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科技服务业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

2020-02-24孟庆涛梁倩

科学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知识服务知识图谱

孟庆涛 梁倩

摘要:以1998—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3198篇CSSCI期刊有关科技服务业研究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科技服务业的知识图谱,分析了科技服务业研究领域的总体概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对科技服务业的研究涉及内涵研究、相关主体研究、职能研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作者发文量与被引频次在该领域不存在相關关系,且仅有少部分作者和机构合作紧密,大部分作者和机构合作处于游离状态;不同年份研究前沿有所差别。2017年,“知识服务”成为研究焦点,“知识关联”是“知识服务”的延伸,未来“知识关联”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新的研究前沿。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CiteSpace;知识图谱;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4.0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资助项目(2017RKB01089);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资助项目(J16YF26)

0引言

科技服务业是在产业分工细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创新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切入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当前,在创新全球化和服务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最活跃的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对科技服务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涵、发展模式、计量方法、对策等方面,而较少的对该领域整体发展进行研究。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展示科技服务业的总体概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科技服务业文献的梳理,可以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为对象,以2019年10月31日为节点,以CSSCI为分析目标源。以“主题=科技服务或科技中介或技术中介或技术服务”为检索条件,1998—2019年共获得检索结果3398条。对检索结果进行了细化,剔除了会议、报纸、评论等无关文献。最后,以refworks格式转换成3198个记录作为研究结果的样本。之所以采用CNKI数据库,是由于在CSSCI数据库中,对“关键词=科技服务或科技中介或技术中介或技术服务”进行检索,获取检索结果与CNKI数据库相比文献数量偏少。但CNKI数据库检索结果又无法进行引文分析,故下文在引文分析中又综合使用了CSSCI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

1.2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在Java基础上开发的一个以科学计量学和数据可视化为背景的引文可视化软件,用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1]。在CiteSpace中,可以进行作者与机构的共现分析、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和关键词的突现分析。由于CiteSpace无法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共引分析,本文将从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和研究前沿等方面研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2科技服务业的时空分布

2.1时间分布特征

从发表数量上看,1998年我国学者在CSSCI期刊上首次发表了科技服务业相关的研究文献,1998—2002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此后呈稳步上升趋势。2009年以后,发文量处于高产阶段,年均产量超过200篇。2019年文献统计时间为2019年11月20日,不足一年,因此,对1998年至2018年的文献数量进行分析。与其他年份相比,2013年和2014年的论文数量较高,原因在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出台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的发布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学者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文量大幅度增加,此后趋于稳定。

2.2空间分布特征

机构分析:本文用发文机构作为节点类型,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生成机构合作图谱(图3)。图3中有225个节点和53条节点连线,且网络密度为0.0021。通过对作者合作图谱的分析可知,研究科技服务业的机构较多,但是大部分机构的发文数量较少,发文机构的集中度较低,且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有限。从发文机构数量看,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在此领域发文量最多(33篇),其次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32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都有14篇以上的发文量(表2)。从机构属性上看,高校是研究科技服务业的中坚力量。从机构合作分布特点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暨南大学二级机构之间、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级机构之间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具有合作关系,其他一级机构、二级机构之间独立性较强,合作关系并不明显,大部分处于游离的状态。因此,各机构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

3关键词分析

3.1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将整理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选择时间段为1998—2019年,将研究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得到科技服务业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

关键词共现主要是根据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来研究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图4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代表了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连线粗细代表了共现频率的强弱。在关键词共现中,得到559个节点,165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6。图4用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得出在科技服务业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从中筛选出在该领域前10位高频关键词(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科技服务业研究领域,学者大多围绕信息服务、图书馆、科技中介、技术创新等高频关键词开展研究。

根据图4中的关键词,可将现阶段科技服务业领域研究热点的内容归结为:

科技服务业的内涵研究,共现标识词为: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科技服务、科技服务业等。程梅青[3]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定义是建立在科技中介的基础上,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各行各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张庆来[4]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主体对知识资源与服务的需求,知识服务作为信息服务的延伸,能够更好地满足主体对知识的需求,因此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是大势所趋。梅强[5]研究了市民社会理论、区域创新理论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他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智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技术中介,可以有效消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障碍。司增绰[6]通过综合技术服务业,分析科技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作为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科技等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糜志雄[7]认为,科技服务业是由产业分工形成的新业态,它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是“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图谱绘制过程中关键词计量结果来看,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都属于高频关键词。由此可见,对科技服务业内涵的研究仍是主流,未来科技服务业的定义将越来越具体和明确。

科技服务业相关主体研究,共现标识词为:高校、图书馆、科技期刊、中小企业等。吴泗[8]认为,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服务主体范围涉及广泛。服务对象涉及到农业、工业等生产部门,服务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程刚[9]表示,高校、图书馆、科技期刊都拥有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所需的知识资源,这是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省级图书馆和大多数高校都有良好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丰富的国内外科技服务行业文献和数据库,一批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才,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支撑。杨春静[10]认为,企业知识服务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知识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和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但企业、高校、图书馆等部门缺乏服务意识,科技服务机构凭借其专业的服务能力可以成为未来的服务主流。从图谱绘制过程的关键词计量结果来看,图书馆、科技期刊等都处在高频词之列,可见高校、图书馆的依然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图书馆、高校和科技服务机构为科技服务业服务,符合我国发展需要。

科技服务业职能研究,共现标识词为:科技中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科技创新等。李普[11]认为,科技中介机构主要为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成果转化,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科技服务内容分为了九大类:研究开发及其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普及服务、综合科技服务[12]。通过这九类科技服务,为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提供支撑,保障“双创”文化氛围的实现。董志勇[13]认为,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可以推动各个行业的转型。从图谱的关键词计量结果来看,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等与科技服务业职能研究相关的关键词都处在高频关键词之列,但是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等仍然是科研活动的棘手问题。

科技服务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共现标识词为:对策、服务平台、创新、大数据等。程淑娥[14]认为,服务平台汇聚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信息资源,是未来科技服务业重要的信息支撑平台。葛永军[15]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新型知识资源,驱动着技术的创新,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整合各种科技资源,最终实现的是科技资源在创新服务中实现其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刘凤芹[16]认为,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积极引导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构建公共信息平台。从图谱的关键词计量结果来看,大数据、服务平台等虽然不在高频关键词之列,但是这几个关键词与高频关键词及其他关键詞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创新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科技中介、科技服务业、图书馆等关键词相连,形成联系网络。可见,创新贯穿于科技服务业的方方面面,是探索和研究科技服务业的热点。

3.2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burst term)是指随着关键词频率的快速增长而出现的前沿词汇。研究前沿通常包括两个部分:正文的观点和引用的参考文献。由于中国知网未开放文献引用数据,因此从文献正文观点出发,对CiteSpace探测出的突现词进行探讨,表4展现了科技服务业突现强度排名前12的突现词。

从表4可以看出,学者早期对“信息服务”和“企业”有较多的关注。信息服务是科技服务业的基础。学者从信息服务的概念出发,研究了信息服务在企业、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开展信息服务。2000年,“数字图书馆”成为前沿研究领域。信息产业给图书馆提供了发展机遇,图书馆也是知识创新中的主体部分,如何发展图书馆更好地为科技服务,是这一时期的主流问题。2003年,“科技中介”“技术中介”成为科技服务业关注的焦点。科技中介是科技和经济结合,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技术中介使技术进入市场,对促进技术市场化起着巨大的作用[17]。科技中介、技术中介为创新主体提供技术、知识、信息等专业化的服务,是科技服务业的中介服务机构。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科技中介和技术中介的内涵、发展模式、发展进程等的研究。2005—2010年,“农村”“农业科技服务”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这两个关键词突现强度并不靠前,却代表了当时的研究方向。农业科技服务是连接农业科技和产业的桥梁和纽带,能增强创新能力,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2010年“人口计生工作”和2012年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引起较多的关注。面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加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创新研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2013年“科技服务业”成为研究前沿,对该领域研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对科技服务业的内涵研究、相关主体研究、职能研究和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这一阶段正处于科技服务业的高产阶段,这与国家对该领域的扶持密不可分,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也显示出越来越细分的趋势。2015年,学者对“大数据”研究较多,强度为8.084。大数据是新型知识资源,能够整合科技资源,最终实现创新服务的价值最大化。2016年“科技期刊”为主要的研究前沿,科技期刊承载着科技信息的最新动向,是科学研究的依据。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在成果发布和知识传播中发挥引领作用,体现了国家软文化建设。2017年,“知识服务”成为研究前沿,虽然对知识服务的研究在早期就有相关的文献,但是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一直不太透彻。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知识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等机构的服务意识薄弱,而专业科技信息机构提供的服务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知识关联”是对“知识服务”的延伸与发展,未来“知识关联”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知识关联是知识与知识之间通过纽带建立起来的联系,能对企业的知识服务能力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已经有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高继平[18]认为知识关联可以分为显性关联和隐性关联。显性关联包括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关系。隐性关联是发现研究前沿,一旦隐性关联被利用,人类知识总量将有质的飞跃。孟庆涛[19]研究了9家科技服务机构,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了知识关联在科技服务机构中作用的“SSII”模型。他认为,科技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与科技端、产业端等创新链上的不同组织建立知识联盟,提高服务能力。

4结论及展望

4.1结论

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数据库中与科技服务业研究相关的3198篇C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从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和研究前沿分析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2002年以前的发文量较少,此后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之后发文量处于高产阶段,其中2013年和2014年的发文量上升明显,主要在于政策的出台,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以后年度发文量趋于平稳。

第二,作者在该领域的发文量和被引用频次并不正相关,且仅有少部分的学者合作比较密切,大部分学者研究还是以个人为主,学者与学者之间的互动并不密切。少部分机构形成较强的研究群体,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他大部分机构之间独立性较强,合作关系并不明显,处于游离的状态。

第三,从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业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的范围也愈发广泛,笔者把研究领域分为四个部分,即科技服务业的内涵研究、相关主体研究、职能研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能够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对科技服务业未来趋势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关键词的研究强度代表了当时研究的趋势。2017年以来,学者对“知识服务”研究较多。未来对“知识关联”的研究会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通过知识关联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进而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阶段,已经有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科技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4.2研究不足与展望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科技服务业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结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数据来源不够全面。软件只能处理单个数据库中的文献,不能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库中的文献。因此,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SSCI期刊,未获得其他数据库文献。(2)在未来的研究中,利用外文数据库进行该领域相关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找出发展的异同点。

参考文献:

[1]李杰,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6-7.

[2]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2(2): 64-67.

[3]程梅青,杨冬梅,李春成.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 2003(3): 70-75.

[4]张庆来,苏云.面向科技创新的知识服务支撑体系构建[J].图书与情报, 2009(3): 101-105.

[5]梅强,李文元.科技中介机构理论架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4): 10-13.

[6]司增绰.科技服务业是如何成长的——以江苏省综合技术服务业为例[J].技术经济, 2015, 335(11): 15-20.

[7]糜志雄.苏州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7(35): 105-108.

[8]吴泗.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42-45.

[9]程刚.大数据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3): 42-46.

[10]杨春静,程刚.科技情报机构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7): 47-53.

[11]李普.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J].科技成果纵横, 2003(3): 7-8.

[1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10-28)[2019-11-20].http://www.gov.cn/xinwen/2014-10/28/ content_2771609.htm

[13]董志勇,王德显.科技创新、生产模式变革与农业现代化[J].新视野, 2019(6): 34-40

[14]程淑娥.大数據环境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云服务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7.

[15]葛永军,汪勉,李鲁岩,等.济宁市科技云服务平台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9(5): 50-56.

[16]刘凤芹.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科技传播, 2011(5): 34-37.

[17]马继征.技术中介产生机理与发展方向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5(6): 323-325.

[18]高继平,丁堃,潘云涛,等.知识关联研究述评[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8): 135-140.

[19]孟庆涛,徐雨森.知识关联对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机制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8(4): 380-393.

Research Hotspot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Based on CiteSpace

MENG Qingtao1,LIANG Qian2(1.School of Management,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300,China;2. School of Finance,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3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3198 CSSCI research literatures collected by CNKI from 1998 to 2019, the knowledge ma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s drawn by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resear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volves connotation research, related subject research, function research,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the number of authors publications is not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ited frequency, and only a few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cooperate closely in this field, and most of them are in a state of dissociation; research frontier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years. In 2017, "knowledge service" became the research focus, "knowledge association" is the extension of "knowledge service", and "knowledge association" will become a new research frontier to a large ext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CiteSpace;knowledge map;knowledge service

猜你喜欢

知识服务知识图谱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匹配模型研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