仅加大了教科研奖励力度,同时也为推进高效课堂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教研主任刘西庆道出了秘诀。

为了少走弯路,学校对各年级课堂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实行随机推门听课,开展各类听评课活动和师生导学案评比活动,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情况也进行展评交流和反馈指导。

目前已经形成了独具庆中特色的“课前自主生疑——课中互动解疑——课后拓展迁移”高效课堂模式;导学案编写的“三研”生成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检测——课堂小结”课堂流程模式和小组量化积分晋级模式。2017年,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又提出了由高效课堂向“思维型”课堂转变的构想,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李冰校长喜欢在下课前5分钟将三层教学楼都巡查一遍,目的是想看看各班黑板的使用情况,有时也会进班听课,和学生谈心,多年坚持下来竟成了一种习惯。庆中的师生都说:“李冰校长是一位时常与学生坐在一起的校长。”

“最值得自豪的是十年来我们将课改坚持了下来,并且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李冰校长感慨道。

打铁还需自身硬  校本研训见行动

推进高效课堂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探索出了“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训新途径,形成了“在引领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在互动中提升,在实践中发展”的新格局。

学校先后邀请了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杜金山老师,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秘书长宋永成博士,陕西省教科所马亚军、杨宗年主任及西安市教科所贾玲副所长等专家走进课堂,对庆中老师面对面地进行专业指导培训。2010年以来,学校举办系统的“草根式”培训共30余次,保证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征集师生和家长的意见,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教研工作会,及时分析和研究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案。

在课堂改革推行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实践者,还变成了研究者。以课堂为教研主阵地,教师积极开展研究行动,提升常态课的质量,庆中先后有30余位老师在省市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得奖项。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4个国家级、5个省级科研课题,参与承担小课题研究100余项,编写校本教材10余本,教师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论文集(校级)8本。

如何让课改从模式走向深度研究?4个校级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在实践中应运而生,校本教材《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导学案的编写策略》《小组建设策略》《校园文化建设》先后出版,不仅见证了庆安初中教师团队的成长,也成为省市众多课改学校教师学习的参考。

作为西北地区课改卓越校,学校承担着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任务,2013至今庆安初中已连续六年承办“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浸入式”培训项目。一系列培训活动为省内外培训了大批骨干教师,同时促进了本校教师队伍的成长,目前庆安初中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的讲师团队。

年级主任朱敏、杜红梅、刘芸、王小雁、李文艳、杨红利等都曾担任“国培计划”项目培训的导师。大家共同的感受是“能把这些年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分享,感到非常欣慰。这样的培训和锻炼,让我们特别有成就感,我们坚信自己做着对的事情”。

课改带给老师们的成长和成就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这所学校。说起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教务主任蒋新安也感慨良多……

在学生的心目中,庆中的老师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翱翔的翅膀”。在家长的眼中,庆中的老师“热爱学生、本领过硬,能打胜仗,教风优良”。

“刘校长,您这么晚了才回家啊!”副校长刘黎每次走过校门口的这条胡同,都能收获这样贴心的问候。“我们学校的老师在这一片特别受尊敬,这说明老百姓从心底里觉得庆中是一所好学校,庆中的老师是好老师,我们都为自己是庆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刘黎开心地对记者讲。

能言善辩会拓展  学生个个皆灿烂

初三·九班的巨鸿喆依然清晰地记得去年的那场辩论赛,“作为25支队伍中唯一一支初中队伍,与高中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虽然,最终以0.7分的微弱差距无缘复赛,但那场辩论赛真是酣畅淋漓,评委和对手都被我们的表现给镇住了!”在此之前很难想象,刚入学时的巨鸿喆竟然是一个不爱说话、腼腆又内向的孩子。

“在小组合作中,思维是多元的,是不断拓展的!”初三·一班的朱静怡原先是一个擅长独立思考的孩子,现在却喜欢跟组员们一起探讨问题。

“小组合作让我学会了倾听!” 初三·十四班的龚晨轩曾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喜欢发表建议,却不善于倾听、吸纳别人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学习,龚晨轩的妈妈明显地感受到了儿子的变化。“两年来,儿子担任小组组长, 思维型课堂激发了儿子的求知欲,鼓励着他不断创新,他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明显得到了锻炼,他从组员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品质,他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变得更自信、更阳光了。”

“对于组内暂时落后的同学,我们是这样做的……”每条经验都赢得了一片赞同之声。初二·十二班的戴苓涛经常作为“优秀小组长”代表在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想想就在一年前,他的父母还为他能不能适应中学的生活而担忧不已。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制度设计,它不仅有结构,而且有文化。在庆中,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组间同质,平等竞争”的原则进行划分,设置常务组长和学科组长,组员进行合理细致分工,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内部管理机制。学校、年级和班级分层对组长进行培训,再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制度和学科方面的常态培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小组通过创建组名、组徽、组训、小组积分榜等显性文化,逐步过渡形成组内风气、团隊意识、小组帮扶等隐性文化。在班级内还设立小组文化展示区,通过班级、年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小组凝聚力,使每个小组都能彰显各自的文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的做法真正地激发了小组内的团结、合作、交流和互助。”初二·十二班的谢韫韬结合自己当小组长的经验总结道。

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组建设的强大动力。在课堂评价、班级评价、年级评价三个层面评价中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能力。评价过程落实于课堂管理和常规管理的量化积分表,并以周、月、学期为节点,评比出“展示之星”“点评之星”“帮扶小组”等星级个人和星级小组。学生融入小组,表现出强烈的目标意识、竞争意识、交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除了每组6人的规模没有发生过改变外,对于如何分组、如何选拔小组长、如何考核等学校一直在尝试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政教主任袁秦告诉我们,“就在今年,学校开始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向家庭延伸,即由6个学生联结6个家庭,让组内的家长也充分沟通、联系起来,把小组合作拓展成为家校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对于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的学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他们未来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2016届毕业生、莲湖区中考状元陈义卓在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写道:“没有你们,我肯定走不了这么远,飞不到这么高。我的表达能力、展示能力,都是得益于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我真庆幸初中三年是在庆中度过的。”

2019届毕业生王睿琦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到了庆中,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探讨,我变得能言善辩,与同学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了。小组内同学齐心协力,完成了许多凭借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项目,也让我有了团队的意识。我相信这些能力在未来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他道出了庆中毕业生的共同心声——三年庆中行,一世庆中情。

“庆中不仅让学生实现了‘低进高出,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上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课改的道路上能坚持十年,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是一所真正的‘低进高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学校。”面对十年磨一剑的庆中课改成绩单,西安市教科所所长解慧明给出如此欣喜的赞叹。

猜你喜欢

学案培训学校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会议·培训
学校推介
“比例尺(一)”导学案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