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京报深度报道的网络化传播研究

2020-02-24李昕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京报深度内容

□李昕

一、传统深度报道部门:布局新媒体网络,培养全媒体记者,不舍传统手法

新京报深度报道网络化转场的第一步,是全面拓展深度报道的生产主体和传播渠道。新京报专门生产深度内容的深度报道部也及时进行了网络全媒体的布局。

2015年,为了适应新媒体的转型,深度报道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并在百家号、头条号等内容分发平台上入驻。深度报道部生产的深度报道一般从热点事件的人物角度切入,如《直播间里的12岁少年》《无声的战“疫”:武汉城内的聋哑人》;同时也有事件性的调查性报道,如《草原上的黑色疮疤|内蒙古摩楞河污染调查》《“肺奴”张海超》等。

深度报道部的网络化转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布流程,将内容分发作为第一平台,然后是移动客户端,最后才考虑报纸;二是注重深度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呈现,制作选题时随文字记者同时派视频记者,在文字报道中插入视频和图片。

在操作手法上,传统深度报道部门在网络化过程中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副主任、首席记者张寒曾谈到深度报道转型的经验: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解放记者的单兵力量,后方进行团队作战①。由此,原本生产时间长的深度报道可以通过后方编辑部的整合更快形成稿件,并以此抢占独家。

二、非传统深度报道部门:加强解释性报道,培养垂直深耕能力

新京报的深度报道在网络化转场过程中呈现出的一大特点,是原先聚焦于特定社会分工领域的部门在深度内容上的开拓和发力。新京报创始人之一、新京报原副总编王跃春曾经这样设想新京报的新媒体转型:“……我们称之为垂直化的全媒体发展。今后,新京报的每一个特色板块都可能进行垂直化的全媒体发展,甚至实现公司化运作。”②

细分领域新媒体的全面布局和原创化、专题化、深度化的要求不断互动。首先,全面的新媒体布局使得新京报能够不断细化栏目和报道领域,内容分发平台的不断上线和布局过程也让新京报看到了新媒体时代“垂直深耕”的内容生产趋势。其次,部门“事业化”和内容“专题化”的要求使除社会新闻和热点事件部门外的部门发现了解释性报道、细分领域调查性报道等新的深度报道形式操作的可能性,于是开始了进一步的细分领域拓展。目前,新京报完成了30个公众号矩阵的建设,其中不仅有“剥洋葱people”“重案组37号”等传统的热点新闻、人物类、法制类新闻的深度报道,还有新闻直播和短视频公众号“我们视频”、移动端新闻视频公众号“动新闻”等,聚焦创业和投资、公司企业、理财、娱乐、文艺、教育、健康、家居等各方面。

健全的新媒体矩阵,给新京报深度报道垂直深耕带来了可能性,使其深度报道的生产能力得以提升;桌面互联和移动互联的全网铺陈,释放了深度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随着新闻监管的加强和新媒体原生深度报道账号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抢占,新京报没有执着于“独家”和“热点”,而是鼓励适合垂直领域部门的深度报道内容生产,“不止于时事热点”“不限于调查揭黑”,探索出特稿、对话、解释性报道等方式。例如,新京报新食品周刊部门会调查食品行业的黑幕,介绍食品企业的生存现状,盘点评析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教育周刊对校外培训治理的成果和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三、作为整体组织的新京报:发展深度报道理念,做好保障激励措施

(一)鼓励创新表达形式,实现深度报道表达的多样化、视频化、融合化

2016年,新京报推出以动画、现场影像为主,辅以VR等前沿技术,适合移动端传播的新闻动画短视频产品“动新闻”,通过还原新闻现场、讲述新闻故事、解读新闻背景,以视频方式呈现深度报道内容。2020年7月,四川广汉一鞭炮厂发生爆炸,“动新闻”通过3D动画的形式从航拍和鞭炮厂内部构造角度还原爆炸现场,用技术突破了无法实景拍摄的局限,展示了新媒体技术在深度报道领域的强大功能。

2016年,新京报抓住视频直播风口成立“我们”视频,将新闻视频直播常态化。在2019年的无锡锡港路上跨桥侧翻事故中,“我们”视频相继发出塌桥瞬间、航拍侧翻现场、消防中队救援、目击者采访等视频,即时消息、快讯等更是不断出现。“移动小屏直播+短视频+文字快讯+深度调查”的融合生产模式,传播手段的全方位运用,使新京报成为这一事件中权威、迅速的报道媒体。

新京报“我们”视频旗下的专访栏目《局面》则利用视频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以热点新闻中当事人面对面的呈现方式,展现出新京报在将深度报道视频化上的另一种形式的探索。以2016年的“11·3留日女生遇害案”(又称“江歌刘鑫案”)为例,《局面》从2016年11月11日到12月26日不定期进行推送报道,其中11月15日的报道更是以25条视频配文字的方式推送,将传统的长篇文字版深度报道用短视频消解和重新诠释,创新了深度报道的模式,颠覆性地突破了深度报道的理念。作为现场的实录,视频直接展现了热点事件当事人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现情绪、衣着打扮等,不需要传统文字记者进行观察和描绘,给受众留下了充分的信息诠释空间。

(二)以激励促生产,为深度报道转场提供协同保障

2014年,新京报在其十一周年社庆时以“蜕变”为主题明确提出了全媒体转型的目标;2015年,新京报对报纸进行了改版,更加注重内容的精品化和社交化,倡导数据、新技术、新表达和互联网思维在报道中的运用,报纸内容全面适应互联网传播。配合版面调整,新京报将单一采编团队细分为报纸采编、全媒体采编、事业部营销活动策划、内容产品订阅采编,在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的采编过程中,着重强调深度化的趋势。几乎每个采编部门在做报纸内容的同时,都参与着新媒体项目的运营③。同时,新京报提出了“新京报+”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利用自身采编团队优势,与各大互联网公司进行技术、渠道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新京报还通过及时更新“年度新闻奖”的奖项来鼓励深度报道向网络的创新突破。“年度新闻奖”在2015年新增“新媒体编辑奖”“视频摄制及传播奖”“新媒体创新奖”和“最具影响力新媒体奖”,在2016年将“视频摄制及传播奖”分解为“视频直播奖”和“短视频拍摄制作奖”,暗合了当年视频直播成为新风口的大趋势。当年的获奖作品中,首发于新媒体的作品比例高达59.8%④。2019年的年度特别奖颁发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这些报道采用快闪、图片、直播、H5等形式在全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表明了新京报在重视深度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同时,对深度报道内容利用新媒体在运行机制、内容生产流程上的创新的鼓励。

(三)重视版权,用反侵权行动保护深度报道的利润空间

自媒体崛起,内容分发平台不断出现,为了争夺流量,网络媒体对内容的需求日益迫切,苦于内容生产能力有限,对传统纸媒的内容侵权成为常态。原创内容是媒体的核心资源,层出不穷的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纸媒地位急剧下降、市场份额减少、广告投放量降低、原创作者热情减退⑤。新京报网的“反侵权公告”中,深度报道占绝大部分。重视版权、保护原创内容,成为新京报在深度报道内容向网络转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保障。

新京报创立之初就设置了专业的版权法务部门,坚决保护原创作品的著作权。2005年,新京报与人民网进行版权合作,标志着新京报版权意识的觉醒。自此之后,新京报始终走在传统媒体捍卫新闻作品版权的第一线。2006年,新京报对门户网站TOM网发起侵权诉讼,打赢了第一个版权官司。2014年,新京报第一个公开质疑“今日头条”等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利用技术手段侵犯媒体的版权,最终由国家版权部门出面干预,规范相关新闻客户端的转载⑥。

对版权原则性的坚守,给新京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支持。2019年,新京报按同比口径年收入增长5%,利润超1000万元。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总结中强调“内容为王、互联网化、智能化、社区化”的原则和“压线下发行,拓网上运维”的目标⑦,表明了新京报对原创的深度报道和版权的重视,证明了深度报道的力量,也给了深度报道生产者持续的动力。

四、结语

随着“读图时代”“视频时代”和“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传播趋势,深度报道的形式和实践标准有了更多可能:由文字扩展到图片、视频、音频、直播的交织;由“调查—采访—成稿”的单线行动变为“寻找线索”“联系信源 ”“ 采 访 ”“ 现 场 走 访 ”“ 后 方 撰 稿 ”“ 读 者 互 动 ”“ 社 会 评论”等多线交织并行、不断挖掘和调整报道方向的方式;从记者采访拓展到以全媒体方式进行现场实录、创造场景对当事人进行专访、用3D技术还原新闻现场、用数据进行解释性报道等多种方式。传统纸媒进行深度报道实践时,应当向内突破,挖掘更多可能性,满足不同场景的用户需要。

注释:

①毛剑.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转型[D].杭州:浙江大学,2014.

②曹保印,赵勇力.王跃春:新闻不死,记者就不会消失[J].商周刊,2014(04):84-86.

③毛剑.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转型[D].杭州:浙江大学,2014.

④胡杰.从年度新闻奖评选看新京报的融合实践——以近五年奖项设置及2016年获奖作品为例[J].青年记者,2017(21):53-54.

⑤李振晨,李文冰.如何保护媒体的版权——从国外纸媒的经验看版权保护的三个阶段 [J].传媒评论,2017(03):56-58.

⑥郜叶青.《新京报》维权之路[J].传媒,2016(10):26-27.

⑦2020年,从“全员”转型到“全面”转型|宋甘澍在新京报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京报传媒研究,2020-01-1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975883722294511.

猜你喜欢

京报深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每日电讯报》和《新京报》关于十九大新闻评论的比较
深度观察
主要内容
图表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