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镜下局部给药联合常规抗结核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疗效

2020-02-28李雪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抗结核支气管镜结核

李雪琴

(山西省运城市第二医院结核一科,山西 运城)

0 引言

气管支气管结核作为临床上结核病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患者患病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与恢复阶段,并且治疗起来难度较高,治疗效果在短期内很难监测到,且并发症较多[1],而诸多的不利因素对理想治疗效果的取得均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由此,找到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医务人员的共同目标。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四联抗结核全身化疗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少于1年,但是经过实践分析结果显示,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本次研究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采用常规抗结核联合气管镜下的方式实施治疗,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本研究就对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要符合如下的标准[2]:(1)患者具有频繁咳嗽症状,并且咳嗽的程度较为剧烈,同时有较多的痰液存在,甚至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咳血、呼吸不畅等症状,患者对正规的抗感染治疗没有明显好转表现。(2)对患者采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治疗没有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经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支气管炎表现。(3)患者有低热、盗汗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反复持续出现。(4)查体出现胸廓不对称、气管偏移;对患者实施痰抗酸杆菌检查[3]。全部患者均符合上述筛选标准,均是来源于本院的患者,纳入患者的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共计100例确诊为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病例。为了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纳入的例数为总例数的一半。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具备相似性,符合研究标准,能够进行下面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选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患者实施全身化疗,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4]。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支气管镜下局部给药治疗,主要对炎症浸润型和溃疡坏死型的患者在其结核病灶表面喷洒异烟肼注射液0.1g、利福平0.15g,对患者连续治疗4-6周。

1.3 疗效标准

全部患者均治疗4-6周并且为连续治疗,对患者实施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资料录入到表格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若P≤0.05则表明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患者胸部病灶吸收情况及肺不张发生率对比

见表2。

表2 患者胸部病灶吸收情况及肺不张发生率[n(%)]

2.3 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经过临床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有时候甚至患者不自知,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症状,在明确诊断前容易发生漏诊与误诊现象,正是由于此病的误诊与漏诊率较高,才容易在检查和治疗不及时的情况造成更大的不利后果,例如导致患者出现肺不张等情况,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肺功能,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另外疾病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即使经过治疗后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原因是此病病程较长,治疗起来相当复杂,难度较高,需要治疗较长时间,而患者要想在短期内就看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是很难的[5]。

在对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也不能确保疾病被及时发现,及时经过检查也常常出现误诊情况,例如误诊为哮喘、支气管炎等,使患者的治疗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受限。应用支气管镜给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准确性大大升高,因此目前临床中将此种检查方式列为理想的诊断辅助手段行列[6,7]。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得到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气管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将气管镜应用在气管支气管结核疾病的治疗中突显出了较大的优势。在诊断支气管结核过程中采用支气管镜,既能够进行病原学的检查,还能够进行活体组织的病理检查[7],不但可以检查疾病,此种技术还能对疾病进行治疗,及时缓解患者的阻塞症状。本文推荐应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全身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基础上同时对患者气道内局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这样能够使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病灶从而发挥有效的药效,并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性[8]。经气管镜直视下气道内给药,具有部位准确、操作简便等优势,进而能够促进理想治疗效果的取得。为了分析本次研究不同的治疗方法所得的疗效,我们对两组虽然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治疗时间是相同的,均治疗4-6周,而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进行了统计比较,主要包括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病灶吸收率、肺不张发生率,统计比较结果证明了观察组的治疗干预方法优势较强,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很高。

总之,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疾病患者采用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下气道内局部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抗结核支气管镜结核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