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李子柒短视频中的非语言符号分析

2020-02-24安倩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李子服饰跨文化

□安倩

李子柒短视频在海内外具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具有研究意义。李子柒短视频是一种文化输出,而且是一个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海外受众能够破除语言壁垒,在没有英文字幕和人物语言推动叙事进程的情境下仍然痴迷于观看李子柒的短视频,这在之前的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中是不曾见到的。本文将李子柒的短视频放置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视域下进行解码,剖析短视频内容层面基于非语言符号体现的跨文化传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携带的中国文化基因,发掘非语言符号在不同文化中的相同之处和普遍意义,以期对我国短视频以及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有所启示。

一、空间语:中国传统文化的空间承载

空间层面的非语言符号即空间语,它既涉及传播中的人际空间和身体距离,又包括对建筑、居所等固定空间的布局和利用,是运用空间来表达信息的非语言符号①。李子柒视频中空间层面的非语言符号主要体现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的固定空间,内部是李子柒自家院落环境,外部则是李子柒家周围的自然环境。

首先是外部的固定空间。据了解,李子柒视频拍摄地点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观。该地区交通比较闭塞,地广人稀;这一带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植被种类丰富,各家各户的院落被农田、植被、河流围绕,有小桥流水、有云雾缭绕的山间、有花林、有小溪、有云海、有雪山等,像极了山水画中古代文人诗意栖居的生活。

其次是内部的固定空间。李子柒自家院落的内部环境中也充满了浓浓的中式庭院之美,小小四方院,有浮桥、亭台,有凉亭、秋千,有花卉、草木,有鱼塘,其空间布景酷似一个小型的私家园林。人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联系紧密,创造出了体现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的独特空间艺术。视频亦追求视听语言的精致和多元、画面构图的艺术性、镜头调度的节奏感,综合考量典型景观的选取,创造出一首视觉的诗,给观众以意境美和诗意的审美感受。

二、时间语: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观体现

线性时间把时间的流逝当作一种线性的单向持续运动,与之相对的循环时间则相信时间始终沿着永恒的圆周运动或螺旋运动,体现出一种节律性、周期性、可逆性和连续性②。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循环的时间观给中国人的影响更为深刻。美国学者爱德华·斯图亚特曾说:“循环时间使中国人倾向于与环境相合而非控制环境,适应境遇而非改变境遇”③。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则体现为在饮食方面顺应时令,四季分明,根据当季成熟的植物进行加工制作,因季而食、适时而食,这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是中国烹饪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凝聚了中国人高超的生存智慧,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养生文化。此外,循环的时间观还体现为种植的农作物顺应自然规律和时令、节气进行播种、收获。

但随着社会的高度现代化、工业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逐渐接受了线性时间观念,生命成为了追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而与时间进行的赛跑。现代都市人都被时间严格控制着,就像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表现的大工业流水线的人们,就像福柯所说:“为了从肉体中最大限度地榨取时间和力量,就要使用那些普遍的方法,如时间表、集体训练、操练、全面而又具体的监视”④。福柯与卓别林所描述的情形在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才资源竞争激烈的社会似乎更加严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可以说,李子柒视频中营造出来的生活就是一种福柯所说的“异托邦”。观众通过观看她的视频,实现自身想象的替代性满足;通过李子柒在生活中的经历,幻想自己身临其境,使自身获得暂时逃离都市的愉悦与放松。视频直击当下全球都市人的心灵痛点,即每个国家的现代都市人对于田园“他乡”的幻想。例如,日本电影《小森林》广受欢迎,影片呈现了如李子柒家乡一样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躁、幽静怡然的世外桃源;我国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的看点同样是恬静悠闲的乡村生活体验。

三、服饰语: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集中彰显

服饰是通过服装和饰物来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服饰深深地植根于特定时代,特定群体的文化模式,反映着特定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⑤。视频中李子柒着的服饰具有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既有粗布麻衣、斗篷蓑衣以及素色中衣、襦裙、袄裙、斗篷披风等汉服,还有完美彰显中国女性独有气质的旗袍,衣服颜色素雅,多为浅色系,材质多为丝绸面料,手感舒适且轻盈。除此之外还注重衣服图案的细致与华美,其服饰突出了人的精神和气质而不是人体的曲线,但却又会不经意间显现人体的曲线,有一种神秘的美感。在以往任何一期视频中,李子柒从事农活时着的朴素的粗木麻衣,既满足审美又注重实用、不失舒适;且春夏的素色中衣,秋冬的袄裙、斗篷披风等服饰以线条为主,柔软多变,强调自由、和谐与舒适感。相比之下,西方传统服饰从一开始就强调人体美和服饰对人体的束缚感和约束性,这种特点在西服、礼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相对于中国服饰体现的中国人性格的内向、保守,西方的服饰更多地表现出坚实、刚性、挺拔的特点,也将西方人性格外向且具有进攻性的特征传达出来。

四、结语

在李子柒短视频中,观众感受到了非语言符号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跨越国界,突破语言壁垒,实现意义的传递。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语言符号明显起支配作用,并认为是占支配地位的传播手段。李子柒短视频没有字幕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文化误读和解读错位的现象,因此适当增加一些字幕与解释性提示会提升视频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李子柒的短视频以无心插柳之举摸索出了中国故事的另一种叙事模式,即日常生活叙事,并且注重非语言符号的引导与强调,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故事传达的价值观与意义,弱化“画面配解说”式讲述方式带来的强制输出、宣教式输出的反感;另一方面,选择表现乡村田园、美食以及人与自然、手工等“文化折扣”较低的题材,这些题材所具有的文化接近性以及文化转换的流畅性,强化了短视频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李子柒视频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开掘,体现出巨大的变现能力,这将会激励广大短视频创作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制作中进行深度发掘,寻求传统文化的新式传播方式。这对于短视频市场是一次革新,对于强调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则是一个机遇。

注释:

①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49.

②[美]爱德华·T.霍尔.超越文化[M].居延安 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13.

③[美]爱德华·C.斯图尔特,密尔顿·J.贝内特.美国文化模式:跨文化视野中的分析[M].卫景宜 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170.

④[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46.

⑤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53-154.

猜你喜欢

李子服饰跨文化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动物“闯”入服饰界
李子有多少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奔跑吧!李子柒
雪人的服饰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