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RCEP成员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2-25李惜茹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李惜茹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及出口国之一,且茶文化历史悠久,但近年来我国茶叶在出口及品牌建立方面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相比仍存在不足之处。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成功建立。RCEP成员国是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国,成员国之间相互实施的贸易便利政策对我国的茶叶出口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RCEP;茶叶出口;影响因素

我国的茶叶生产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一直占据很大的比重。2019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共310.5万公顷,产量277.7万吨,出口36.659万吨,其中出口RCEP成员国2.304万吨,约占据总出口量的6.29%。但是和其他茶叶大国如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进行比较,我国茶叶出口在产品质量和品牌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随着2020年RCEP的签署,其成员国之间相互实施贸易便利政策,消除贸易壁垒,减免关税,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将来会为我国的产品贸易提供更大的便利,对我國的进出口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一、我国茶叶出口RCEP成员国现状分析

1.出口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因2015年前部分国家数据缺失,且由于我国和东盟十国内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往来数据较少,所以将东盟十国数据整理在一起表示,选取2015-2019年的茶叶出口数据绘制上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在近几年对RCEP成员国的茶叶出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除2018年有小幅度上升;2019年,我国茶叶对东盟出口量同比下降了51.1%,日本则下降了45.2%,对韩国虽出口数量不多,但下降幅度最大,为87.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下降率分别为73.4%和71.5%;在茶叶出口数量方面,我国出口东盟的茶叶数量一直占据茶叶出口的最大比重,日本也是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对象,其中2015-2018年对这两个市场的茶叶出口量均在一万吨以上;虽然我国对韩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茶叶出口量相对较少,但也较为稳定。

2.出口贸易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由上图可看出,我国茶叶出口东盟的贸易额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7-2019年间增长幅度较大,2019年贸易额已超三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增长了31.6%,而出口日本,韩国的贸易额则不稳定,只2018年有小幅度上升,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日本贸易额下降了43.9%,出口韩国贸易额下降了87.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口贸易额相对较为稳定,但在2019年也分别下降了73.0%和73.3%。

二、我国茶叶出口优劣势分析

1.生产情况

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跨越了六个温度带,气候多样,多地盛产茶叶,如安徽、福建等,长期以来我国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区,长江中下游生产名优绿茶,东南沿海生产优质乌龙茶,而西南则盛产红茶和特种茶等。虽然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近年来出口增速缓慢,须尽快调整出口策略,推进我国茶叶出口。

我国茶叶在世界茶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上表所示,2010年以来,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至2019年,我国的茶叶产量已达277.7万吨,约为2010年茶叶产量的两倍;2010-2019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从193.2万公顷增加至310.5万公顷,增长了60.71%,说明了我国茶园种植面积的增速也较快,我国的茶叶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

2.产品质量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安全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问题,开始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日本作为农产品进口大国,其在2003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基本法》和《食品卫生法》对食品质量和标准进行了严格监管和提高,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部分国家或地区也逐渐实行绿色贸易壁垒,不断提高对茶叶的进口检验标准,制定的农残标准比我国现行标准高出许多,导致我国部分茶叶质量不过关,出口受阻,只能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其他欠发达地区,利润非常微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在高标准的情况下提高茶叶质量,将主要市场移至发达地区。

3.品牌知名度

虽然我国的茶叶产量很多,品牌也不少,但是在国际上比较出名的茶叶品牌却不多。并且我国生产的茶叶大部分是在国内自销,虽销往国外市场的茶叶数量在增加,但占茶叶生产数量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2010-2019年间,我国的茶叶出口量由30.25万吨增加到36.66万吨,但出口比例却从20.69%下降到13.20%。我国的茶叶品牌虽多,但大部分是小品牌,而一些比较出名的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也因为一些不良商家进行冒牌作假,以次充好,导致市场上出现同一品牌茶叶质量却参差不齐的情况,而这些劣质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终将会影响品牌发展。由于我国的茶叶品牌缺少升级和创新,所以出口的茶叶也只是以低端茶叶为主,无法与立顿这样的大品牌进行比较,品牌效益也大大减弱。

三、我国茶叶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1.生产设备及技术

因我国工业化起步晚,生产设备和斯里兰卡等国比较则略显不足,茶叶机械化水平不高,在技术上对茶叶的处理等也跟不上国际标准。我国目前在茶叶的生产和采摘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加工机械也大多是老型号,这就导致了我国的茶叶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价格成本也会上升,和其他工业化生产国家相比缺乏价格优势,致使我国茶叶出口困难。且由于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等地设立了较高的农残标准,而以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暂时很难达到如此高的标准,所以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立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茶叶出口。

2.市场需求

目前国际市场上对于茶叶的需求以红茶为主,在全球茶叶需求量的占比中,红茶约占72%,远超绿茶及其他品种茶叶,而我国则主要生产和出口绿茶,红茶的产量较少,且多是用于国内自销,出口量有待提升。

茶叶除了传统意义上用于冲泡之外,还可以进行加工,用来入药,做奶茶或是其他工业品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而在茶叶中添加一些食物或是药品制成茶药相关产品,在保健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产业的创新对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3.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和RCEP的签署,我国也搭上了贸易便利化的便车。“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国茶企的创新意识,使其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在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方面会更加积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领中国的茶叶走向更好的品牌化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我国茶叶的出口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我国进口茶叶数量较多,且在这些国家中所含发达国家较少,多数国家与我国发展相似,仍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具体方案措施,明确划分实际产业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RCEP成员国多个国家之间实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削减贸易壁垒及关税等不仅为我国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大的机遇。降低和减免关税不仅能够降低我国茶叶的出口成本,加速我国茶叶在其他市场的流动,对茶企和消费者也有较大的益处。关税的减免也能够提高我国茶叶在其他消费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巩固已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RCEP的签署也大大地提高了国家或相关地区间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海关程序也得到了优化,成员国之间实行统一的贸易标准和规则,也会间接降低我国茶叶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为我国的茶叶出口进一步扩大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部门及市场应紧握时机,找到适合我国茶叶出口的道路,扶持品牌的建立及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大的消费群体,且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国际茶叶市场主要的参与者,在古丝绸之路和现在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位于不可或缺的一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茶叶种植区域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斯里兰卡,印度和印尼等产茶大国的兴起,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开始下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茶叶市场开始复苏,出口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茶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国际茶叶出口贸易中的份额也在持续增长。从上述分析中可看出,我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为明显的竞争力优势,尤其在茶叶种类的丰富性和出口量方面,远超其他国家,并且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较为深厚,可以在宣传上为我国的茶叶出口助力,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是我国的茶叶出口劣势也比较明显。虽然我国出口大量的绿茶,但是却存在品质不一的情况,茶叶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消费者购买不同批次产品时口感不一。其次是我国茶叶的农药残留不达标。除了农户不当种植,使用过量农药化肥外,我国的茶叶检测标准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检测标准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我国部分茶叶不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出口困难。我国的茶叶品牌建设也是影响茶叶出口的一大主要因素。虽然我国茶叶产量大,茶企数量多,但是却没有一家茶企能够和立顿这样的龙头企业比肩而立,没有知名的品牌,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茶叶出口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建议

(1)提高茶叶质量

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提高茶叶进口质量标准,而我国因为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等问题,暂时无法达到如此高的标准,这就对我国的茶叶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出口量急剧下降或是只能销往非发达地区,所得利润也大大减少。为了我国茶叶的顺利出口,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更换新的生产设备或是学习更加先进的种植和采摘技术,生产加工的过程也可以学习其他生产高质量茶叶的国家,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提高茶叶质量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相关部门也要颁布对应的法律条例,对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对相关公司进行一定的批评教育,从源头上降低低质量茶叶的出口,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从而提高整体的茶叶质量。

(2)提高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茶文化不仅可以增加茶产品的价值,也可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很多产品开始走向世界,很多文化也在对外输出,其中就包括茶文化。我国应重视茶文化的输出和发展,积极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前几年的“白茶娶妃”(白茶取代咖啡)事件就为我国的茶叶出口起到了很好的促销作用。我们要让其他国家看到和了解我国的茶文化,也要了解我国的茶产品,可以积极举办茶文化交流活动和相关贸易博览会,发展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向世界各国展示我国的茶文化及茶产品,通过这些交流,可以大力提升我国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同其他国家的茶产品贸易。

(3)提升品牌知名度

我国的茶叶品牌虽多,但是龙头企业较少,且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很小,这就导致了我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如其他的茶叶出口大国。例如英国著名茶叶品牌“立顿”,英国本身虽然不是产茶大国,但是对茶叶的加工和包装让其成为全球排名靠前的茶叶出口大国。借鉴其他国家的茶叶出口营销策略,我国的茶企应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茶叶出口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在应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不公正贸易时,更应以集体的身份在出口贸易中发言,提升我国的话语权。在打造我国茶叶知名品牌的同时,也要重视茶叶本身的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是产品出口的保障,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要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地推进产品的创新,只有推陈出新,充分利用当前发达的科学技术手段,打造新的产品,加大宣传力度,迎合不同的国家对于茶叶种类消费的需求,促进茶叶的进一步出口,做好国际上的大品牌。

参考文献:

[1]许咏梅,陈去非,邵钢锋,侯艳丽,周莙崧,陈建明.中非茶叶出口竞争力比较及贸易潜力分析[J].茶叶,2020,46(04):191-199.

[2]李道和,刘诗羽,池泽新.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结构变化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J].林业经济,2020,42(08):64-72.DOI:10.13843/j.cnki.lyjj.20201103.006.

[3]廖良美,陆田润,舒佳怡.中国茶叶出口质量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9):51-55.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9.010.

[4]王刻銘.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20.DOI:10.27136/d.cnki.ghunu.2020.000022.

[5]蔡慧梅.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与斯里兰卡、肯尼亚的比较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5):80-81.

[6]欧阳凌,廖翼,梁景普.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20(04):76-79.DOI:10.16498/j.cnki.hnnykx.2020.004.020.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