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去的元旦令人瞠目结舌

2020-03-07周岩壁

博览群书 2020年1期
关键词:桃符金国谓之

周岩壁

元旦,所谓“正月之朔”(崔寔《四民月令》),其实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古人又称之为元日,上日,正朝。因为是一年之首,也是春季之首,正月之首,故又称元旦是三元,三朔。(《初学记》卷四)元旦的旦,本义是太阳刚出地平线——《说文解字》所谓“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正朝的朝,也是早晨的意思。字面上已经表明元旦开始的确切时间就是平明,这一天天亮。这是夏代的看法。商代则认为元旦始于鸡鸣,这时候天还没有亮;周代则认为这还不确切,除夕的半夜已过,就是元旦了。(《尚书大传》)我们今天也接受周代的说法,但用的却完全是夏代历法,夏历。其实,夏历和商历、周历、早期的汉历都是阴历,就是用月亮的圆缺来记月,同时参照太阳的运转来记年。因为商、周政权都是对前代革命的产物,一切要咸与维新,不能跟旧制度一样,关于历法,怎么办呢?商代的元旦比夏代提前一个月,是农历的十二月一日,周代的元旦比商代提前一个月,是十一月一日,汉初一百多年的元旦是十月一日。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所用历法大概因而未改。五十年后,刘邦灭秦,汉朝建立,则把十月一日定为元旦。这样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才把元旦改回正月初一,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规定用公元纪年,元旦才开始有公历、农历之分。在这之前两千多年,元旦都是指正月初一。(《资治通鉴》卷九胡三省注)后来,为避免混淆,规定阳历新年第一天是元旦,阴历新年第一天叫春节——春节本来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我们前面说,汉武帝把大汉建立后一百多年一直使用的汉历改成夏历。其原因是什么?很简单,我们一直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夏历和农事配合紧密,所以这个历法又称为农历。两千年来,用的是夏历,田园牧歌式的社会生活变化不大,所以元旦的内容、节目也大同小异。后汉的崔寔说,元旦头等大事是要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进酒降神”。敬过列祖列宗后,“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元旦饮酒的次序与平常截然不同,平常是先敬长辈;元旦却倒过来,从最年幼的开始。因为元旦表明年幼者日见茁壮,前途无量;老年人则来日无多,日薄西山,屈指可数了。所谓椒柏酒,大概是花椒和柏籽柏叶泡的酒。汉代求仙风气甚盛,认为“椒是玉衡星精,服之食人身轻耐老;柏亦是仙药”。(《四民月令》,《全后汉文》卷四七)除了饮酒,还要吃葱,能通五脏,使人聪明。

后世,还有些附加的节目。晋代周处《风土记》云:“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炼行。”张仲景《方》说得更详细:“岁有恶气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二七枚,鸡子,白麻子,酒吞之。”意思是说,元旦吃这些生鸡蛋、大豆、白芝麻,能避免时气瘟疫。我们不知道生吞的鸡蛋,是否带壳。如果带壳,那难度就大了。就是不带壳,生鸡蛋的那种浓厚腥气,一般人也受不了。好在后来梁武帝给大家解了围。因为他老人家是个老居士,信佛吃素,元旦不准大家吃鸡子。这是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告诉我们的。他是南阳人,该书说的都是梁朝时候汉水流域襄阳、南阳的风习。

宗懔说,元旦这天,“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其旁,百鬼畏之。”爆竹就是后来的鞭炮。画鸡就是后来的门神,桃板、桃符类似后来的春联。春联、门神、鞭炮自宋末已出现,明时九州攸同,流风余沫至今。然后,“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所谓的以次拜贺,也就是相互拜贺。我们看阿长妈妈是怎么嘱咐幼年鲁迅的: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印的《荥阳县志》,于社会风习有所著录,其中有关于元旦的:半夜就起床了,洗漱完毕,“陈牲醴”,祭品酒肉,焚烧“寓钱”,就是纸钱。祝告天地,对着祖先的画像磕头。然后“换桃符,贴黄纸,张门神”。大概就是贴对联、门神。所以写作桃符、黄纸,恐怕是文人临文时,复古习气作怪。在地上铺芝麻秸,说是祛邪。还有“炭将军”,语焉不详。半闲老人说他小时候,20世纪80年代,在中原乡下过年,各家用石灰或草木灰在大门口画一个半圆,大概是防备邪鬼入门的意思;炭将军即此类。还要“焚辟秽丹,放驱魔炮”。辟秽丹,不详;驱魔炮,大概就是鞭炮。“悬匏于户,刻木为匙,福来灾去矣。”葫芦挂在门上,还有木汤匙,可以招福避灾!

大家都穿上新衣服,相互拜年問候。元旦起,三天内不能做饭——吃的都是预先准备好的,临时加热一下就可以吃。客人来了,饭菜因为现成,咄嗟立办,很快搬上桌,以显优裕,也预兆着一年都丰盛。这天躺在床上是不能打喷嚏的,要打喷嚏得赶紧起来。因为躺着打喷嚏,那是卧病之兆。早起要吃黍糕,曰年年糕。大概是取糕和高谐音。要吃马齿苋。中原方言里马齿苋的齿读时音,义取新年好时来也。用新筷子吃驴肉,名曰“啖鬼”。有祈目明者树竹竿于庭,竿头荫以松柏枝;夜夜悬灯,谓之天灯。家家设几围箔植,虔奉真宰神牌,谓之天地棚,二十日乃撤。所以要虔诚地供奉天地,因为我们实在是靠天吃饭。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不容易呀。

二百多年前的中原元旦,大多让我们似曾相识,感到重温旧梦,但也有些细节、项目,则让我们惊奇不止,莫名奇妙。那么,再早些又怎样呢?可惜这方面的记录不多。只能举两个汉族之外的例子,而且是大约一千年前。一是辽国契丹,一是金国女真。

正月一日,国主以糯米饭、白羊髓相和为团,如拳大,于逐帐内各散四十九个,候五更三点,国主等各于本帐内窗中掷米团在帐外,如得双数,当夜动蕃乐,饮宴;如得只数,更不作乐,便令师巫十二人,外边绕帐撼铃执箭唱叫,于帐内诸火炉内爆盐,并烧地拍鼠,谓之“惊鬼”。本帐人第七日方出。(《契丹国志》卷二七)

我们知道,契丹人当时住的是帐篷,是游牧民族,早期和我们农耕文明不同,所以元旦風俗很不一样,而且难以理解地新奇。洪皓使金,在南宋初期,被金国扣留了十五年之久。为防止洪皓潜逃,金人将洪皓流放到金国后方,在冷山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南部;洪皓能够相对自由地行动,比较充分地接触民间底层生产、生活。绍兴十三年(1143),金国终于开恩,将这位外交官放回临安。他后来写的《松漠纪闻》和《松漠纪闻续》,就是记录在大金的见闻。其中说到女真人怎么过元旦:

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加倍责偿。惟正旦则纵偷一日以为戏。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是日,人皆严备,遇偷至则笑遣之。既无所获,则畚微物亦携去。妇人至显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则纵其婢妾盗器。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次则携壶,小亦打糕取之。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一)

这一段文字太妙了,原来大金国的元旦,人人可以放心做小偷。元旦过后,拿着赃物,让主家请客,主家要收回原物,就得请吃点心,或酒席,至少也得送两块糕点。你有两情相悦的意中人,也可以在元旦这天把她偷走,从此比翼双飞。想不到那块黑土地还是爱情的乌托邦,令人神往。

大金国的这个风习,并不见于其他文献。但我们认为它是真实的。第一,洪皓不是个随便撒谎的人,而且在大金国生活十多年,不能说见闻失真。第二,因为这是金国早期,未汉化前的风习;金国贵族对早期的风习,有深厚的自卑,自惭,千方百计要把它抹去。他们热衷汉化,师法南宋,而且变革速度很快。——当时,金兵攻下曲阜,有人建议把孔子的墓掘了,因为他老人家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大元帅粘罕问高庆绪,孔子何人?高庆绪说是古代的大圣人。粘罕说:“大圣人墓岂可发?!”于是,把建议掘墓的人统统杀了。(洪皓《松漠纪闻续》)最足以表明大金统治者文化取向、意识形态趣味。所以,这个元旦放偷的风习很快就没有了。

(作者系郑州师范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桃符金国谓之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元日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元日
桃符的传说
木鹊和车辖
洪迈的“摆头”
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