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苹果矮化密植栽培调查及思考

2020-03-02靳托托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743400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灵台县结果期静宁县

陈 鹏,靳托托(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743400)

矮化密植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工业化程度高的欧美国家,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有高度发达的机械相配备,先进的信息作保障,规模的田庄作基础,矮化密植已成为苹果的主要栽培模式。受多种因素限制,我国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发展缓慢,在苹果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为什么苹果矮化密植在我国发展起来很缓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甘肃苹果产区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甘肃苹果矮化密植园的运营模式

甘肃省苹果栽培面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陇东南的平凉、庆阳、天水、陇南集中产区,面积已超过33万公顷。在种植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积极引进新的建园模式和新的经营体制,特别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创建了一批公司制果园,促进了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当地的发展,以庆阳宁县,平凉灵台县、崆峒区、崇信县发展面积最大。目前,全省苹果矮化栽培面积1.6万~2.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6%。对庆阳宁县,平凉灵台县、崆峒区、静宁县等地的调查发现,甘肃苹果矮化密植的运营规模主要有如下方式。

(1)公司运营。这是主要的运营模式。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一定财力、有发展果业意向的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苹果矮化密植园。建园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示范效应明显。海升公司在灵台县和宁县所建立的苹果园已分别成为灵台县、宁县苹果生产的中坚力量。

(2)私人投资。近年来,苹果种植效益比较高,吸引了社会闲散资金。部分私人资金投入到苹果产业中,建立了一批矮化密植苹果园。

(3)政府建办。苹果矮化密植园进入结果期早,支架等设施的应用使得新建园看起来较整齐。近年来,政府通过项目实施,创建了一批示范园,如静宁李店、余湾、城川等地在老苹果园更新时新建的部分苹果园。

(4)农户自建。一些创新意识较强的果农,结合当地实际,采用短枝型品种建立苹果密植示范园,如像静宁县细巷镇尹海平建立的乔砧+短枝型苹果密植示范园。

2 存在问题

2.1 大量土地流转,农民失地失业问题突出

甘肃省是欠发达省份,土地仍是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在庄浪、平凉等地建办的公司制矮化密植示范园的区域调查中发现,土地流转后,部分农民失地,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2.2 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

大量资料介绍,苹果矮化密植具有省工的特点,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在欧美工业发达的国家,普遍实现了机械化,种植环节看似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整个投资环节是相当昂贵的。陕西省经验表明,建设配套措施齐全的高档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亩建园成本1.8万~1.9万元,这还不包括机械购置,如果配套先进的机械,亩成本增至2万~3万元。高昂的建园成本,加上新建园3年内没有收益,往往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无力继续经营。如甘肃静宁县引进的海升集团,采用社会融资的方法建立苹果矮化密植园,由农户贷款投资,仅建园一项,有的农户已背债5万~6万元。崇信县有人经营煤炭积累了一定的资本,2013年在崆峒区投资建办12公顷苹果矮化密植园,3年投入了100多万元,3年后果园刚开始挂果,但再也无力投资了。静宁县好多人到崆峒区承包经营苹果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灵台县也有同样的情况。在我国,规模经营苹果园,要承包土地,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要配套相关设施(支架、肥料一体化设施、田间作业机械等),前期投入非常大,资金是最大的困扰。

2.3 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难以普及

苹果矮化密植省工是建立在高度机械化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规模,难以实现机械化。我国苹果经营单位以户为主,果园分布零散,许多还是山地,这些基本情况限制了机械作业,决定了我国果园栽培管理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即使新建的矮化密植园仍需雇佣大量的劳动力,生产成本很难下降,矮化密植优势不明显。

2.4 果园立地条件差

从甘肃苹果生产实际看,山地果园占绝大多数。甘肃降水稀少,果区资源贫乏,土壤瘠薄,而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易过量结果,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苹果矮化密植在甘肃已反复发展多次,但成功的不多,主要是立地条件所限,除个别川塬区外,绝大部分地方的矮化密植苹果树树势衰弱。

2.5 主栽品种不适合矮化密植栽培

苹果矮化密植,控制树势是管理的关键,主要途径是通过早果抑制营养生长。这在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的中早熟品种上是容易实现的,但在成花晚、进入结果期晚的晚熟品种上是难以实现的。陇东地区苹果的主栽品种为红富士,红富士成花难,进入结果期晚,控制树势难度大,不太适合矮化密植栽培,但是,目前还没有替代红富士的优良品种。

2.6 生产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要求操作精细,对生产者要求严格。甘肃苹果生产者素质参差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矮化密植栽培的推广。

3 对适应我国国情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思考

立足我国实际,发展中国特色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是加快我国苹果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根据甘肃省苹果矮化密植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要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根据土地条件,分类实施

根据苹果矮化密植树势易衰弱的特点,应在条件好的山塬区推广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克服土地条件差的不利影响。山旱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应以矮枝型品种为主,这在静宁县是成功的。推广乔砧+短枝型的模式,既可防止树体衰弱,又不用设支架和配套一体化的设施,同时采用宽行窄株栽植,培养高干形树形,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行间还能进行机械作业。

3.2 大苗建园

红富士成花较难,进入结果期较晚,因此,应推广大苗建园,将苹果苗集中培育3~4年,定植有分枝、能成花的小树,尽早开花结果。红富士大苗建园,行株距可采用5米×3米;进入大量结果期后,可根据情况隔株间伐,改造成6米×5米。

3.3 推广机械作业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工作者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研发了小型的旋耕机、施肥机、弥雾机、农田三轮车等,可部分替代人工作业,降低果园劳动力强度。有条件的苹果园应加快普及,解决果园用工费用上涨、成本上升的难题。

3.4 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加强对生产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激发从业者的创新活力,是加快我国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发展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灵台县结果期静宁县
结果期核桃树改接品种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
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期管理技术
静宁县早酥梨提质增效修剪措施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结果期冬枣树如何修剪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静宁县三合中心小学生态教育实践侧记
灵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两学一做”主题演讲竞赛活动
苹果结果期果园温度空间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