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对献血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0-02-28周青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献血者关怀护理人员

周青杨

(江苏省血液中心,江苏 南京)

0 引言

无偿献血不仅可为各医疗机构对血液的需求量得到满足,同时为广大患者的治疗提供保证。但大多数献血者特别是第一次参加献血者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理、生理变化,如若放任不管,那么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无偿献血不仅要加强献血常识的宣教指导,还需要提供优质、科学的献血护理服务,确保献血者的献血体验更加舒适、温馨,促进其积极且自愿地参与献血,确保临床用血需求[1]。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及归宿均在于人,在献血护理全程贯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利于保障献血者安全,提高献血质量。本文自本站抽取15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实验样本,现对执行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本站抽取15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实验样本,纳入标准参照的是《安全献血》的内容。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献血者均为75例。对照组男、女献血者比为43∶32,年龄18-47(26.4±3.9)岁;体重46-72(53.8±4.5)kg;研究组男、女献血者比为45∶30,年龄19-48(27.5±3.8)岁;体重47-73(54.6±4.3)kg。两组间基本资料予以比较,差异均衡,即P>0.05,可作此次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献血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保证整洁着装,专业技术水平、操作能力过关,将献血疼痛程度、整个献血过程中的相关注意要点等宣传展牌摆放在现场,护理人员需要和献血者间进行交流沟通,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采血,做好相关物品准备,确保献血者为体检初筛合格人员,采血期间对献血者表情进行观察,发现其出现不适症状时马上进行相应处理,结束献血后指导献血者对针眼处进行正确按压,避免引起皮下血肿。将献血宣教手册摆放在献血现场允许献血者自行阅读、理解。献血1-2周后将献血检测结果以短信方式告知献血者。研究组给予人文关怀献血护理:①进行血站建设时,应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血站文化,促使护理人员自觉进行人文关怀服务,通过优质服务让献血者更加放心、舒适。营造温湿度适中、光线柔和、整洁卫生的人文献血环境,规范摆放献血知识宣教手册、杂志、报刊等,微笑并热情接待献血人员;②护理人员形象方面必须达到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的标准,以增强献血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要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文明礼貌,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各项操作。献血后给予献血者肯定和感谢,提高献血者的被尊重感和自豪感;③重视和强化语言技巧的运用,和献血者交流过程中给予其鼓励和支持,以其不同的性格特点为依据对相应的沟通技巧进行选择,将个性化服务提供给献血者,时刻给予其细致周到的服务和关怀关心,与献血者主动交流并积极回答其提问,明确献血者的隐性需求和心理需求,发现其出现面色苍白、冷汗、皱眉等体征变化时,需马上给予语言安抚和指导,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其疼痛和心理不适,防止出现献血反应;④献血后叮嘱献血者对针眼处进行按压,予以弹力绷带捆扎,告知献血后24h内禁止剧烈运动、4h内不要让针眼位置沾水,穿刺部位必须保持清洁、干燥状态,避免引起感染,补充营养。将各项优惠政策及间隔献血时间等告诉献血者,听取献血者的意见和建议,诚挚欢迎其再次无偿献血;⑤献血后需增强人文关怀,5个工作日内电话随访献血者,首先表示感谢,再对其献血后情况进行询问,以献血者个性化需求为依据,选择重大节日或生日时给予祝福、问候,让献血者对自己的爱心行为充满骄傲感,提高其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

1.3 观察指标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ore,VAS)对献血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分在0-10分内,其与疼痛程度呈正比关系[2];以献血者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通过轻度、重度、重度的标准评定献血反应;以自制满意度问卷的方式评定献血者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统计献血者再次无偿献血情况。

1.4 统计学评析

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22.0完成,相关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作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7%,其比研究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1.3%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情况比较[n(%)]

2.2 两组献血者的疼痛程度、满意度、再次无偿献血情况比较

研 究 组VAS评 分[(1.6±0.2)分]低 于 对 照 组[(3.5±0.8)分],献血满意度评分[(96.2±5.7)分]高于对照组[(83.9±4.8)分],再次无偿献血率[96.0%(72/75)]高于对照组[84.0%(63/75)],组间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定期进行适量献血对人体而言百利无一害,其不仅可对人体新陈代谢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保障医疗用血需求[3]。但由于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很容易有紧张、恐惧心理出现,所以献血过程中会引起强烈的穿刺疼痛感,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影响献血者再次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和热情[4]。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献血者心理状况,对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

人文关怀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其重点强调开展护理服务时对人的个性、价值、尊严等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无偿献血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减轻和缓解献血者的负性情绪,缓解穿刺疼痛感,满足其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献血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进而提高其配合行为和依从性,确保采血工作顺利开展,激发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提高献血护理的满意度和献血护理服务质量[6-8]。

此次实验中,研究组献血反应、VAS评分、献血满意度评分、再次无偿献血率等与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人文关怀有利于缓解无偿献血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献血满意度,促进再次无偿献血,具有借鉴和采纳价值。

猜你喜欢

献血者关怀护理人员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