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逆龄女团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创新路径与价值构建

2020-02-24刘春燕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女团注意力姐姐

□ 刘春燕

毫无疑问,2020年又是女团选秀大年。《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在上半年相继播出。下半年,面对影视寒冬的席卷,由芒果TV六月推出的中国首档逆龄女团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浪姐》)也在影视寒冬中掀起了现象级的夏日狂欢。资本,无疑是检验节目影响力和受众注意力的试金石。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任何预告,且微博热搜也被暂停的情况下,《浪姐》悄然播出。在节目播出后,芒果TV运营商“芒果超媒”当天的股价就应声大涨,截至收盘涨幅达到了6.82%,公司总市值更是破千亿元。芒果超媒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浪姐》节目广告客户总数超过了40家,成为近两年综艺项目品牌数量之最。

各种数据表明,《浪姐》的确称得上是一档“破圈爆款”的年度现象级综艺选秀节目,而节目元素的创新和情绪价值的建构则是这档节目热度和讨论度更胜一筹的砝码和秘钥。

一、创新节目元素,锁定观众注意力

随着视频媒介的兴起,各式各样的媒介产品层出不穷,这虽然满足了受众多元的需求,但是也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如今,人们的注意力已经变成一种商品,收获人们的注意力,然后把它卖掉,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形式。在这个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传媒必须通过独辟创新的视角来锁定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赢得买方市场。

(一)“旧模式”加入“新元素”

不管是《创造101》《青春有你2》还是《创造营2020》,都给人们留下了参加女团选秀节目的女性都有着青春靓丽的外表形象的刻板印象。但是《浪姐》通过在旧模式的基础上添加新元素——参加选秀的不再是青春年少的素人女孩,而是30位年龄30+的已出道女艺人,打破了大家对于女团选秀节目的刻板印象,锁定了观众注意力。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的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需求进行的,强调受众的能动性。当观众看到宁静、张雨绮、钟丽缇、伊能静、张含韵……这些原本成名已久、在各自的领域也已经有所积累的明星出现在“女团选秀”这个原本跟她们毫无交集的场域,让原本人物元素已经固定的选秀节目激荡出了陌生化的火花,无疑会激发观众的猎奇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选择观看这档逆龄女团选秀节目。

(二)“旧内容”拓展“新圈层”

青少年粉丝群体一直是各大选秀节目爆红背后的主要推手,因为他们把依托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选秀综艺节目当成获取资源、表达想法和获取身份认同的平台,同时他们也是具有高涨的消费欲望和巨大的消费潜力的一个群体。而《浪姐》在旧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决定了这档节目的受众不再只是青少年群体。

曾经的“女神”“影后”“女团鼻祖成员”,出道10年至36年的时间让她们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都有所积累、有所沉淀。从受众视角下看,这30位年龄从30+到50+的姐姐们几乎集结了70后、80后、90后的回忆,30个人生样本,总有一款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因此这档节目的受众年龄层主要分布在80后、90后、00后三个阶段,从而让节目在不同圈层中实现跨越式传播。

(三)“旧结构”衍生“新权利”

“训练、表演、打分”,这是以往选秀节目一直采用的三段式结构,《浪姐》这次也依然沿用这种结构,但它最大的亮点就是让节目回归选手本身。节目制作团队尽量退后,为姐姐们服务,把舞台交给选手们,削弱制作团队的存在感。同时,节目中的“评委”也是只负责评分和提些建议,把权利下放给各位参赛的姐姐们,让她们可以更加大胆纯粹地展现自己的性格和能力。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即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尽量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女团选秀节目中,选手表演效果的好坏评定一般是由观众投票来决定,因此观众就拥有了“虚幻的权利”来决定选手的成败。这让观众感觉自己能够影响选手的成败和比赛的走势,这种“权利的反转”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与优越感。

二、构建情绪价值,提升身份认同感

一档选秀节目要想获得受众的认可,不仅要创新节目形态来抢夺稀缺的受众注意力,更要构建出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来反映社会情状。但是中国的女团选秀节目跟所有流行文化一样,都无法避免遭遇同质化和模式化的困境,最终都会逐渐演化成一种日趋成熟的商业模式。长此以往,人们对于选秀节目不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话题和思考。但《浪姐》播出后不但让受众能够感受到节目对年龄更为包容的定位,同时也从选手身上投射出的关于事业、家庭和自我的反思中引起受众更为强烈的共鸣。

(一)打破年龄瓶颈,开逆龄女团先河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曾说过,男性可以经历两个阶段的美,一种是青春年少的,另一种是年老时的沧桑,而女性只有一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女性都会遭遇年龄的瓶颈。作为国内首档30+女团选秀综艺,《浪姐》开创逆龄选秀先河,打破年龄的瓶颈和世俗偏见,重新定义了女团的标准。即便她们拥有了女儿、妻子、母亲等多种身份,不再青春,经常烦恼,但依然爱美、真实、有趣、有梦想,坚持经济独立的生活态度。

(二)缓解年龄焦虑,构建积极情绪价值

消费主义盲目膜拜青春、膜拜年轻,利用了女性对大龄、对变老的恐惧,贩卖焦虑。而《浪姐》通过对熟龄的肯定,大大缓解了女性对年龄的焦虑。在任何为年龄所困的人看来,这档节目就是在对“媚青文化”的反击,是对社会固有观念的抨击和抗议。通过观看姐姐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够让观众意识到年龄虽然会让你失去一些竞争力,但更多的是提升你的阅历和底气。因此,《浪姐》旗帜鲜明地打破年龄焦虑,粉碎所谓中年女性的困境,无疑是为受众构建了积极的情绪价值。

(三)释放年龄魅力,提升身份认同感

在千篇一律的女团选秀综艺里,女性形象总是呈现出要么可爱、要么性感这两种典型风格,女性的美不仅没有得以拓宽,反而越来越单一。但在《浪姐》这档节目中,流水线工业女团的审美标准,在真实、独立、自强的女性力量面前不堪一击,姐姐们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向受众展示了属于中年女性的自信美、复杂美和力量美,释放了属于熟龄女性的魅力,通过欣赏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让受众在可以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找到实现自身梦想最好的途径,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选择,提升身份认同感。

三、结语

面对30岁给女性带来的年龄焦虑,中国首档逆龄女团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创新节目元素不仅仅为受众呈现了一个关于30岁的命题,更多地还体现了节目背后对年龄和现实的对抗。节目对于“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的解读,吹响了打破年龄瓶颈的号角,唤醒每个年龄的女性关注自我、敢于绽放的意识,为每个女性构建了积极情绪价值,同时也为国内其他选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女团注意力姐姐
让注意力“飞”回来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Sunshine”女团走红:励志or炒作?
认识“黑”字
巧手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