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20-03-08胡雪芹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观念能力老师

胡雪芹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曾经有人对上海市10所中学的100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学生主动向教师质疑的情况。调查如下:

向老师质疑质疑形式年级指出老师错误课后 课堂初一 67.3% 23.8% 5.67%初二 50.6% 17.5% 4.6%初三 34.7% 14.8% 3.2%

笔者在初一至初三的循环教学中也深有同感:由低年级升入高年级的学生质疑水平每况愈下。笔者同时在本校中面向部分初二学生作了不完全统计,调查表明:课后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23%,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10%,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不足3%,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敢于质疑的学生在我们乡镇中学可谓凤毛麟角,值得深思。

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所学知识全都理解消化,没有任何疑难问题可问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按理说,青少年的思维活跃,他们头脑中弄不懂的问题应该不少。那么,是谁在抹杀学生的质疑热情、束缚他们质疑能力的发展呢?为何大多数学生不向老师质疑呢?是教师还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所致?笔者认为,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作怪。它的弊端在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教师教为中心,重结果轻过程等,长期以来的这种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体有以下原因:一是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了问题也不敢问,担心问错引起同学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二是学生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虔诚地接受传统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感到无疑问。三是不会质疑。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与学习功利主义的驱使,平时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只是经常询问考什么、怎么考,与考试有关的非知识的问题。四是有的教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质疑。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难看,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的学生,而喜欢不质疑的学生。还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由此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更有老师甚至对学生横加指责,或者手一挥说钻了“牛角尖”了,走了“死胡同”了,如此定位给问题正浓的学生犹如灌一盆冷水。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俗语说得好,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注意到质疑对学习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意义。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更无别法也。孔子鼓励他的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马克思提出要怀疑一切。巴甫洛夫指出,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巴尔扎克认为: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苏格拉底则把问题比作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认为,学问这两个字,第一个字是“学”,第二个字是“问”,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学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

毋容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题,要学会欣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支持学生对一知半解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来抓。这不仅是启蒙教师的教学规范,每一阶段的教师都必须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

具体说来,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给学生创造出质疑的最佳平台呢?

一是主动启发学生提问题。通过课余谈话经常问学生对学习的疑惑和感受,并将教师的体验与他相比较和沟通,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饶有兴致地和说出他的相法与疑惑。

二是善待学生提问题。对于那些爱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即使问错了也不要紧,给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态环境。不要强调挫败后的无奈,强调的是敢于了解未知,从中得到经验,并勇于承担后果,承受失败,经过挫折获取的经验将更加牢固地铭记在学生心中。

三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尝试。鼓励是推动力和营养剂,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加油站。教师在授课中自己提出问题后,要学会等待和观察学生的表现,急于解释等于把答案抛给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索的机会。我们的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共同参与者,平时上课时可适当注意变换角色和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质疑性问题或猜想性研讨的议题中,学生最愿意积极发言,一切天真的想法会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初表现。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并认真把握这样的课堂气氛。

四是注意提高学生间的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有利于问题的产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经常把能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几句话挂在嘴边,如:我是这样做的,你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呢?为什么是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好吗?你问问同桌是不是也想试试?我相信,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定会受到鼓舞,增强发问的信心、勇气与兴趣。

总之,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态度。自己一时弄不懂的,与学生及其他教师共同切磋研究,直到把问题解决。甚至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会乐意听从你的教导,并形成谦虚的美德。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举动应给予赞赏。教师应该是一名教育艺术家,善于创造让学生自由质疑、大胆释疑的机会与空间。学生只有在自己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构建系统知识的同时才可能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成为创造性人才。

猜你喜欢

观念能力老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