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2-25刘为富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职业院校

刘为富

摘  要:随着工业革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生产结构由过去的手动、半自动、到现在生产和应用智能全自动的转化和演变,促使专业技能的需求、更新和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悠然而生,复合型技能和宽泛的工作岗位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要特点。因此,对该专业确切的概念各行业、岗位有不同的认知。这也造成各职业技术学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标准都有所不同。本文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对策。

一、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 渗透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的一个新概念,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技术学科。目前,在我国各职业院校中,所设立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主要选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课程模式,在教学理念中重点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基本上,各中职学校都是采用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学习的范围。

二、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从当前中职院校機电一体化专业设置现状来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尽管多数学校已经在“机”“电”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设置,但在两者教学内容上存在明显的比例失调现象,即有关“机”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了明显的偏颇现象,致使机械类知识加强,电子类知识比较薄弱,难以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当前中职院校设计的教学内容集中在理论课程上,实践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少,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理论和实践严重失衡的现象,难以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从当前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来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制约,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来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将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社会人才需求、学生未来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致使中职机电一体化课堂教学单调、滞后,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

3.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实行新课改后,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不少中职学校适当减少了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同时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基础性、综合性课程的课时。这样的调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却会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在招生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所招收的学生能力素质差异较大,以及部分学生并不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等。

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改革目标

中职院校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必须从传统的育人目标、育人理念中解放出来,立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当前社会上的人才需求现状等,对既定的育人目标进行优化和改革,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树立明确的方向。一方面教师应立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当前社会上的人才需求现状,对以往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促使学生在知识目标、实训目标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优化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目标时,应立足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等,设计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教学目标,以免教学目标设计难度过大、过小,制约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

2.优化课程设置

在推动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基于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想真正提升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课程设置。一方面重视“机电”协调性,不仅仅要关注“机”方面的教学,还应关注“电”方面的教学,促使学生在科学、协调的学习内容中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中职院校必须立足机电一体化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之后,给学生播放实践操作视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在理论知识教学完成之后,积极开展校内实训,促使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巩固理论知识,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为了真正提升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等,灵活开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微课剖析、场景教学等模式,促使学生在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下完成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优化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时,还应立足中职阶段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性,结合其具体的知识掌握情况、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现状,制订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促使所有层次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最后,在优化教学手段创新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前形势下的“双创”要求,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在学习中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中职院校在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时,必须结合当前社会上的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当前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现状,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不断提升中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阮陈妙.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64-65.

[2]杜佃龙.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2021(17):69-70.

[3]李金凤.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与策略[J].职业,2019(12):102-103.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