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丝路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以湛江为例

2020-03-03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湛江文化遗产海洋

黄 天 杨

(广东海洋大学 工业设计系, 广东 湛江 524088)

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湛江作为面向南海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其海洋文化遗产丰富,为了发挥既有优势,应该加强对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是通过数字化方式对文化遗产进行存储、传播、开发、利用,从而实现高效的可持续保护。具体而言,就是运用录音、录像、网络等数字化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翔实、系统的记录,实现遗产保护工作的自动化处理、多样化资源服务、科学化决策管理[1]。早在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就已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201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受国家文化部的委托承担了大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项目。此后,全国许多省市也开展了本区域内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尽管湛江的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然而纵观当前湛江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一些规划文件的预期保护效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海洋文化遗产领域更是如此。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强化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一、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概况

海洋家园直接催生了丰富的海洋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而海洋文化则是指人类受海洋影响而形成的海洋观念意识、思维与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沿海的人们由于承受海洋的广阔、潮汐、神秘等特性,而衍生出的人文特性与精神,以及体现的人的思维活动和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等方面而产生的行为准则与方式[3]2。湛江位于中国三大半岛的雷州半岛上,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独具海洋文化的雷州半岛,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孕育出了大量丰富地域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海洋文化遗产。湛江市许多海洋文化遗产已被国家、省、市、县等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录。这些文化遗产涉及舞蹈、美术、音乐、建筑、民俗等多个门类。在湛江数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具有海洋文化特质、体现龙图腾信仰、素有“东方一绝”美称的东海岛人龙舞,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海岛人龙舞通过大人与小孩的组合,形成龙首、龙身、龙尾、龙角等部位,在节庆日时,走街串巷,是娱龙、敬龙、祭海、祭祖的大集成,吸纳了龙的精神,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湛江东海岛乃至整个雷州半岛重要的民间风俗和娱乐活动。其次,遂溪醒狮是集舞蹈、武术、锣鼓艺术于一体的民俗表演,当地节庆日时,常舞狮助兴,以驱邪避鬼、祈求风调雨顺等吉祥兆头。遂溪为中国醒狮之乡,遂溪醒狮曾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多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徐闻大汉三墩古港遗址、“万岁”瓦当等也是湛江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资源。

但目前湛江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单一、传播方式落后及数字化保护理念不足。其一,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文献、图片、视频,且存储方式单一,而这些数字化的存储也未制定系统的要求和标准。东海岛人龙舞、雷州石狗等丰富的文化遗产亟待数字化保护技术的介入,只有如此,丰富多样的湛江市海洋文化遗产才能如实完好的保存;其二,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方式也相对滞后,其方式主要还是以实体展示传播为主,例如逢节庆日时在霞山区步行街临时陈列的文化遗产展览,以及博物馆、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这些传统的传播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十分受限,影响人群有限,难以取得显著的时空传播效应。虽然部分文化遗产建设了网站,但是内容粗糙,数据也鲜有更新。此外,数字化传播观念的缺失是当前政府、研究机构、保护组织等团体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也将影响当地数字化政策、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和数字化研究投入的力度。

二、湛江海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价值

湛江海洋文化遗产资源是我国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因此,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湛江海洋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全面的保护和传承,将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全面共融,以提升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延长海洋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当今信息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一,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逐渐意识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湛江海洋文化遗产开展数字化保护研究,有利于发挥湛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我国区域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进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二,有利于增强地方文化与经济实力。开展湛江海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对于提升湛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湛江的文化软实力,推动雷州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和广东海洋文化强省的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增进湛江与东盟国家,以及丝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经贸交流,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其三,湛江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有助于繁荣现代海洋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是适应国家形势的需要。对增强民族海洋意识、强化国家海洋历史与文化认同、提高国民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发展繁荣当代海洋文化、构建海洋和谐社会、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均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

三、湛江海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建设

在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组织框架和有效的管理模式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可以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地区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拓展了便捷查询和利用数字资源的途径,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具有基础资料参考和动态辅助决策的意义[4]。湛江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种类繁多,有必要开展分门别类的数字化存储,做好记录与备案,而这些数字化的资源需要依赖于一个综合的数据库平台,以存储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视频、文字、音频(如传承人访谈音频数据)等。这个数据库建设后,使得各类零散的遗产资料能整合收集起来,实现数据资源的集成[5]。例如,可对代表性的港口、遗址、建筑、墓葬和文物等各类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通过数字摄影、3D扫描等技术进行获取,然后将其存储于一个综合、系统的基本数据库中。此外,应该充分发挥专业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在基本的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二维数字化建模、三维数字化建模与图像处理等技术,在计算机里建立与之对应的数字化二维和三维模型,为海洋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数字化素材。同时,可利用CorelDRAW、Illustrator等二维数字建模技术以及Rhino等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对湛江海洋文化遗产进行造型、色彩、结构、材料、特征、美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分析,通过抽象与概括的方法,构建相应的数字化符号素材库,最终构建出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基本数据库、数字化模型库和数字化符号素材库。

(二)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系列保护规划

目前,湛江在一些文化遗产政策规划中已经初步涉及数字化保护的内容。在未来,湛江相关部门应该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文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区文化遗产发展的一系列数字化保护规划。这些保护规划可以从遗产保护政策、法规、专项研究、资金保障等方面着手,通过这一系列的保护规划来确保湛江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全过程的开展与实施。此外,数字化传承人才的培养规划也应该纳入保护规划之中。数字化传承人才的缺乏是当前许多地方都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湛江海洋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系列保护规划应该从多层次的人才传承培养途径中进行引导与规划。例如,可通过对现有传承人开展数字化知识技术的进修培训,以增加他们的数字化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从大中专院校中吸引高学历人才加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队伍中,加大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利用开发

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多停留在基本的宣传保护层面,缺乏对海洋文化遗产精神内涵的挖掘与开发利用。对于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应该在前期文化遗产的考察分析、数字化保存与建模、符号素材库构建研究的基础上,谨遵产品开发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欧美国家成功的文创产品开发、销售的实例,从旅游等市场与用户需求出发,采用CAD技术,通过CorelDRAW、Illustrator、AutoCAD等二维数字建模技术以及Rhino、SolidWorks、Pro/E等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进行湛江海洋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的创意设计实践。在平面设计、三维产品设计等领域展开数字化文创产品的设计,设计出不同层次形式的海洋文化创意产品,比如钥匙扣、明信片、装饰画、笔记本、装饰摆件等。实现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再生和转换,进一步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传承。

四、湛江海洋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方式

(一)虚拟现实的传播展示

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近年的热点,它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性能、有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等特性,其综合了计算机图形、仿真、传感器、显示等多种科学技术,已被尝试应用于旅游、教育、游戏等领域,建模与仿真是其核心。当前虚拟现实软件种类繁多,如Virtools、unity3D、VR-Platform等。因此,对于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借助相关数字化建模软件,构建文化遗产的数据和使用情景等,通过VR技术让用户进行体验这些文化遗产的细节、使用情景、表演方式等,通过多感官途径感受遗产内涵。通过虚拟现实的形式,构建数字化传播展示平台也是一种可行的探索途径。

(二)丰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方式

尽管湛江相关机构对文化遗产有过一些保护展示,例如建设了雷州石狗博物馆等,但大多都是以实体空间的简单陈列展示为主,由于管理方式、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博物馆的参观人员数量不多,保护传承的效果有限。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展示,应该不仅限于活动式的图片、文字等数字化展示方式,而应该充分发挥现有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丰富展示方式与方法。例如将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源通过网络直播、纪录片、创意视频短片等方式将文化遗产瑰宝的样态全面、翔实的记载展示,通过这些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可以使得传统的文化更能进入大众视野,打破物理空间层面的限制,甚至走出国门,起到良好的宣传保护作用。同时,多途径的数字化展示方式可以增加人们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了解,从而热爱、甚至主动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例如将实体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变成数字化的遗产博物馆,这可以迎合当前人们的数字化新媒体学习方式,丰富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方式,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

(三)开拓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也称传播媒介,它是信息传播的中介物、载体、根据或技术手段[6]4-49。人类的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这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7]。湛江海洋文化遗产大多分布在村镇区域,传播方式大多为靠当地人的口口相传。近年来,由于相关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使得当地研究机构的学者、媒体开始以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的方式关注,但相对于其他省份的文化遗产保护文献和印刷传播的丰富程度,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文献和印刷传播应该进一步加强。可以说,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传播应该充分发挥书籍、报纸、期刊、电视等渠道的传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也应该借助当前网络、手机、微博、APP软件(如微信)、数字媒体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增加受众面,扩大其影响力,增强传播效果。因此,开拓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传播渠道是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要给予重视的工作。

总之,在文化层面,湛江应该全面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新媒体等技术,开展持续、全面的遗产保护和传承。对湛江而言,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探索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因为,通过数字化的保护,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传播和传承效应将大幅提升。湛江海洋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人才的缺乏等问题。湛江海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亟须在海洋文化遗产数据库构建、多层次数字化传承人才的培养、系列数字化规划制定、数字化建模技术开发等保护策略的基础上,借助VR技术,数字技术等手段,不断丰富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展示与传播方式、数字化传播渠道,让湛江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传播,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湛江文化遗产海洋
漫步湛江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
《湛江日报》:以做强做好军事报道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