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规划艺术的“大考”

2020-02-22川江

中国商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十四五劳动力服务业

川江

规模以上企业增长乏力,吸纳劳动力能力大幅下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国家人口结构失衡,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以上诸多问题,对“十四五”规划的决策层来说更像是一次规划艺术大考。

规划需要新视角

“制定‘十四五规划需要新视角。”这是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的观点。杨成长就此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坚持从问题出发,着力解决“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从“四普数据”看,“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增长很快,营业收入增长缓慢,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甚至停止增长,吸纳劳动力能力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国内需求并没有启动起来,并且严重影响到企业收入的增长;企业资产规模增长过快,形成“虚胖”,导致总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投资收益率又是引导企业投资的“指挥棒”,投资收益率过低导致制造业投资相对低迷;高科技产业占比增速缓慢,很多地方政府将激励政策都提供给了高科技产业,而增长却依然依赖传统产业;吸纳劳动力最多的是个体工商户,劳动力过多流向了低效率经济领域,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发展机制以及短板问题。

第二,坚持从企业家视角出发,让企业家能在规划中挖掘商机。“十三五”期间,各地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这些改革举措在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绩效上差异很大,很多地方政府平台搭建好了,却没有引来企业家唱戏。企业家是发现商机、组织要素生产并承担投资风险者,是创新的核心推动者。发展规划中的大部分内容,需要通过企业家创新和投资来实现。政府作为规划制定者,视角很容易从政府出发,忘记了发展规划的实现过程需要企业家来唱主角。因此,我们要从企业家视角去制定规划和审视规划,要让企业家从规划中能够挖掘出巨大商机,激发起投资的热情。

第三,坚持从完善市场机制出发,把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改革核心。企业家创新创业,一要优良营商环境,二要健全要素市场,三要完备金融市场体系。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大幅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条件。从资本要素角度看,每个企业都有资本,都需要能流通、定价和交易的市场,无论大小、业绩和所有制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剥夺企业交易资本的权益。我国资本市场服务需要下沉。

第四,坚持从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差异性出发,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政策。要分类推进服务业的发展。第一类是我国传统的商贸、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四大服务业,约占GDP的30%,与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相比,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很相近,占比短时间难以提升。这类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整合布局、提质增效。第二类是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信息软件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等,约占GDP的7%,與美国同类服务业相比仍然有翻倍提升的空间。第三类是社会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社区服务等,约占GDP的15%。这类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更大。“十四五”期间,要加速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度导入民营经济,在社会服务业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学会用市场力量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

着力延长经济增长平台期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前司长、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认为,未来的潜在增长率已经落入5%-6%的区间,如何更多向6%左右靠近,稳定并延长经济增长平台期,是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时需要认真考虑的政策和改革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发展主线,这一任务不可能在五年内完成历史使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应该在以下几个领域采取措施,深度发力。

首先,努力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化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二是让进城农民工和城市间流动就业人口落户;三是让体制内退休官员和科技人员更好发挥作用;四是在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尽快实施自主生育政策,必要时视情况采取措施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以扭转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国家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五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应对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有效措施还有提高劳动力素质,以质量提高弥补数量的不足。

其次,强化全方位科学技术创新,强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投入资源用于研究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激励,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第三,深度推进全面对外开放。从产业政策角度看,我们需要更好发挥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简单利用政府补贴予以支持,避免给别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或反补贴、反倾销措施留下话柄。在服务领域,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第四,优化能源结构并强化节能。众所周知,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燃料,能源革命和创新对我国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第五,深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最关键最复杂的内容。

第六,有效促进内外需增长。从需求侧提高内外需对增长的贡献度,发力点不见得就在需求侧,也不在于简单增加消费补贴和扩大政府支出,很多功夫实际上在供给侧,即与供给侧的改革、开放、创新密切相关,做到基于就业和收入预期稳定的内需扩大、基于深度城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基于深化开放的出口稳定增长。

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响“四大品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是“十四五”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八大趋势中的机遇和挑战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十四五”发展将面临八个方面的重大趋势,且其机遇与挑战、矛盾与问题、破解和出路也主要隐匿在这八大趋势之中。

一是工业化进入后期,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制造时期;二是城市化进入后期,进入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时期;三是市场化进入深度改革期,进入基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度完善期;四是国际化进入分化期,进入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革时期;五是信息化进入新一轮革命期,进入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六是人口老龄化进入凸显期,进入应对老龄化和鼓励生二胎的交汇期;七是生态化建设进入关键期,进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破坏恶化的胶着期;八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期,进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时期。

总之,“十四五”期间如何增强消费的经济增长动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服务业、新兴业态、新兴经济模式的发展程度。

猜你喜欢

十四五劳动力服务业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