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南山村“扶贫帮困”多管齐下显成效

2020-02-28汤颖韬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丽水山村贫困村

■汤颖韬

(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分行)

1 丽水农村基本情况

丽水市地处浙南山区,2019年全市GDP1476.61亿元,名次屈居全省末位。全市共151个乡镇,其中7个畲族乡,2850个行政村,12101个自然村。境内山村众多,分布面广,大多为穷乡僻壤,交通不便,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来源少;努力消除贫困村贫困户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政治问题,故而成为浙江省党委政府近年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由于山村农户数量众多,土地少收益低等客观原因,因而丽水市“扶贫帮困”任务十分艰巨。

2 扶贫帮困工作成果

根据《丽水市扶持贫困村发展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19年底实现全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力争三年任务提前完成。经过二年多来的艰苦奋斗,“扶贫帮困”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4068元。至今年6月,全市已有37089户贫困户脱贫,完成三年任务的98.6%。“扶贫帮困”工作取得重大成果,进度走在全省前列。

3 主要政策措施

自2016年以来,丽水市政府制定了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消除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目标责任制,首先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对全市贫困户建立相关档案;然后通过多种渠道,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终于实现多面开花,全面告捷。该市的“扶贫帮困”主要措施途径,具体可以总结为七个方面。

3.1 组织强大力量,层层落实责任

自2017年浙江省列出“扶贫帮困”任务的时间表、作战图以来,丽水将全面“扶贫帮困”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引进、人才下沉等多项举措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市组织了69名市级干部,655个部门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有963名“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被下派到贫困村。全市贫困户实现了市县乡三级领导包干联系、部门结对帮扶、机关干部人均一户帮扶等3个方面全覆盖。

作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至2017年底,莲都区208个行政村,尚有118个贫困村。2018年,莲都区将“扶贫帮困”工作列为“一号工程”,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到今年6月,208个贫困村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村均27.49万元,户均纯收2.41万元以上,实现了全面“脱贫”,比预期时间提前半年。

3.2 深入调研,发现自然资源优势,盘活“沉睡资产”

利山村是莲都消灭贫困村的一个缩影。利山村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东部,近年来依托“古堰画乡”景区的辐射带动,引进工商资本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贫困村民就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今该村已成为丽水远近闻名的艺术村落,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今年1至6月,村民总收入已达59.4万元,户均收入超2万元。昔日的破旧小山村,顺利“摘帽”成为“诗画利山”。

老竹镇九坦村高端民宿项目是通过将原有的22幢泥木旧房收归村集体经营,周边山地经营权也一并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管理,并以资源入股,利益分红的方式与丽水民宿行业协会合作开发而成。同时,全村集中流转农民抛荒土地13.3hm2,转包给茶叶大户承包经营,引导周边农户以茶叶体验游为主要内容发展“农家乐”,并与狮子山养殖场签订合同;流转了近12 hm2土地用于发展湖羊养殖,养殖场支付流转农户土地租金12000元/hm2,每年农户共计可获收入14.4万元。三项合计,每年为九坦村农民增收50多万元。

丽新乡黄弄小学撤并后校舍闲置多年,2018年,浙江丽水安邦护卫有限公司在该乡黄弄村建立了生态农业循环基地,至今基地已全面建成,顺利实现了流转土地35hm2,打造了一个集农副产品销售、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观光园,2019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超过100万元。丽新乡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德科技林苗有限公司,从该乡农户手中流转了80hm2土地,种植发展了灵芝、益母草、红豆杉等中药材。现今该项公司每月为村民支付各项劳动工资30多万元,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百余户农民的收入增长。截止2020年6月底,丽新乡9个村的总收入均已达到10万元,户均纯达2.31万元,提前完成“两个百分之百”脱贫任务。一个“村美、民富、风正”的丽新正以示范之乡呈现在丽水城西部。

3.3 与当地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行联姻“扶贫”

通过组织召开“百企结百村、消灭贫困村”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借助企业优势和力量,通过村企结对来“扶贫”,是丽水市委市政府致力乡村振兴的新举措。

借助“百企结百村”的东风,龙洋乡研究确定了由乡村共同组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马村村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马村村以创业园用地入股,其余12个村按照“抱团取暖”的思路,将扶持资金统一入股,进行“打包发展”。随后,在7.2hm2工业用地上,投资建造了标准厂房,以“市场化运营,公司化管理”的模式,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现在每年可为每村农户共计增收7万余元。

3.4 大力引进发达地区财力物力,积极开展“山海协作工程”

山海协作工程是丽水开辟出的“扶贫”路径之一。目前,全省首个跨县域 “飞地抱团”精准扶贫项目——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后将为青田全面转化贫困村提供兜底保障。

2018年5月,嘉兴市国资委牵头组织了6家企业来到丽水开展“结亲”活动,北山村作为其中之一与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对。根据北山村农户已种有大面积茶园的情况,公司决定帮助北山村新建一个茶叶加工厂。2019年茶厂项目建成后,当年就为北山村贫困户增收10多万元。除了北山村,丽水许多行政村都有了“结亲对象”。嘉兴市南湖区13家优质企业与大柘镇后塘村等村签署了村企结对帮扶协议;湖州市安吉县9家优质企业与西畈乡签署村企结对扶贫协议,其中有多家年产值达数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的“大佬”。这些企业对资源开发和市场走向敏感,部分主营内容本身就为农产品、食品类,丽水青山绿水培育出的农特产品品质优良、安全性高,尤其符合他们胃口,可以利用既有渠道,做到适销对路,迅速打开市场,获得良好收益。

3.5 坚持“长线思维”,开发农旅结合等项目

丽水将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变成了自然优势资源变资产的“激活密码”。丽水三仁畲族乡坑口村于2017年7月,将3000多米的河道进行了“河权改革”,通过包装农旅项目再承包出租,为村集体经济挖到了“第一桶金”。村里还将土地流转给水果种植大户,除了每年有20万元租金收入外,产出的水果以成本价批发给村民销售。截至2020年6月,为贫困户增加收入达22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东西岩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常住人口不足40人,全村户均收入不足万元,最大的优势在于“古色古香”。村委从农户的手中回收下山脱贫户的老屋15幢,集体打包出租给开发公司,建设精品民宿。倒塌的灰寮被用作修缮的原料,让新房子保持原有的风味;停用的猪圈摇身一变,成了“猪栏小卖部”;破旧的老宅变成住房、餐厅、书吧……,每年为全村贫困户增加房租收入3万元,带动全村贫困户劳务工资增收15余万元。

3.6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惠及众多村庄、千家万户的大项目

在云峰乡范村、连头、龙口、古亭4个行政村,大面积的光伏发电板铺设在连绵的田间地头,一眼望去仿佛蓝色海洋,每天都用源源不断的能量“滋养”着遂昌26个贫困村和4750多户贫困户。这些“光伏脱贫工程”项目都是采用“政府合作、脱贫挂钩”模式,引进杭开集团共同开发的。今年又选定了云峰乡境内约60hm2的土地作为项目场址,装机容量32.13兆瓦。项目总投资约2.14亿元,其中省财政承担投资总额的1/3,遂昌县财政承担投资总额的1/6,引进企业承担投资总额的1/2。光伏“扶贫”共为全乡86个山区贫困村农户每村户增收益20万元以上。

3.7 政策扶持,财政发力

丽水针对贫困村底子薄、包袱重等困难,2018年初市政府专门出台“实施消除贫困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文件,明确在资源统筹整合、土地政策、金融服务、税费优惠方面的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各县(市、区)用于支持贫困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至今年4月底,丽水各地已累计统筹扶持贫困村发展资金14.4亿元,为丽水山区贫困村贫困户及时提供了项目启动资金,为全市“扶贫帮困”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贫困村贫困户分布面积广,且多为偏远山区,自然条件、经济和技术基础较差;参与扶贫困工作的机关单位干部本职岗位变动较为频繁,不能长期不变地帮扶贫困户,而扶贫工作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地投入。在后续的工作中,需坚持技术性扶贫为主,重点提高贫困农民的技能素养;对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贫困户,应结合下山搬迁的脱贫措施,帮助其迁入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并协助解决住房与就业问题;加强政府扶贫部门的人员和资金配备,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来监控和保证脱贫质量;对脱贫户增收、生活水平进行持续记录与跟踪观察,每年开展一至二次考核评估,及时汇总、报告脱贫后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和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予以解决。

猜你喜欢

丽水山村贫困村
丽水发现新物种
山村日出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山村一天一个样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沉寂山村崛起时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