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化工类产教深入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

2020-03-07伟,李

广州化工 2020年21期
关键词:石油化工校企实训

谢 伟,李 瑞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围绕校企合作搭建实训平台,当代国外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世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典范中,不论是德国“双元制”模式实训基地还是澳大利亚TAFE模式实训基地或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都非常注重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能够引入企业真实的职场环境、设备和运作体,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1-4]。

在我国,江苏无锡市技工学校于1995年首先提出“产教融合化”的概念[5]。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都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近年来通过大力建设,我国各高职院校实训平台基础条件有了较大进步,然而仍存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实训基地的产业性和职业环境的真实性不够,对外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6-9]。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训平台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推动校企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形成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双赢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1 建设思路

围绕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发展和石化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以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深度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走“区园企校”联动、产学研用结合之路,依托石化产教联盟,以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形式,新建或改造实训中心;以现代学徒制的形式,进行校企协同育人;以“四平台、三模式、两环节”的模式,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打造石油化工技术创新联合体,进行协同创新;依托平台共育双技人才、共享实训设施、共培职教师资、共建品牌专业、共享信息资源、共推技术服务。

2 主要举措

2.1 创新实训平台共建共管共享建设运行机制

构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实训平台建设与管理模式,市场化运行与管理人才、知识、资本和技术等,推动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的建立;以此推动多方持续投入。同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建立实训平台财务核算系统和成立实训平台管理委员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共管共享机制;深化“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全程介入,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定期召开园区与我校科研工作协调会,瞄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需求,利用奥克化学扬州有限公司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的优势,校企共同共同研发并推动相关成果转化,建立实训平台协同创新机制;进行校企双方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鼓励企业骨干兼课,学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从事技术或业务工作。校企“共引共享”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技能大师,形成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制度。

2.2 建设多功能实训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瞄准石化行业企业主流技术,以实训平台完整对接石油化工上中下游产业链为重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外服务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抓手,在原有基础上,校企联合新建或改造3个实训中心,着重提高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外服务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打造集教学、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群综合性实训平台。

(1)建设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实际操作培训与考试中心,完善专业群技能培训和鉴定平台。

通过添置危化品生产工艺实体设备,改造理论考试机房,满足我校安全技术专业学生和扬州市乃至苏中地区从事危化品生产的人员培训和考证的需求。

(2)建设石油化工虚拟仿真中心,完善专业群实验实训教学平台。

校企合作开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专业仿真软件,满足学生和企业员工自主学习需要。同时利用AI、VR和全息投影技术,将生产过程及设备进行虚拟化、可视化,拓宽产教融合平台的教学广度与深度,为学习者提供多维的学习和体验空间。

以9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素材、积件、模块、课程分层构建的方式,建设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

(3)建设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中心,完善科技研发和大学生创新训练平台。

对接区域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设计需要,建设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和新型环保涂料工程技术中心,将其建成科技研发和大学生创新训练平台。

2.3 构建“四平台、三模式、两环节”实践育人体系

通过将产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的“标准融合”、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文化融合”、校企人员的“智力融合”和学生与员工的“角色融合”,构建“四平台、三模式、两环节”的实践育人体系(四平台: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科技研发与大学生创新训练平台、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三模式:理实一体化、虚实结合、O2O复合交互的实训教学模式;两环节:以实验、实训、实习为基础的“全程贯穿、循序渐进、分层实现”的课程实践育人环节和以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专业文化教育为基础的课外实践育人环节)。

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全方位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将“绿色、安全、高效”的专业文化内容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4 打造校企混编实训指导教师

实施校本培训工程,定期邀请企业技术能手对实训教师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开展每年一个月的企业实践计划,提升教师技术开发和实践操作的能水平;依托全国石化行指委“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全面实施专业群教师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和考核机制,开展“一人一企”“博士科技镇长对接”等工程,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制度,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企业派遣技术骨干充实兼职实训教师队伍,确保其实践教学比例不少于40%。选树一批工匠,发挥匠师辐射带动效应,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2.5 提升实训平台实践育人和服务能力

整合政行校企等各方资源,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和石油化工技术中心为依托,形成石油化工技术创新联合体,校企共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与产品升级,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创新服务平台,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堵点”“痛点”,吸引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进校园;组建技术攻关团队,促进教师进入技术创新平台,学生进入教师科研项目,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创。

创新办学模式,与区域产业园和园区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化工行业领域 “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为企业员工、学校师生和社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安全培训、职业体验和学历提升等全方位的服务。

3 建设成效

通过建设,我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已成为苏中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石油化工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三年来完成企业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达8570多人次,四技服务到帐达760多万元。

依托该平台,我校本专业学生近年来在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和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13项、完成创业孵化项目12项;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5项;获得国家级化工类全国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省毕业生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毕业生优秀团队3个;学生申请专利29项,发表专业论文35篇。

猜你喜欢

石油化工校企实训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2 年第23 卷总目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石油化工建设》第41卷总目次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