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短视频使用的价值迷失与回归路径探析

2020-02-24柴玉婧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青少年

□ 柴玉婧

短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的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短则几秒)的视频。目前青少年群体正逐步向短视频用户的主力进军。CSM媒介2019H1短视频用户调查显示,00后比例逐步上升,10—19岁青少年用户已占比18.2%①。短视频何以成为青少年的新宠,又是通过何种机制对其产生负面效应,需要我们从短视频的特征切入。

一、短视频特征

(一)表意语言的丰富与生活场景的嵌入性

短视频之所以得到模仿与病毒式传播,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丰富的表意语言。搞笑音乐、各式各样的滤镜、千奇百怪的表情包,丰富的符号元素为充满想象力与好奇欲的青少年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种搭配组合的可能。此外,基于生活场景的推送,最大化地与用户心理适配,也是短视频的“制胜法宝”。在夜晚时段,平台会自动推送暖心、治愈、陪伴类信息流,直击用户痛点。

(二)消费时间的碎片化与分享的社交性

由于面临繁忙的课业任务,很多青少年无暇对长视频进行消费,短视频的出现正契合了其碎片化的观赏需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基于好友关系链条的转发、分享功能,使得短视频在青少年强关系社交圈中的病毒式传播成为可能。在视频消费与多种感官体验中,青少年不自觉或自觉地成为平台的黏性用户。

(三)情感表达的自由与全景监视的遍在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只需一部智能手机,青少年便可成为尼葛洛庞帝口中“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在短视频平台随意分享日常和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满足了在后台释放压力、表达自我的自由。但由于现实与虚拟、前台与后台界限的模糊,一定程度上,后台也是前台,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评论以及种种浏览过的数字足迹无时无刻不被其他网友或平台所监视着,毫无隐私可言。

二、短视频时代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迷失

(一)被沉浸的虚拟狂欢:意志精神的麻醉

拜厄姆在其著作《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中提到,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虚拟和真实的深度混淆。而大多数青少年因未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往往无法做到明辨虚拟与真实。个性化推荐,加上技术加持的流畅刷屏体验,让刷短视频的时间失去“界限感”,用户沉浸其中,影响“时间知觉”。调查显示,有近八成青少年不能很好地控制时间。长期沉浸于平台提供的通俗娱乐和表层信息流中,吸食着娱乐主义泛滥的精神鸦片,逐渐丧失意志精神的独立性,青少年群体日益麻醉成为新型“沙发土豆”②。

此外,塔尔德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在短视频逻辑里依然适用,只不过以“创意”为增长点模仿的更容易获得流量的扶持和算法的推送。这大大刺激了青少年群体对短视频生产、重组、包装、模仿和再创造的积极性。一旦其生产的短视频获得点赞数和评论量的认可,便会更加深陷于“成名的想象”中,从最初的试探发展到后来的深度参与,直到加入流量聚光灯下的大狂欢。但这必然以青少年群体在其他方面的牺牲为代价,如对文化知识的麻木冷淡和睡眠时间的牺牲。

(二)被解构的信息碎片:逻辑思维的消解

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给我们以启示,媒介会通过改变社会情境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本身自带“情境”,如传统媒体时代的文字等印刷媒介就会形成“理解门槛高、理性思考、定心凝神”的读书情境,而短视频则会形成“通俗化、碎片化、情绪化”的情境,进而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朝着思想情绪化、线性思考能力弱化、思维断裂化的方向发展。

(三)被遗忘的数据安全:信息透明人的裸奔

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为青少年日益膨胀的自我表达欲提供了施展的舞台,但其并未为青少年的数据和隐私安全买一份保险。青少年作为数字劳工,为平台奉献着内容价值和数据价值,也意味着默认让渡了自己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通过大数据采集、云端存储等相关技术,个人的一切隐私信息都被平台握于股掌之中,这都为个人的浏览记录、停留时长、平台的购买记录、通讯录、私信等个人私密信息的泄露曝光带来了潜在危险。

(四)被消解的成人边界:提早踏进成人化的快车道

由于目前还未对短视频内容设置分级分发制度,因此青少年群体可以无门槛地接触到带有成人文化符号的内容。内涵段子、染发烫发、化妆、炫富等成人信息的传播与触达,潜移默化地涵化和塑造着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对青少年思维和社会认知的建构有着强烈的说服效果。青少年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超越年龄阶段的、早熟的行为模式,也说明其按下了成长的加速键,提早进入成人文化场域的众生百态中。此前,快手充斥着大量未成年女孩怀孕当妈的短视频,视频上传者刻意在视频封面写下“早恋生子、二胎宝妈”。未婚生子,这一未成年人的禁忌,反而成为了一种荣耀。大量接触此类内容,无疑会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偏离和歪曲,过早地“成人化”“社会化”。如果不能及时合理地引导,还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维特效应”,模仿伤害自己的行为。

三、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负面效果的规制路径

(一)国家填补政策漏洞:为野蛮生长画上休止符

要想解决短视频行业几年来的顽疾,单靠平台自己自律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还需要国家强制力机关制定硬性约束、强化监管。2016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广电总局相继出台有关互联网直播、短视频的服务管理规定,为网络不良内容的野蛮生长画上了休止符。2020年3月1日,网信办正式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包括短视频平台内的信息内容进一步强化管理,目的在于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平台完善算法逻辑:用主流价值引领算法价值

短视频推送机制的设定者往往是技术精湛但新闻专业素养不足的工程师,他们往往把商业价值作为第一考量因素,由此带来的过度娱乐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2019年9月人民日报成立智慧媒体研究院,在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赋能下,用主流价值观纠正算法偏差,用一种更加人性化、负责任的把关逻辑,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特别是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视频分发中,更需要借鉴与推广。

(三)意见领袖强化责任:引导青少年价值观走向正轨

创新与扩散理论启示我们,人际传播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劝服有着比大众传播更为有力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更倾向于信赖所追随的网络意见领袖,甚至会对意见领袖的一言一行加以模仿。因此,意见领袖应变责任义务为荣誉,做好示范和表率,加强把关,发布作品之前多考量一下对青少年可能产生的影响,变尼葛洛庞帝口中“没有执照的电视台”为“有担当的信息传播者”,引领青少年的价值观走上正轨。

四、结语

海德格尔曾说,技术是时代的座驾。然而能够驾驭技术从而影响时代进程的永远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不可否认,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和理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缺陷和弊端,但我们可通过多方协作、合理引导、合法规制,尽最大努力将危害降到最低。

注释:

①克劳锐指数研究院.2020年上半年短视频内容发现盘点报告[EB/OL].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2020-08-10.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97962.html.

②沙发土豆是指每天蜷缩在沙发上,什么事都不做,只会看电视的人。最初用来形容电视对生活的影响,现在每天在沙发上玩手机的人也被称为沙发土豆。

猜你喜欢

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笔绘幸福园里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汤姆鞋的价值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