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新金融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0-02-26任晓珠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企课程体系金融

文/任晓珠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区块链为代表的新金融科技发展风起云涌,世界经济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据全球互联网报告统计,2019年互联网流量贡献率51.8%来自机器人,48.2%的贡献率来自人类。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新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以期跟上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新金融人才的定位

新金融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变革与互联网的发展,已引起了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的深刻变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躺着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做为创新理念、建设学科、培养人才的高地,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革新教学理念。在新金融人才培养上应注重创新、注重多学科,同时还要注重实践,突出交叉创新、全面发展和产教融合。

在培养新金融人才时,首先要认清数字经济的大背景。金融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应当是科技服务于金融,科技是手段,金融是根本。金融科技在中国发展的历程目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十年(2000年—201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黄金期,传统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代表利用PC网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第二个十年(2010年—2020年),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落地并腾飞;

第三个十年(2020年—未来),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遍地开花。

至此,金融科技赋能金融将创造巨大的新金融人才的需求。实际上,金融科技在金融业的应用还是在解决两个问题:获客和风险问题。鉴于此,新金融人才的定位仍需紧扣金融服务专业性,比如风险管控、金融营销等,同时新金融人才培养还需强调四新理念:新格局、新理念、新思维和新能力。

二、数字经济下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结合前面对新金融人才的定位,以数字经济新时代下的金融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校企协同创新理念、服务地方经济思想为指导,并借鉴金融科技下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新金融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探索构建 “教学工厂+金融工作室”的特色创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教学工厂+金融工作室”创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一)建设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加强师资层面校企合作中学校内部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金融专业教学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加强师资层面校企合作企业外部提升: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教师培养制度,“引进来”依托行业打造由金融机构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走出去”鼓励教师去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

(二)构建智慧型金融课程体系

图1 “教学工厂+金融工作室”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注重进行人才培养的修订,在解决传统校企创新发展下金融人才培养局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新技术的智慧型金融课程体系。新金融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新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和现实经济需求的人才。根据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务创新和人才需求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新视野、新思维和大新实践能力角度出发,进行课程体系创新,创建“1+1+X”的动态课程体系。 具体内容为: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动态调整因素,用这种动态课程体系来追踪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些最新动态。

(三)探索智慧型教学方法

首先,可将传统课堂授课方法与开放式在线课程等新兴教学方法相融合。在数字经济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不再局限于课堂。借助网络,运用慕课和微课能突破传统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且慕课和微课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强。其次,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型大学利用国内外大型专业数据库所提供的微观数据为教学课堂以外的学生自主小组学习和本科实验教学内容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教师能够通过这种开放教学的形式帮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学习向主动的知识创造转变。最后,设计学习 APP,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评价教学质量。

(四)丰富数字教学资源库

学校配有的金融实验室已续订金融信息数据库系统,可供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金融行情和时事动态;学校图书馆相继建成了重庆高校数字资源共建平台、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10多个专业数据库,方便学生进行案例等数据收集。新金融业态的产生及发展对金融专业培养金融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这要求金融专业必须要优化教学资源。具体优化内容: 一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海量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定期对金融领域内的教材、课件、视频等资料进行排序,选择能够反映当前金融市场真实情况和前沿问题的教学资料;二是利用大数据系统有效整合现有的教学实验资源,建成 一个完整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发挥大数据的“去碎片化” 作用,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五)建立金融工作室,复现“真实”场景的金融实践育人

建立校企“双师型”金融工作室,建立地点在校内,实行由金融机构负责人和学院双头负责,工作室人员由校内老师和金融机构业务能手及学生构成,金融机构负责人负责“引进来”的金融机构业务能手的管理,学院负责学院老师的管理,以此降低成本。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方式,学生绝大部分来源于金融类专业。工作室将创建成以企业公司跟学生社团组织结合的金融工作室,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最终实现以真实项目为主,复现“真实”场景的金融实践育人模式。

三、新金融人才培养的进展与展望

(一)新金融人才培养的进展

(1)学生的金融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金融类专业的招生数量得以上升。金融工作室作为连接学校和金融机构的连接点,提供实习平台和真实项目,让学生们能真实操作业务。依托校企合作基地,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项目课程。推动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团队双线培育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2)建成系列精品课程和网络配套教学资源库。建立了金融类专业教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互联网金融实务》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3)师资队伍建设有成效。近年来,金融系通过人才引进、内外培养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教研室全体教师95%具有硕士学位,共有五位教授指导青年教师教研科研;同时注重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设有多个专业教师海外留学项目。

(二)新金融人才培养的展望

(1)促进数字经济时代新金融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重庆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战略节点,在国家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时刻感受到时代对新金融人才的需求的紧迫性。本文旨在为新时代下新金融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同时提供一种实践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2)科学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新金融人才的培养方案。充分依托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新金融经管类实验室、跨境电商实验室、物流仿真实验室、新金融实验室,结合跨境电商工作室,金融系的师资力量和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新金融人才培养方案。(3)提供一个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金融工作室的校内真实环境实践教学,借助课程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实践、企业参观、企业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具体实践方式,完善“教学工厂+金融工作室”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校企课程体系金融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