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妇麻醉质量的影响

2020-02-28赵瑞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剖腹产罗哌卡因

赵瑞丽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 忻州)

0 引言

剖腹产是较为常用的分娩方式,是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方式,在解决难产等异常情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使主治的医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手术,及时处理解决缺血缺氧等危急情况,挽救新生儿生命。剖腹产对手术麻醉要求较高,它需要保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减少应激反应[1,2]。为探讨出一种科学规范的麻醉方式,本院对收治的剖腹产患者实施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90例剖宫产妇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按照随机图表法和均分原则分成各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年龄平均值为(32.1±1.4)岁,孕周均值(38.6±1.5)周,初产14例,经产31例;观察组平均年龄和平均妊娠时长分别为(32.4±1.6)岁和(38.2±1.6)周,15例初产,30例经产。纳入标准:(1)符合剖腹产手术指征;(2)对盐酸罗哌卡因不过敏;(3)无腰硬联合麻醉禁忌证;(4)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异常波动者;(2)存在前置胎盘、子痫前期等妊娠合并症者;(3)精神状态不佳,配合度差者。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予以对比。

1.2 麻醉方式

两组患者所用麻醉药物均为浓度为0.75%的盐酸罗哌卡因(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463)。对照组予以2ml盐酸罗哌卡因和1ml注射用水,观察组予以1ml盐酸罗哌卡因和2ml注射用水。具体操作:协助指导患者侧卧于手术床,对L2-3或L3-4间隙予以穿刺,待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将25G笔尖式腰穿针经硬膜外刺入,直达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外流提示成功穿刺。随即按照2ml/s的速度将稀释好的罗哌卡因溶液注入,拔除穿刺针,在头部置入4cm硬膜外导管,恢复仰卧体位;每隔2min测试1次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不理想时,可用0.25%的罗哌卡因进行维持。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不同麻醉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麻醉前、胎儿娩出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对比。

1.3.2 两组麻醉情况对比

比较两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

1.3.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对两组低血压、恶心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在软件SPSS 22.0中置入90例剖腹产妇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情况)经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由%表示和χ2检验,P<0.05,提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阶段血流动力学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麻醉前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胎儿娩出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上的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情况对比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阶段血流动力学对比

images/BZ_161_205_2660_2297_2767.png对照组 45 104.5±10.2 90.2±7.6 79.6±8.2 88.7±7.5 98.2±0.9 97.4±1.2观察组 45 104.8±10.6 97.8±2.1 79.2±8.5 82.6±7.2 98.0±1.0 97.1±1.1 t 0.137 6.466 0.227 3.936 0.997 1.236 P 0.446 0.000 0.410 0.000 0.161 0.110

表2 两组麻醉情况比较

表2 两组麻醉情况比较

自主排尿时间(h)对照组 45 8.1±1.5 25.2±1.6 27.6±1.8观察组 45 5.4±1.6 19.8±1.2 18.2±1.5 t 8.258 18.112 26.912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min)苏醒时间(min)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剖腹产耗时短,麻醉要求相对较高,既要使孕产妇在术中暂时失去知觉,获得理想的肌肉效果,也要为母婴双方的安全提供保障。以往剖腹产多用硬膜外麻醉方式,但手术方式的改变使得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为更好地适应改良后的麻醉方式,也需对麻醉方式予以调整,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腰硬联合麻醉是对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的综合利用,可改善麻醉效果,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它综合了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和长处,也可进行缺点和不足之处的弥补。与单一麻醉方式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见效快,给药后可迅速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能够以较少的麻醉药物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3]。

罗哌卡因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用的麻醉药物,是酰胺类麻醉剂的一种,起效快,局部麻醉效果好,胎盘屏障通透性有限,可减少对人体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的毒性,基本不抑制孕妇和胎儿循环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4]。这主要是因为罗哌卡因可对血管进行收缩,在此基础上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对运动神经无明显阻滞,可有效保持下肢张力,促进静脉血回流,提高循环系统的稳定性[5,6]。

两组患者分娩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原因在于孕产妇在术中多取仰卧位,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使得血管得以扩张,增加盆底肌下肢血液储蓄量,减少心回血量,在此基础上使得血压水平下降。待麻醉药物充分发挥后,血压水平下降明显。孕产妇心率在胎儿娩出后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区域血管扩张使得心回血量减少,尚未形成非麻醉性的血管收缩,使得心率水平上升。

彭洪常等[7]对剖腹产孕妇实施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显示患者血流动力学未出现明显波动,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下降,与文中研究效果存在明显一致性。学者梁楠[8]认为,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手术安全性高,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

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体现了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在剖腹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剖腹产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促进麻醉质量的提升,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猜你喜欢

剖腹产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剖腹产率高,因为医生少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别把剖腹产当作分娩捷径
一半准妈妈选择剖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