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0-02-28■唐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课程体系专业

■唐 帅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给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增添了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所以部分高校开始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带有一定的试验性特征,所以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1 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 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有适合性特征

工商管理专业在各个高校管理学专业体系的分支中都是最重要的管理学科专业之一。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教学知识结构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对高校的工商管理企业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通过学校教学系统的学习企业运营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类专业相关知识,丰富学生创业理论知识的储备,还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对高校学生自己或者合伙创业也起到十分有力的推动作用。

1.2 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现实紧迫性特征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教会高校学生学习并掌握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使其成为具备法律、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管理型人才。但由于现在很多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就业需求了,所以对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显得迫在眉睫了。同时,国家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开始大力鼓励高校学生创业,对高校学生创业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上的支持,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期望在高校学习期间尽可能多的学习一些专业的创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希望学校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创业实践技能的培训活动,以培养和提高自己创业实践的能力。

1.3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理念的改变

经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也是比较传统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就是在对高校学生教授知识时,把让高校学生对教授的知识记住和能模仿重现当成教学目标。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学生就业创业需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为了让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其创新创业的思维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顺应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向,它是在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创新创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高校学生的修养,对促进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4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教育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高校学生从学校毕业开始进入到社会中。所以高等教育可以说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阶段教育,在这一阶段中,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就是要重视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对高校学生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中,把思维训练、技能实践教育跟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培训,让学生尽早的体验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有力助推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能力,减轻学生就业压力,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但是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2.1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缺乏鲜明的特征

高校学生创业肯定会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展现出多种多样的就业创业局面,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时应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仍然受到过去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模式也是比较陈旧且一成不变,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忽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创业发展潜力,设置的课程比较单一,多数教学也是以课本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没有鲜明的课程特征。同时学生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就业实践要求不相吻合,可能导致高校学生毕业后不能够及时适应工商企业管理方面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而出现高校学生毕业就业难的局面。

2.2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实践

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身的课程体系设计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是很多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课程的书本理论知识教学,缺乏教学理论知识技能的实践,造成学生空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但是对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同时,我国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有一些高校在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时,没有结合我国基本就业情况和国家出台的最新就业政策,构建适合我国高校学生毕业就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而是照搬照抄,课程教学教材基本都是直接翻译的国外教材,然而外国的发展情况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材上理论知识不适应我国基本发展国情,也无法进行知识实践练习,进而出现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差,适应社会能力低下的情况。

2.3 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方式缺乏创新

当前部分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考核依然沿用单一的书面理论知识考试的方式,然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呈现出来的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使得书面理论知识考核方式越发显现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得学校在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时起到的作用比较不明显,也容易导致学生为了通过课程考核而一味的去记忆书本知识,从而忽略了课程的实践性,最终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弱,创新创业能力差,也无法更好的适应当前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就业局面。

3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建设性措施

3.1 结合学生的兴趣,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增添更多特色内容

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创新创业需求。因此,学校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最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的对教材理论知识、技能课程教学进行调整,使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3.2 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极其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所以课程教学方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课堂教师教学模式,应该把实际案例、知识实践等教学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形成多样化教学方式。同时学校还可以借鉴外国先进的课程教学经验,取其精华融合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中。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上还可以开设一些实际生活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例如:创业学、融资学等课程。

3.3 提升教师素养,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自身素养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学习。例如,可以定期安排一些教师去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实践和学术交流,或者安排教师去国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完善先进的大学去进修学习。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教师通过学习认识到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进而探索到更适合学生也更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

3.4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增加企业实践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构建时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切忌造成理论知识教学脱离实践的现象。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推送一些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实习,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脱离的情况发生,还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更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企业实习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基本算是步入到了社会之中,可以更清晰的从工商企业管理市场了解到当前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理论知识的或缺,而且推送学生去企业实践,还有利于丰富学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教育优秀的人才。

4 结 语

总而言之,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找出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分析研究,其次是结合当前社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最后构建出适合当前社会就业需求,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课程体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