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养生长寿

2020-03-05赵桂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灸法神阙穴姜片

赵桂

神阙穴名含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于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

明代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中,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得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二十五岁”的寿星,看上去毫无老态,反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藉调查验证,结果无误。金晟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所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活至此耳”。这类似的记载也常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本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医学入门》载有“长生益寿丹”,称此药填脐热,能令人“益寿延年”。《会元针灸学》解释说:“神阙者,神之所舍于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形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之气以相传,十月满,則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神阙因其在人身上下、左右的中部,乃“居中立极”,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所以能分清浊而别阴阳,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称“神阙穴”。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能起调整阴阳平衡,和畅气血,收到祛邪治病功效。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则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项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按照数学理论,“黄金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现代实验研究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丹道家将脐周区域修炼结丹(称为丹田),中医脐疗更是祖国医学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敷脐、熏脐、蒸脐、熨脐等。古人为什么将肚脐称之为神阙呢?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盲俞,上有水分,下有胞门,脐居其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可以这样定义:“心灵力与生命力所居的地方称之为神阙。“但人自出生以后,心灵力便与生命力相分相离,心灵力上升于脑中,生命力系于脐内,因此,神阙并不是指脐眼,而是对先天性命团和状态的称谓。所以医家认为:“腹者有生之本,百病皆根于此。”有人提出“神阙布气”学说是有一定生理基础的。而神阙布气的通道则是先天经脉系统奇经八脉。当胎儿出生后,随着营养摄入方式的改变,神阙系统(包括奇经八脉)的功能便退居到二线的位置上了。但神阙系统仍有潜在调控机体的作用,只是这种潜在功能未能得到人们深刻认识罢了。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早已掷地有声地告诉世人:“内景隧道,唯返观者照察之。”

脐灸除了可用药末填脐后施灸外,常用而有效的则是直接用艾叶(炷)灸。艾是一味良药,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是说明艾叶具有防病保健作用。“艾以陈久者良”,所以艾又叫“陈艾”。针灸学上常用的艾条(炷)就是由艾叶制成,艾灸能治病又可防病。现研究证明:艾灸脐部可以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中老年人即使无病,常用此灸法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艾灸方法。

艾炷直接灸

主要功效:温运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能起到激发体内自身免疫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而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对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气血不足等功能性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操作方法: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放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间接灸

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繁多。有这样一种灸法,叫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它把其他物品将艾柱与皮肤隔开来施灸,既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又能使火力温和,患者易于接受且疗效显著。

隔姜灸

主要功效:一切虚寒病症,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麻木、痿证及风寒湿痹等。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通经活络。将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分寸掌握不好容易起泡、遗留瘢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

操作方法:将新鲜老姜切成厚约2~3毫米的片,太厚热力不易穿透,太薄容易灼伤皮肤。在姜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个小孔,置施灸腧穴上,上以适量大小的艾柱点燃施灸。有些患者因鲜姜刺激,刚灸即感觉灼痛,这时候可将姜片略提起,待灼痛感消失重新放下再灸。若施灸一段时间后,患者诉灼热难耐,可将姜片向上提起,下衬一些干棉花或软纸,放下再灸,以灸至肌肤内感觉温热,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医者应常掀起姜片查看,以防因患者感觉迟钝造成起泡。

注意:1.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2.刚吃完饭后或空腹不宜脐灸;3.艾灸别离脐部太近,否则易发生烫伤。

编辑:修远 xdyszzsb@sina.com

猜你喜欢

灸法神阙穴姜片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我家秘方
我家秘方
糟三样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九蜣两虫散熨贴神阙穴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胃肠胀气的理论探讨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长寿名穴保健康——神阙穴:揭开“命蒂”的奥秘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