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赋权与青年亚文化的结合
——以网红郭老师土味视频的走红为例

2020-02-24支瑾瑶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土味亚文化受众

□ 支瑾瑶

一、土味视频的定义

土味视频是由底层人士在三四线城市拍摄的身体表演。土味视频制作粗糙,风格夸张另类,最初是一种边缘化的媒介符号,之后流行于各大网站和社交平台,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传播。土味视频代表着一种独特和另类的审美,它的产生离不开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当然也离不开短视频APP的异军突起。在快节奏时代,人们的生活日渐碎片化,于是短视频成为人们最受追捧的消遣。短视频具有较低的制作门槛,容易接触,并且娱乐化明显。在资本的裹挟之下,抖音、快手横空出世,日渐成熟,为底层乡镇青年提供了表达话语权的平台和情绪宣泄的出口,也催生了土味文化。

二、媒体赋权:对土味视频眼球经济的追捧

(一)土味视频媒体的运营推广

短视频的运作机制时效性强、传播力度大、传播速度快,其魔性的背景音乐和动图元素让人“上头”。正因如此,用户观看短视频的限制较少,获取内容迅速便捷,而且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舆论大V的发言也很容易引导用户。加上媒体营销费用低廉,一些商家的病毒式营销和话题营销在网络环境中大行其道。而受众的分享、点赞、转发也在无形中扮演了传播者的角色。

媒体在对郭老师土味视频的态度上,更多的是愿意去融梗、用梗,其实在这种二次传播的过程中更大程度上超过了“土味”创作者本身。在媒体的运营推广中,他们不光是搬运,而且是通过自己的注解和评论为郭老师的土味视频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海量的信息向群众蜂拥而来,其信息附有的价值也大打折扣,真正有价值的是公众的注意力。正能量的社会信息因为太过平淡和模式化无法快速获取公众的注意力,而荒诞猎奇的信息则更具有吸睛的效果。

(二)网络推手和粉丝的二次传播

网络推手在土味视频的走红中发挥了引导话题、引爆话题的作用,是各种土味视频幕后的组织者、二次传播的推进者和放大者。而受众所看到的土味视频是网络推手让水军们完成有计划的步骤,逐渐呈现在受众面前,他们通过营销带来受众的关注度,从而谋取利益。一些传统媒体也没有经受住利益的诱惑,大肆蹭热点,这也大大加强了土味视频的传播效果。

“郭语”的成功出圈离不开粉丝的辛勤努力。在迷人的郭老师超话中,粉丝自发性地加入这场流行语狂欢中,将他的视频搬运到B站上,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进行文本扩散。郭老师本人的魅力是郭老师土味视频具有辨识度的标签,而粉丝和网络推手舆论造梗的助推和模仿才是郭老师走红的关键所在。

(三)媒体利用网络受众心理进行宣传

主流价值观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容形式化和观念僵化等问题。而受众在现代主义的思潮下,开始质疑精英文化,也衍生出与主流价值观相反的土味文化,对传统价值观的真善美嗤之以鼻。而媒体正是利用受众的这种心理对受众进行洗脑,让土味文化彻底成为底层人士的狂欢。

媒体让一个个土味视频接踵而来,一开始也许会遭到一部分人的抵制和批判,但随着土味视频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吸引网民不断进行围观,并一次又一次引爆舆论场,许多不明所以的人因害怕自己与所属群体脱离而加入到土味视频的模仿和围观讨论中,此时媒体的宣传开始奏效,受众的另类价值观在一次次刷到土味视频中被建立起来。

三、青年亚文化:底层人士对土味视频的审丑狂欢

(一)躲避焦虑:实现自我认同的渴望

人们在点赞和转发中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土味视频的审视和消费中满足自己的窥探欲,在对其追捧和模仿中体验情绪宣泄的快感。郭老师的短视频没有精致的拍摄场景和复杂的情节,但凭着跌宕的笑点和郭老师浑然天成的喜剧表演天分,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给广大网友带来了欢乐和灵感。在土味文化入侵大众生活的同时,比起欣赏土味视频,更多地是享受群体负面观点共鸣的狂欢。长期以来,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一种“失语感”,想说却又不能说,想说却又不知如何说出口。为了摆脱这种感觉,他们需要在网络平台中看到有人拿到话语权,为他们发声,用熟悉的语言和文化帮助他们增强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同和集体归属感,在土味视频中可以躲避来自生活的焦虑感,在这一部分的群体中获得自我认同。土味视频是小镇青年对体面生活的逃避、对陌生群体生活想象的映射,而恰逢短视频潮流的爆发,给予了底层人士创作者自我表达的机会。

(二)网络消费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勃兴

在短视频时代,公众对互联网的使用感日益加深,在国家各方媒体的宣传下,网民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网络亚文化时刻都在进行内容的优胜劣汰和受众的自我选择。在郭老师的视频走红之后,通常网友们会竞相模仿,将视频上传至B站等网站,为郭老师的走红贡献了二次传播。可见,消费审丑的狂欢,你我皆在。青年亚文化之所以在当今蓬勃发展,是因为青年群体有着极强的二次创作和模仿能力,郭老师的粉丝群体会对其每次生产出来的优质内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在这一过程中也就相应地创造出一种“生产者式文本”,以供大众消费者自由发挥。土味视频反映了当下青年亚文化对主流传统文化的颠覆,这正是新老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在青年网民的参与过程中,合情合理合法又不失趣味性的青年亚文化作品越来越得到受众的关注和青睐。

(三)对抗主流:受众心理变迁

以往的高山跟、锥子脸和双眼皮经过长期的流行后,大众已经审美疲劳,而土味视频在消费主义归寻的审美程序中刺激着审美文化的反抗。观看郭老师视频的观众一面在抵制这些所谓的低俗内容,摒弃于此;另一面却在接受,在吐槽的快感中也是在无形消费这类文化。近几年兴起的短视频潮流使得庞大的网络用户放大了大众传播的部分效应,受众既求异又从众,既叛逆又可导。存在意见领袖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沉默的螺旋。短视频里仅仅一个点赞和转发并不能对这个用户造成什么影响,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无形中将会把每一个小浪推向大浪潮里,网络环境里的匿名性也使得任何言论主体并不需要承担自己所做所说带来的后果,不需要背负可能会被报复而带来的恐惧感,在这种虚拟环境中,每个网民都可以披着自己虚拟的身份肆意放大自己的欲望。

四、结语

本质而言,土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媒体为了博取受众眼球以及青年亚文化兴起所导致的结果,但深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和社会群众心理需求。每一个土味文化迭代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最终都会被赋予某种社会意义,他们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作为互联网中匆匆的看客,我们可以批判其中低俗的元素,但也要尊重和认同他们的言论自由和做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在大众话语娱乐化式演变的道路上,土味亚文化生态会越来越具备正向引导的作用。

猜你喜欢

土味亚文化受众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土味情话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本期主题:“土味”装甲征集令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