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两翼”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2020-02-23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一体两翼全日制专业学位

贺 行

(陕西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报考人数和招生比例逐步增加。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同时提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1]。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国内部分研究生招生单位围绕其培养方式和改革思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华中农业大学李忠云等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2]。重庆大学罗钧等结合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包含明确“一个培养目标”、构建“三大课程体系”、运用“四种教学方法”、完善“五项保障”的“1+3+4+5”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3]。重庆理工大学通过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组建“导师组”和健全学习激励机制等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并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4]。另外,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北京理工大学郝新红等人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对影响兵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实践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分析,从战略上给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平台建设的建议[5]。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培养特色不明显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受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思路限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存在一定的趋同性,体现不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如培养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学位研究生引导性和激励性的制度政策;培养方案制定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中应用型课程较少,缺少实践型、案例型课程,课程教学特色不明显。

培养特色的不明显,导致导师和研究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不准确。部分导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区别不大,主要以学术训练为主,参与工程训练和实际应用案例较少。特别是在科研任务的压力下,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完全参与到导师的项目研究当中,体现不出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特色。研究生对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定位不明确,主要体现为有的研究生在考研时简单以考试科目、分数线以及毕业标准作为报考动机,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好考好毕业,在读期间参与实践训练少。

另外,通过调研发现,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也不做区分,只是倾向于有参与项目经历的研究生。

2.2 专业实践不强

专业实践是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是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纽带。结合目前的培养现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主要依靠校企建设的专业实践基地、导师资源或者自行联系实践单位。这种现状导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困局。

一是校企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难以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的稳定性。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大量研究生需要进行专业实践,校企专业实践基地的不足,势必导致研究生没有固定的实践单位。此外,校企之间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合作,企业导师不能参与到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中来。二是不少研究生到单位实践,不能有效地得到训练和学习,难以接触项目的核心部分。三是多数研究生更青睐于大量招聘研发人员的科研机构,参与实践的内容也多数为理论研究,重学术而轻实践。

3 “一体两翼”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两翼”式培养模式,是以建设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为主体,建立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保障体系,以加强专业实践,深入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和搭建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平台为两翼支撑,全面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3.1 以完善的培养制度为主体,构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3.1.1 课程体系建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应以行业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要求在相关领域应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应反映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要求,着力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职业胜任能力和技术能力。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加大应用型、案例型和模拟训练型课程的设置,加大专业技术课程和相关交叉融合学科课程的选择范围,避免“因人开课”和开课人数限制。

课程考核方面应加强对研究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应引导研究生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掌握,不再单纯以专业型和学术型“一勺烩”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考核。

3.1.2 过程管理体系建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所以在过程管理和相应的制度制定上也应有所差异。如奖助政策、过程考核、毕业标准等方面应体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的政策引导,特别是以研究成果为加分项目的奖助政策,在制度制定时应区别对待,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科研成果占比。

3.1.3 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其形式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论文应体现研究生应用基础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学位论文质量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应加强在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的全方位监管和考核力度,对于不合格的研究生实行分流淘汰制度。在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可邀请企业导师和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专家作为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参加。

3.2 以专业实践为契机,构建“产学研”研究生培养基地

3.2.1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

为适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方面的优势,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建设一定规模的研究生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为研究生开拓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针对实践基地,校企双方可开展深层次、多元化的合作,在成果和技术方面共享并要求研究生参与项目,进一步促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2.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基本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在校内导师的选聘过程中,应制定有区分的导师选聘制度,如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且熟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导师在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过程中应和学术型研究生有区分,不一味以研究成果为标准,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企业导师的选聘,应制定相应的评价和选聘标准,注重选聘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工程能力的企业人员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企业导师。在研究生专业实践期间,企业导师能对研究生的课题方案、技术路线等进行一定的指导。

3.2.3 加强专业实践考核

研究生实践结束,应撰写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并进行实践答辩,答辩结果作为能否取得相应学分的依据。鼓励企业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参与,并对研究生的实践内容和实践结果形成一定的评价。

3.3 以创新平台为依托,创建全日制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协同发展模式

利用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可有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核心能力,将知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发展各类研究生创新实践中心、创新协会,设立研究生创新实践专项资助体系,形成以多渠道、多方位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3.3.1 开放公共实验设备,建立创新实践中心

通过开放公共实验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研究生借助公共资源开展创新实践训练;通过建立创新中心、成立创新协会等机构和组织,为研究生开展创新创意活动提供平台和载体,有助于研究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和成果转化;另外,通过成立创新实践团队,借助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和实验平台,优化资源,有助于研究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

3.3.2 设立专项资助体系

通过设立创新实践资助体系,可有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设立“研究生创新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究生高水平成果奖励”“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奖励”等资助体系,对引导和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开展创新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语

本文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出发,总结和分析了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要素,提出了“一体两翼”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为主体,以强化专业实践和建立创新实践平台为支撑的培养模式,形成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一体两翼全日制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