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质检后的问题探析

2020-03-03巢小倩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印制书稿光盘

巢小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北京 100089)

图书出版是思想文化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创造者,亦是为人民群众生产精神食粮的一项系统工程。图书质量是图书出版永恒的主题,根据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三条,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这四项中如有一项不合格,质量就属不合格。

一般说来,责任编辑在书稿前期的策划、设计、编校阶段都谨小慎微,严阵以待,直至图书送相关部门质检并且通过才会松一口气。殊不知,通过质检即将送印的书稿,在后期阶段也可能状况频发,意外连连,出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惨剧。本文结合笔者编辑从业十余年的经历,对编辑工作进行深度思考,就图书质检后阶段可能遭遇的各种“明枪暗箭”、编辑如何练就腾挪闪躲“防身术”、善始善终把握图书质量生命线,以及如何强化编辑的危机、忧患意识进行探究。

1 质检后的明枪暗箭

每个编辑,无论从业时间长短,对编辑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编辑工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谓“无错不成书”,无论书稿如何“齐清定”,无论初审、复审、终审如何严格把关,无论编辑校对人员如何严防死守,在拿到成书的那一刻,总是会在内容、体例、设计方面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或多或少的遗憾。可以说,编辑的核心工作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与“遗憾之敌”作斗争,力求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责任编辑从前期策划、审稿、编加到后期的校对、核红、通读,一路艰辛,终于通过质检,实属不易。当一本书通过质检后,有些天真率性、不谙险情的编辑往往以为胜利在望、曙光在前,暗自欢欣鼓舞。不料,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因为“强弩之末”,因为“人困马乏”,因为思想放松警惕,殊不知,编辑工作流程中最危险却不易察觉的一个阶段已悄然而至。笔者在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就曾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各种“明枪暗箭”。

1.1 图书内文和封扉

送质检的稿子一般都“齐清定”,质检合格的书稿通常问题屈指可数,只有少量错误需要核实并予以修改。然而在这个阶段也有例外,质量欠佳、改动多、改动大、质检结果不理想的书稿也不少见,此时就需要责任编辑格外小心,这种书稿往往隐患丛生。笔者曾经责编过一本发行量数以十万计的“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质检后因为文字改动、排校厂擅自动版而未告知,导致书中多处图标和序号“神不知鬼不觉”地和本该对应的文字错位。所幸在后来的专项检查中及时发现,才避免数十万教材面临“次品”的厄运,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系列书的封扉设计上,后出版的图书在版式、体例上往往追仿第一本样书。虽然后来者有章可循,但也往往容易“习惯成自然”。因此,封面上书号忘记替换、编者队伍信息未更新,甚至“照价销售”的事也时有发生。还有图书因为封扉设计和内文设计要求不同,被安排给不同的设计人员或公司负责,此时若信息传达沟通不到位,很可能出现封扉四色而内文单色或双色,或者内文四色而扉页单色的情形。而我们知道,扉页通常随正文一起印刷,CMYK(印刷色彩模式)数值不同,无法印刷。同样,封扉和内文开本设计不一致的情况也不鲜见,这种错误容易发生在新编辑身上,且往往到送印的那一刻才发现文件不匹配,无法印刷。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出版时间和进度就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通常内文通过质检,责任编辑会默认书稿的主体工作基本完成。事实上,后期的封面扉页制作也不能掉以轻心。封扉是一本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本书的门面担当,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出现在封扉上,都会被无限地放大,后果变得相当严重。有些封面工艺复杂,对“门外汉”的责任编辑来说就像“雾里看花”;有的封面工艺缺失,轻则影响美观设计,重则沦为质量不合格;有的封扉关键信息有误,诸如编写人员姓名、排序错误,伤了作者感情不说,也会给出版社扣上“不尊重作者”“业余”的帽子;有的封面选图不当,印刷成品模糊不清质疑为盗版,有的书号定价有误,等等。各种状况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真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2 光盘/课件生产和制作

很多做过教材的编辑应该都接触过图书配套光盘/课件的检测工作,这个工作虽然技术含量一般,但其实千头万绪,繁重琐碎。以光盘为例,从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到每道习题、每个答案、每个功能链接……无一不需要仔细核查。一张海量的光盘能顺利通过质检,实属不易。笔者曾参与一个重点项目的配套光盘制作,经过所有编辑人员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的奋战,终于通过质检,拨开云雾见天日。然而,图书印发后不久,就收到读者反馈,说光盘中有两个单元与配套图书的单元顺序颠倒。后来追查原因,才发现是光盘制作单位为了这个项目一直打疲劳战,工作人员在上传生产文件的时候,一时疏忽,把两个单元的顺序标错,造成排序颠倒。无奈之下,出版社只有召回错误的光盘,重新发货,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次,有位新编辑将一张教材的配套音频文件送质检,诸事顺利,刻录生产MP3。不料没过几日,就有学校反映MP3光盘内容不全。后查知是送生产的光盘在刻录时出现了问题,有几分钟的内容没有刻录进去。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盘面文字遮挡图片人物、配套图书漏印“含光盘一张”字样、成品光盘无法正常播放,等等。这种种“明枪暗箭”给编辑带来的或是皮肉伤,或是伤筋动骨,或元气大伤,或心理阴影……

2 编辑防身术

汉代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云:“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此语相传为帝尧的座右铭,意谓“为国之君要深明责任重大,应如履薄冰,心存戒惧。人不会被大山绊倒,却会被小土堆绊倒。”这句话适用于治国为君之道,同样也适用于编辑出版之道。曹操曾因轻敌兵败赤壁,关羽曾因大意痛失荆州,大意轻敌不仅是兵家大忌,也是编家大忌。

一本书,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延到内涵,从整体到细节,整个出版工程和环节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需要基本功过硬、职业素养坚实,更要内修外练,汲取教训,积累经验。要想在编辑行业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做到“万无一失”。以下结合笔者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为所有从业的图书编辑支几招腾挪闪躲防身术。

2.1 多一份细心

编辑和文字打交道,尤其是和各种错误打交道,需要练就“火眼金睛”。很难想象,一个性格大大咧咧、粗枝大叶、丢三落四的人会是一个优秀的编辑。质检后期的书稿忌讳大的改动,尤其是动版,哪怕再小的改动,也需要编辑格外的严谨和细心。因为在这个阶段,前期的编加、校对、复审、终审工作已宣告终结,此时只有责任编辑一人孤身奋战,如果改动大、改动多、没改清,加上后期杂事繁多,极有可能忙中出错,顾此失彼。在这个环节,责任编辑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头脑清晰,万不可马虎大意。问题无论大小难易,最好即时、及时解决,不留后患。如果有必要,不妨做个备忘录提醒自己,以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 多一份耐心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我有两个忠实的助手,一个是我的耐心,另一个就是我的双手。”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物,他们往往不是最有天赋和激情的人,而是最有耐性、最能持之以恒的人。书稿顺利通过质检,即将进入印制阶段,胜利果实眼看唾手可得,此时更需要编辑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淡定,切忌有自满、松懈、狂躁、盼早日解脱苦海等不良情绪。编辑工作忌虎头蛇尾,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绝”。质检后的印制阶段,是编辑相对生疏的领域,此时如果遇到难题,不要轻言放弃,要保持沉着、稳重和十二分的耐心,或静下心来研究对策,或请教专业人员,抽丝剥茧,坚持不懈,直至工作圆满完成。

2.3 多一份戒心

书稿质检后就进入印制环节,在这个阶段,更多地是和材料、印厂、储运等职能部门合作。和这些部门合作需要多一份戒心,不可“任人唯亲”,不可凭主观经验办事,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印制就是机器的活儿。事实上,印制环节也是由人工来操作的,只要是人就会犯错,编辑如此,印制人员亦如此。图书后期的印制装帧需要和印厂、储运,甚至营销等多部门通力合作,而这些部门通常都是一对多,工作千头万绪,关系千丝万缕,疏漏在所难免。正如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理,也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合作方的身上。须牢记:你不是他们的唯一。

3.4 抓大放小

书稿即将送印,此时既无时间重新改善全书的框架结构,也无可能对一些细节文字再进行润色修改。在这个阶段,工作重点应以大局为重,抓大放小才是现实、明智的选择。落实在书稿上,就是检查诸如封面、扉页、内文大小标题、页眉页码、装订顺序、印刷质量等重点项目,逐条、逐项对全书进行地毯式核查,不厌其烦,再三确认,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质检后送印前的一大忌讳是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图书印制后还必须仔细检查样书,笔者就曾亲历图书从印厂直接拉到会场发放,结果印厂搞错印刷文件的事故。这道工序绝对不能省略,因为样书检查是责任编辑掌控图书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

4 结语

编辑出版其实是个“高危”行业,这个行业有一票否决的残酷,工作中的任何疏漏和错误都体现为白纸黑字,成为有效的“呈堂证供”,令人百口莫辩。质检后的错误一旦发生就是大事,若能及时发现是万幸,可以避免重大损失。在这个阶段,责任编辑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份内的工作已经结束而心安理得地做“甩手掌柜”,仍然要以细致、严谨的作风一以贯之,不抱任何侥幸心理。唯有敬业精业、忠诚勤勉,才有可能出精品;唯有牢记“经验积沙成塔,业绩积分清零”,保持谦卑、敬畏之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从事的编辑工作,很多时候涉及重大项目、重点教材,首印万册、十万册司空见惯,出版发行节奏也是步步惊心,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轻则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受损,重则危及出版社品牌、前途,可谓肩挑千斤担。《周易·既济》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每个责任编辑在勇挑重担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危忧意识,牢记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猜你喜欢

印制书稿光盘
内容丰富印制精美老挂历成为收藏界新宠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光盘行动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三)
荣誉与商机共存 第八届口华印制大奖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光盘小熊
图书印制时效保障探析
光盘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