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媒体对中国企业报道的概念隐喻
——以《华盛顿邮报》对中国手机行业的报道为例

2020-02-24肖婉苏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方位隐喻容器

□ 肖婉苏

语言学发展时间较长,语言学家陆续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众多流派学说。其中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概念隐喻基于文化和经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可以用来分析新闻语篇,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媒体报道。关于中国手机行业的报道研究一直在进行,并涉及诸多领域,但鲜有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本文语料选自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华盛顿邮报》,以2019年有关中国手机行业的报道为例,借助概念隐喻,具体分析新闻报道中涉及到的隐喻现象,以证实隐喻思维在阅读中的必要性。

一、隐喻研究的现状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就开始研究,然而对于20世纪以前的修辞学家和大多数哲学家而言,隐喻更多被看作一种修辞格,仅停留在语言现象的表面。近年来,诸多国内外学者对隐喻展开研究,特别是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概念的研究,Fauconnier对隐喻概念形成模式的研究,揭示了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在思维方面的功能。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到,“隐喻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体现在思维和行动中”。人的思维都建立在物质概念的基础之上,认识新事物需要积累旧事物的经验,隐喻就是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根据Lakoff论述的运用机制,隐喻就是人们通过一个熟悉、具体的概念域来描绘另一个陌生、抽象的概念域,即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国外诸多学者如Gibbs、Fauconnier、NingYu等人对隐喻进行再研究,阐述了隐喻与情感、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在国外隐喻理论逐渐成熟的趋势下,国内学者也进行大量研究,并在政治话语、翻译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运用。如李玉、詹全旺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例,分析政治话语中所运用的概念理论;唐玲、王维倩通过对比研究,证实显性与隐性的概念隐喻教学模式对英语习语理解与记忆的影响;王骞探讨概念隐喻在法律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新闻媒体作为各国文化传媒的主要窗口,其对于事件的报道展现了国家隐含的文化背景。中国的迅速崛起在经济市场表现突出,各国对中国展现微妙的情绪状态,因此透过媒体报道做语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例分析与讨论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作为美国报道国际政治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可以代表美国主流新闻媒体。本文语料选自2019年《华盛顿邮报》,对关键词“China”“phone”进行搜索,剔除视频新闻、图片新闻、数据新闻等,选择标题直接含有关键词的新闻,共筛选出110篇新闻报道。根据Lakoff对概念隐喻的分类,语料中大量存在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其中方位隐喻占41.7%,本体隐喻占33.3%,结构隐喻占25%,显然方位隐喻在预料中运用最为广泛,因此本文由方位隐喻开始展开论述。

(一)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基于人们所熟悉的空间方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隐喻概念,是概念隐喻三个分类的认知基础。空间方位概念是人们最早体验感受到的一种概念,基本的空间关系包括上—下、前—后、左—右、深—浅、中心—边缘等。在此基础上,人们将一些抽象概念投射到具体的空间方位上,抽象概念包括情感(高兴与悲伤)、数量(多与少)、道德(美德与堕落)、身体状态(疾病与死亡)、经济(繁荣与萧条)等。根据方位概念的基本含义,在语料中进行筛选,分析如下。

例1.Wounds and scars toughen you up,and great hardships make true heroes.

“up”在这里取其基本义“向上”,搭配动词“toughen”构成动词词组,表示“使坚强起来”,印证了Lakoff“上—下”的基本空间概念表达,即“健康和活着是上,疾病和死亡是下”。据报道,某手机品牌公司员工咖啡馆里挂着一张二战时期布满弹孔的苏联飞机的照片,每张桌子上面放了照片的副本,照片旁边注明了这句话。这句话就是一道号令,伤口和伤疤会让人们坚强起来,寓意着健康、充满斗志的人重振旗鼓。

例2.Some of those supplies are now running low,analysts say,pushing Huawei closer to a make-or-break point that will show whether China’s most powerful company can maintain its dominance of the global market for network gear and phones.

“low”本义是“低矮的”,此处表明了该公司半导体和其他零部件的供应量正在减少,“low”隐含“下”的意思,与Lakoff“多是上,少是下”相符合。该公司正面临一个成败攸关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将显示这家中国最强大的公司能否保持其在全球网络设备和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

例3.Xi wants to make sure that China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is new revolution—getting 5G up and running is a way to get a leg up in that race.

本句连续运用两个“up”,展现在读者眼前一副意象图式:5G技术时代就是一场比赛(race),中国总体表现:保持在前沿(forefront);方式(way):让 5G 蓬勃发展(get 5G up and run);目的:在国际市场占据优势(get a leg up)。5G技术的商业化是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定会助力中国打造成为网络强国。除此之外还需要格外注意“up”的用法,“up”作为一个小词使用灵活,表达意思准确地道,读者需引起注意。

(二)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又称实体隐喻,就是把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自身经验视为实体或物质去理解抽象的经验,如事件、行为、感觉、观念等。如果说方位隐喻产生于人们对空间方位的基本概念,那么本体隐喻源于人们自身上的东西。实体隐喻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容器为人们所常用,甚至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容器,可以分出体内、体外等。因此,在长期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人类形成了容器图式,这一图式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里、外和边缘。

例 4.But despite Washington’s warnings that Huawei equipment could be used to aid Chinese espionage or sabotage,in Europe thecompany is moving to expand its foothold in the 5G landscape.

据报道,欧洲部分运营商仍然选择中国公司,为其下一代5G无线网络提供设备,尽管华盛顿一再警告其设备可能被用于帮助中国的间谍活动或破坏活动,但在欧洲,该公司正采取行动,扩大在5G领域的立足点(expand its foothold in)。

例5.While some countries such as South Korea,Australia and partsof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tarted 5G pilots,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embarked on a centrallyplanned push to roll out the technology on a commercial basis andgive it an unassailable lead in the global race to install 5G wireless networks.

中国手机运营商开始在商业基础上提供超高速下一代5G服务,这一发展将引发新的技术革命,5G技术将给经济社会带来全新的变化。报道称韩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开始试运营5G,中国政府也已开始实施一项中央计划,对外推广(roll out)这项技术。中国手机品牌如华为、OPPO已经发布了支持5G的手机,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如韩国三星也已配备支持5G的手机。相比之下,美国的苹果手机只占中国市场的6%,并预计第二年才会发布。

在例4和例5中,5G领域就被比作是一个容器(5G is a container),公司既能进入5G技术领域,拓展立足点(expand its foothold in),也可以对外推广这项技术(roll out the technology),这里恰当地使用了容器隐喻,并且包含了里、外的容器图式的基本要素,可以更好地量化。其实,隐喻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隐喻思维与其它感觉和思维一样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方式。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已经意识不到它们所含的隐喻特征,而是早已习惯其中的表达方式,自觉主动运用在阅读中。

(三)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于是产生了一词多用的现象。结构隐喻就是在较为熟悉和清晰化的概念基础上构造另一个陌生的概念,在“争论就是战争”(Argument is war)这一常见隐喻表达式中,并非所有人经历战争或搏斗,但是人人都可以通过争论来理解战争。这种隐喻在新闻话语中也十分常见,尤其是有关经济的新闻报道,经济和战争本身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双方的斗争、竞争策略以及得失输赢等。

例6.X digs in for a protracted battle with the U.S.

报道称,中国某手机公司准备与美国展开一场持久战(protracted battle)。“dig in”本义是指“to create(a defensive position)by digging foxholes,trenches,etc”,即通过挖散兵坑、战壕等隐蔽或防守,是战场上的常用术语,此处蕴含比喻义,不再表示战场上的战略防备,而是喻指中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经做好准备。

例7.The message was a call to arms for its 188,000 global employees as the world’s biggest seller of telecom network equipment and second-biggest seller of smartphones prepares for a protracted strugglewith the United States.

例 7中的“struggle”与例 6的“battle”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用作同义替换,与“war”均含有“争斗”的意思。在外媒的新闻报道中,为避免重复使用单一词语,编者在表达相同意思时,通常选用不同词汇或词组,以实现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例8.In June,chief executive Ren said the U.S.blockade was causing a large drop in its smartphone sales outside China.Even if it loses smartphone sales in the West,the company’s dominant position in China will bolster its financial position.

据报道,美国的封锁导致该公司手机在中国境外的销量大幅下降(a large drop)。“lose sales”字面上理解为失去销售,即销售量减少,这里运用“lose”表明销量会在西方有所减少,但是以其在中国的主导地位来看,财务状况也会得到巩固。在一场战争中,结果必定有胜负(win and lose),而参战者也因此会被分为“赢家”(winner)和“输家”(loser)。这一运用充分体现了隐喻在思维概念中的迁移,通过表述手机的销量下降,从最直观的趋势进行分析,从而联想到战争中必不可少的胜负双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闻语篇中大量存在着隐喻现象,即进行了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有关中国手机行业的新闻报道的隐喻源域是人们熟知的具体生动概念,如方位、容器、战争等,而目标域则相对抽象,并大多与经济有关。对于读者而言,大多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认知思维方式,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自觉地运用隐喻。本文借助三大概念隐喻,使外媒报道新闻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希望通过分析具体语篇能够加深人们对隐喻认知的了解,提高对英语新闻报道的批评分析能力。

猜你喜欢

方位隐喻容器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认方位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难以置信的事情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取米
Word Fun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