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和不同噪声指数行下肢动脉CTA成像的应用研究

2020-02-28熊春来岳叶洼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信噪比下肢动脉

熊春来,岳叶洼团

(凤庆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云南 凤庆)

0 引言

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下肢动脉栓塞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因下肢扫描范围较长,导致患者使用的对比剂浓度及辐射剂量都比较高。如何减少CT扫描过程的对比剂浓度和辐射剂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下肢CTA扫描范围大,维持血管内的碘浓度需要大量的对比剂,从而增加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1]。本文旨在探讨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和不同噪声指数行下肢CTA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临床研究伦审2016第12号)。所有受检者均被告知并签署碘对比剂应用知情同意书。

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疑诊为下肢动脉栓塞及其他下肢动脉疾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拟行CTA检查的患者。排除标准:(1)有碘过敏史;(2)妊娠妇女;(3)甲状腺功能亢进;(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5)糖尿病史。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1-78岁,平均(57±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碘组、低管电压组和双低组3个亚组。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各亚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扫描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扫描。患者仰卧位于扫描床,足先进,扫描为足头方向,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至足背动脉。X线管准直器宽度128×0.625mm,层厚1.0mm,层间距0.5mm,旋转时间为0.35s/周,螺距1.375,矩阵512×512。对比剂均采用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碘海醇,浓度分别为含碘350、370mg/ml。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0m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2.0ml/kg,再以相同流率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管。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扫描,在髂动脉分叉点上方勾画ROI,触发阈值100HU,触发后延迟4-6S扫描。将扫描数据传至Syngo.via工作站,采用60%自适应统计迭代计算法2.0法对图像进行重组。用层厚为0.625mm图像重建下肢CTA的MIP图像及VR图像。

表1 各组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扫描参数

由2名具有主治医师职称的放射科医师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用以评价2名医师评价的一致性,然后再共同阅片达成一致意见,作为各组图像的最终评分结果。评分标准[2]:3分:图像质量优良,边界锐利,对比度良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2分:图像质量好,对比度好,有少量伪影,不影响临床诊断要求;1分:图像质量极差,对比度不佳和伪影情况严重,无法用于临床诊断。2、3分可以达到诊断要求。计算股动脉与腘动脉交界区的信噪比。

1.3 辐射剂量

扫描结束后,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据此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评价剂量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髂动脉分叉点上方CT值、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碘摄入量和ED 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LSD或Nemenyi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

2 结果

2.1 图片质量

4组间下肢CTA图像的下肢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常规组最高,4组间下肢动脉噪声、信噪比 (SNR)及 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对4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低碘组、低管电压组、双低组)图像质量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清晰显示肾动脉水平至足背动脉及其分支全程。各组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见表2。

2.2 各组的CT值、下肢动脉信噪比、碘摄入量和ED

常规组和低剂量组间的CT值、下肢动脉信噪比、碘摄入量和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单独降低管电压或管电流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但单独降低管电压会引起对比剂硬化伪影[3],其中双低组的CT值高于常规组、低碘组、低于低管电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与常规组的信噪比高于低碘组和低管电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与低碘组的碘摄入量低于常规组和低管电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和低管电压组的ED低于常规组和低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见表2。

表2 各组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比较

表2 各组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比较

注:a:Z值;b:F值

组别 例数 质量评分(分) CT值(HU) SNR 碘摄入量(g) 有效剂量(mSv)常规组 20 4.5±0.6 380±30 18.3±2.0 18.50±2.10 4.10±0.62低碘组 20 4.4±0.6 320±28 19.3±3.2 15.60±1.75 2.82±0.31低管电压组 20 4.4±0.6 495±50 19.2±2.1 18.60±1.85 2.20±0.20双低组 20 4.4±0.6 430±28 19.0±1.9 15.50±1.90 2.10±0.11检验值 0.36a 11.31 0.61 10.024b 13.51 P 0.97 <0.05 0.86 <0.01 <0.01

3 讨论

通过上述统计学可得,降低管电压既能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能弥补低浓度对比剂造成的血管CT值偏低的缺陷。通过改变管电流、扫描时间、层厚、螺距及扫描容积均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但往往会增加图像的噪声或造成图像信息减少[5]。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的平方呈正比,降低管电压可有效地减少辐射剂量。降低管电压后,血管管腔内碘对比剂的CT值相对增高[6],若配以低浓度碘对比剂,既能减少对比剂用量,又可降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因此,联合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和不同噪声指数可以保证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7-9]。

综上所述,采用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和不同噪声指数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具有可行性,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低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10-12]。

猜你喜欢

信噪比下肢动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基于经验分布函数快速收敛的信噪比估计器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自跟踪接收机互相关法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