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探析

2020-02-28■李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工程造价阶段

■李 军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地区已经开始推行电子招标,这也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竞争者数量。企业常用的竞标手段为压低报价,这也会把中标企业的经济利润进行大幅度压缩,如果后期施工没有合理地成本控制体系进行辅助,很容易形成施工企业亏损的局面。对此,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明确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要点,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果,为企业经济利润的提升提供保障。

1 工程造价的管理特点

1.1 动态性

在大环境背景下,目前工程项目的规模正沿着不断扩大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项目从投资决策阶段,再到项目竣工后投入使用,其周期时间也在延长,这也增加了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性。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有时需要根据现场作业情况进行施工变更,或者材料市场价格出现了上涨,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并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情况,直到竣工结算时,实际的工程造价才可以得到最终的确认。

1.2 层次性

由以往的施工经验可以得知,工程项目在实际应用阶段,存在着许多的单体项目,如民用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可以分为土建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这也意味着工程项目具备了较高的层次性。而工程造价在应用中也分为了三个应用层次,分别是工程项目总造价、工程项目单体造价与单位工程造价。每个层次的工程造价管理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同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包含关系,共同作用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

1.3 差异性

之前的章节中已经简单提到,根据服务区域、服务对象、项目功能性的差异性,其工程造价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且工程内容与产品形态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工程造价计算复杂程度的差异性。例如,工厂厂房项目的造价计算体量,和高层办公建筑的造价计算体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所使用施工材料的市场单价的差异,也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工程造价计算结果的差异性。

2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注意事项

2.1 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项目决策阶段作为整个工程的开端,施工企业的重视程度决定了项目决策阶段工程报价的精准性。即便施工企业有很多个工程正在齐头并进,也不应当顾此失彼,而应当对每一个工程都抱以同样的态度去进行工程整体格局的分析。并且在评估项目价值时,需要将未来发展代入到考核内容当中,以经济性指标(如施工成本、获得利润、时尚性等)和性能指标(如美观性、耐久性、稳固性等)来做好相关内容的评价工作。而且还需要做好业务沟通工作,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结合评估结果对项目定位、具体规模进行调整,随后再进入到工程造价计算,这样可以提高降低估算数值和计算数值之间的容错率,使其能够更加贴合项目实际情况,提高工程造价结果的可靠性。

2.2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之前的章节中已经提到,,工程项目在实际应用阶段,存在着许多的单体项目,以民用建筑工程为例,可以分为土建工程、基坑工程、管线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在项目设计阶段,为了提升设计速度,会由不同部门设计人员进行图纸设计,由于交叉作业情况的存在,施工企业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速度、交互质量,也将会影响到设计内容的合理性。例如,现阶段,会有许多施工企业在设计阶段使用BIM技术进行“冲撞”试验,以此来协调设计中存在冲突的部分,从而提高设计图纸内容的可靠性。同时,施工企业需要和设计人员明确各环节的造价金额,设计人员需要围绕该金额进行建筑结构、剪力墙形式、内外装修方式等内容的调整,使预计金额可以贴近预设金额,以此来避免你工程造价超支的情况。

2.3 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招标阶段对于发标企业而言,是一个需要审慎用心的阶段。由于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故而很多无良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中标会不顾道德底线的进行工程造价的压价。但对于发标企业而言,他们所需要寻找的,是一个能够对整个项目负责的施工单位,而不是价格最为低廉的施工单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发标单位在招标阶段的工作,都要有限考虑到项目竣工后的质量。因此工程造价不能作为评价投标单位竞争实力的唯一因素。发标企业应当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投标单位进行考察。确保投标单位中标以后,能够以较为专业的施工技术,较为高效的施工节奏,以及较为合理的工程造价来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因此,这对于投标企业来说,是非常考验企业眼光与能力的阶段。如果企业只能看到工程造价的高低,而忽略了投标企业的其他竞争因素,那么项目是无法得到圆满的完成的。因此综合考量、择优选择才是发标企业应当遵循的考核理念。对于那些口碑不佳、能力不佳的投标企业,哪怕工程造价十分低廉,也不能够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2.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从投入时间占比情况来看,施工阶段属于时间占比最长的造价管理阶段,同时该阶段也是不确定因素发生频率最高的阶段,受到人员操作失误、地质环境改变、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经常出现施工变更问题。根据施工变更计划内容的复杂性,所造成的造价浮动情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例如,软土地基厚度的改变,有时需要调整桩深、支护结构,此类内容所带来的造价问题相对较小,而剪力墙支撑体系强度不足,需要增加其他协助结构来稳定建立墙支撑能力,在对此类内容进行调整时,需要考虑结构安装位置、应力分布情况、避免应力集中等问题,此类变更带来的造价影响相对较大,而且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增加施工变更频次,导致工程造价上浮的情况。在该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提前明确各环节施工管理要点,同时做好现场管理,搭配着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以此来减少变更问题的出现。即使出现了施工变更的情况,也可以利用一些先进技术,对变更计划合规性进行评估,尽量降低计划对于后续工程施工的影响,以此来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

2.5 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在进入到收尾阶段,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情况进行汇总,以此来评估该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在以往的施工企业管理中,这是很容易被忽视掉的环节,这也增加了企业利益受损情况的出现。在该阶段管理过程中,需要选择可靠的核算人员对结算金额进行核算。并且核算人员需要对每一个支出环节进行核算,对于账目信息进行仔细分析,确保实际支出和核算结果保持一致。如果存在差异较大的数据信息,需要对异常数据的来源途径、原因、正确性进行核查,根据责任管理制度找出该环节的负责人员,确定费用的具体用处,若存在私自挪用的情况,那么也需要根据制度对其进行处罚,必要时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确保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不受损害,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3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3.1 推行全过程造价管理

通过推行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对每个环节的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为结算阶段提供了便利,减少了结算时的工作量。在实际应用中,全过程造价管理会与精细化管理模式搭配在一起,将整个工程项目运行周期划分为决策管理阶段、设计管理阶段、合同管理阶段、招标管理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和结算管理阶段,根据不同管理阶段特征,将管理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如在施工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管理,子项目又可以分为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等管理内容,将该阶段的总工程造价细分到其他子项目上,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减少了费用额外支出的情况[1]。

3.2 组建高水平管理队伍

通过组建高水平管理队伍,可以提高管理政策的落实效果,减少人为失误引起的造价问题。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需要适当提高管理队伍的选择门槛,筛选管理能力强、执行力强的工作人员加入到管理队伍当中,以此来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2]。第二,加强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不只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于实践方面的内容也需要做好掌握,并且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做好处理,以此来降低事件带来的造价影响,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3.3 提升动态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动态管理水平,能够及时捕捉成本异常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的合规性。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对于现阶段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明确每一个环节的造价预警红线,待数据超过预警红线时需要做好分析工作,确定红线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如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变更、安全事故等,根据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对其处理,同时将多出的造价成本均摊到后续的施工环节中,以此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的动态平衡[3]。

3.4 建立数据采集体系

通过建立数据采集体系,有利于减轻结算阶段工作人员的核算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为“智慧工地”建设提供数据参考。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来完成数据采集体系的建立,在体系细分环节,可以利用神经元网络技术对项目各个环节内容进行分别建模,以此来提高数据体系内容的细致性。以天为单位进行数据整理,及时反馈异常数据,从而加快异常问题的发现速度,提升造价管理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推行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对每个环节的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监督,组建高水平管理队伍,可以提高管理政策的落实效果,加强动态管理水平,能够及时捕捉成本异常的情况,建立数据采集体系,有利于减轻结算阶段工作人员的核算负担。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对于提升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着积极地意义。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工程造价之旅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