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广东音乐开展大班幼儿打击乐活动的指导策略

2020-02-21关碧莹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年6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马儿打击乐

□ 关碧莹

广东音乐是产生于广州方言区的器乐品种, 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 牌子曲为基础,吸收了中国古代特别是江南地区民间音乐的养分, 经过近300 年的孕育、 完善和发展而来。 广东音乐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 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 繁荣于民国时期。 内容广泛, 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 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 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 广东音乐走进幼儿园生活, 让幼儿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当地音乐作品而产生审美和对艺术欣赏的共鸣, 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艺术, 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同时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 以打击乐活动作为载体, 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近年来, 广东音乐走进幼儿园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成果显著, 已经成为一种融入地方特色美育教育的趋势。 我在大班幼儿打击乐活动的开展中, 就如何选材以及如何设计重点、 难点, 如何设计有趣的课堂气氛和特色图谱, 都有了一些心得, 分享如下。

一、 精选与幼儿生活相关经验的素材开展广东音乐欣赏。

广东音乐的种类丰富, 曲式多样, 把它作为一种音乐游戏融入幼儿的音乐活动中,有助于幼儿对本土音乐作品产生审美共鸣,丰富幼儿的生活艺术, 激发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也创新了音乐活动形式。 在实践中, 结合《幼儿园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艺术领域的音乐教育目标, 依据幼儿园音乐教育类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对民间音乐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 对广东音乐的类型进行新的细分, 小班以广府童谣为例, 如《落雨大》 《凼凼转》《摇啊摇》 等等; 中班以粤语歌曲为例, 如《一支竹仔》 《鸡公仔》等等; 大班以广东音乐为例, 如《柳岸闻莺》 《步步高》 《雨打芭蕉》 《彩云追月》 等等。 结合打击乐器的不同组合, 感受打击乐器演奏, 体验轮奏、 合奏等多种伴奏形式, 结合广东话的念唱、音乐情景、 典故、 故事情节等教学形式感受广东音乐的美。

二、 有效整合广东音乐资源创设适合大班幼儿的打击乐游戏。

(一) 以大班打击乐活动《赛龙夺锦》 为例。 《赛龙夺锦》 原是一首丝竹乐曲, 后来为了表现乐曲的气势, 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 增加了唢呐和打击乐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调为基础, 加以不断衍生和发展。 并从表现龙舟竞赛的内容出发, 借鉴外来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 乐曲开头以唢呐吹出号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赛开始。 接着是乐曲的主题, 逐渐活跃, 表现了龙舟竞发、生气勃勃的景象。 然后是比赛正式开始, 情绪逐渐热烈, 加进了打击乐, 刻画了龙舟在水上前进的形象。 随后速度进一步加快, 节奏多变, 犹如龙舟你追我赶, 气氛相当热烈。 最后吹响唢呐, 象征比赛结束, 结尾再现了前一段的曲调, 表现了龙舟在碧波上自由荡漾, 令人心怡。 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 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 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豪放、 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引导幼儿欣赏唢呐曲子, 认识唢呐这一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结合赛龙舟的情景感受唢呐长音、短音等吹奏技巧的运用。 带领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我结合情感、知识、 技能, 设计了三个活动目标。 一是欣赏广东音乐名曲《赛龙夺锦》, 初步了解唢呐民族乐器的特征, 感受曲子中轻快、 热烈的音乐气氛。 二是能根据音乐的强弱和图谱进行律动, 并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型进行正确演奏。三是体验轮奏和齐奏的表演形式,感受与同伴合作打击乐游戏的快乐。 在活动开展前我做好了一些准备, 包括材料的准备, 如音乐图谱、 碰铃、 单响筒、 三角铁、沙锤等, 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则有熟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在活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 我利用情景的创设, 通过语言结合音乐分段欣赏、 激发幼儿体会赛龙舟的情景, 利用节奏型进行念唱为龙舟呐喊助威, 再体验乐器演奏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感受自主选择乐器与同伴进行合奏、 轮奏的合作。 具体操作如下:

1.情境导入。 教师指导用语:端午节快到了, 让我们来一场龙舟比赛吧, 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有谁? (出示课件、 欣赏乐曲的前奏及第一段的部分)。

2.感受唢呐乐曲中的音色强弱和赛龙舟角色的对比。 教师用语: 哦, 原来是水上的龙舟, 端午节到了, 它们最喜欢在水里比赛了。 (出示赛龙舟图) 那一起来看看比赛的对手是谁? (出示双龙图) 你们有谁发现这首曲子的声音很特别吗? (出示唢呐图, 向幼儿介绍唢呐乐器的结构和外形) 原来刚刚那首那么轻快好听的乐曲叫《赛龙夺锦》, 这是一首用唢呐为主题演奏的吹打乐合奏曲, 风格活泼轻快, 气氛热烈, 表现的就是龙舟在碧波荡漾中比赛的情景。 唢呐是我国著名的吹奏乐器,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

3.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能准确把握四分音符节奏并跟随乐拍唱出来。 教师指导用语: 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一下这首歌曲。 你们猜猜黑龙跑得快还是棕龙跑得快。(出示课件、 前奏及第一段音乐)我们先来给它们加油, “准备出发, 黑龙前进, 棕龙追上。” 看看第二回合, 一起听听(出示第二段音乐、 PPT) 好激烈啊, 它们一直你追我赶。 到了第三回合了,(出示第三段音乐、 PPT) 看来黑龙和棕龙都一样厉害, 虽然是比赛, 但是它们的友谊是第一的,最后一起冲向了终点。

4.幼儿自选乐器和赛龙分组,感受轮奏和齐奏的表演形式。 能正确使用乐器, 并在演奏中体验看图谱看指挥演奏的重要性, 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以及比赛中又激烈又友好的气氛。 幼儿在碰铃、三角铁、 单响筒及沙锤中自选一件乐器, 并参与“黑龙” 和“棕龙” 的助威队伍中进行演奏。

5.尝试变换“X X X X” 和“XX XX XX XX” 节奏型进行演奏, 体验轮奏和齐奏的快乐。 教师指导用语: 小朋友你们想加入黑龙和棕龙的比赛吗? 我们选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为他们助威好吗? (请小朋友自选乐器) 好了,我们来分一下队, 黑龙一边, 棕龙一边。 开始之前我们来练习一下助威的口号, (出示节奏PPT)“黑、 龙、 前、 进, 棕、 龙、 追、上, 加、 油、 加、 油。” 那配上音乐来一次。 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助威的口号和乐器演奏整齐。 大家觉得整齐吗? 提醒幼儿要看清楚指挥,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师: 小朋友想不想让比赛更加激烈一些, 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鼓励龙跑得更快。 我们试试改变一下助威的口号。(出示八分音符节奏PPT) 用八分音符的节奏来演奏试试, 口号练习(黑龙 黑龙 前进 前进) ……

6.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欣赏更多不同的广东音乐, 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美, 把演奏图谱投放到表演区继续供幼儿进行游戏。

活动自评: 幼儿对赛龙舟的情景很感兴趣, 尤其是介绍唢呐乐器时, 觉得十分有趣, 有些幼儿家里有长辈喜欢粤曲, 就会自豪地表示认识这个乐器。 比起幼儿常见的钢琴、 电子琴, 幼儿对民族乐器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通过分段欣赏, 教师提问, 情景创设和角色的代入, 幼儿对赛龙曲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结合图谱进行语言的呐喊助威, 加深了对节奏型的理解。 幼儿自选乐器和赛龙组环节激发了对打击乐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游戏体验并感受了乐曲中赛龙舟的快乐。

(二) 以大班打击乐活动《饿马摇铃》 为例。 《饿马摇铃》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 原作品是由椰胡、 琵琶和笛子合奏的曲目, 讲述古时战场上用“悬羊击鼓、 饿马摇铃” 的空营战术来诱敌深入的故事, 也是兵法中声东击西、 暗度陈仓之计。 乐韵悠扬, 绽放出鲜美、 甜润的声响。我选用的是扬琴协奏版本, 节选了一段, 利用主题马儿的形象,结合《小马过河》 故事中幼儿熟悉的角色, 凸显马儿忠诚、 勇敢、不怕困难的形象, 对故事进行了创编, 以马儿机智的拟人化手法结合不同的节奏型进行音乐欣赏,学习节奏型并结合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从而理解乐曲, 感受广东音乐和典故带来的文化内涵与品质。 我根据情感、 知识、 技能三个维度制定了目标: 欣赏广东音乐《饿马摇铃》, 初步了解《饿马摇铃》 背后的典故, 感受曲子中轻快、 热烈的音乐气氛和马儿坚强、 不怕困难的意志。 能根据音乐的强弱和图谱结合马儿坚守阵地的情景进行节奏型呐喊, 准确打出十六分音符、 前八后十六及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 并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正确演奏。 体验看图谱分段演奏的表演形式, 感受在打击乐游戏中与同伴齐奏的快乐。 重点通过故事情节感受马儿机智勇敢的品质, 结合口号呐喊学习节奏型。 难点在于学习新节奏型十六分音符, 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 结合说教法、 情景法、 讲授法, 以及节选的音乐、图谱、 碰铃、 单响筒、 铃鼓等不同的乐器, 与幼儿已有的四、 八音符节奏演奏经验进行情境导入。教师指导用语: 小朋友们听过《小马过河》 的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马儿勇敢、忠诚和机智的故事, 它们不但勇敢地保护了它们的主人, 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听听它们的故事吧。 (出示第一段的音乐) 马儿勇敢地掩护主人喊出了“哈、 哈、 哈、 哈” 的口号。 (出示图谱四分音符) 接着结合情景分段感受乐曲中的音色强弱和马儿用不同节奏型机智抗击的对比。 教师指导用语: 马儿们为了掩护主人离开, 自己留在原地用铃声呐喊的方法让敌人不敢靠近, 聪明地用了不同的口号鼓励自己。 你们听听它们是怎样做的? (出示十六分音符图谱)向幼儿介绍十六分音符节奏型,结合口号“不怕困难、 不怕困难”。 (出示第二段音乐) 教师继续情景指导: 马儿累了, 饿了,但是也没有放弃, 它们又换了一句口号鼓励自己, (出示图谱八分音符) “坚持, 坚持。” (出示第三段音乐) 教师情景指导用语:敌人要来了, 你们猜马儿又会发出什么口号呢? (出示图谱前八后十六) “别过来、 别过来。”(出示第四段音乐) 教师情景指导用语: 当敌人再次靠近的时候,勇敢的马儿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摇起了铃铛。 (出示图谱前十六后八) “快走开、 快走开”。 (出示第五段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全曲欣赏《饿马摇铃》, 向幼儿介绍乐曲背后的典故, 再次感受马儿勇敢、 忠诚机智的品质。 教师指导用语: 小朋友你们觉得马儿勇敢吗? 嗯, 这是一个古代有名的典故《饿马摇铃》, 讲述马儿勇敢保护主人, 在遇到饥饿、 困难的时候不但没有放弃, 还鼓励自己, 坚守任务, 机智地想出各种办法, 你们猜它们最终怎样, 赶走敌人了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鼓励幼儿用乐器结合图谱练习节奏型, 帮助马儿呐喊) 教师指导用语: 小朋友你们想帮助马儿吗? 我们选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为它们助力吧。(请小朋友自选乐器) 好了, 我们来分段练习一下口号(出示节奏PPT)。 配上音乐来一次。 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助威的口号和乐器演奏时大家觉得整齐吗? 提醒幼儿要看清楚图谱,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最后结合音乐、 图谱完整演奏。 教师指导用语: 让我们也向勇敢的马儿学习,一起用好听的节奏把敌人赶跑吧。

活动自评: 选择带有典故背景的音乐作为欣赏的切入点, 以故事的主题“马儿” 作为线索,引导幼儿感受广东音乐中不同表现手法, 通过不同的节奏型感受乐器中的快慢和故事所带来的启示, 体现了除音乐游戏以外的更大教育价值。

三、 投放适合的打击乐表演材料。

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管是音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是音乐区域、 表演区域等区角的创设, 材料的投放都是活动打造的必备条件。 在活动与环境中渗透乐器、 打击乐材料, 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有更自主、 更具操作性的体验。 结合广东音乐主题和大班年龄段幼儿对乐器的已有经验, 我们除了可以投放传统的成品乐器, 提供半成品乐器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发声“乐器”, 如橡皮筋、 筷子、 箱子、 杯子、 瓶子等等, 尝试不同的触摸发声。

四、 鼓励并支持幼儿在打击乐游戏活动中的体验与创新。

音乐具有感染力, 而音乐游戏则更有共情力, 在游戏中结合音乐与打击乐器的欣赏与操作, 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感受与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收获与快乐。 如何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有效的引导与支持, 让幼儿充分地自主探索, 并在活动中探索新的知识和创新游戏的玩法, 与教师的活动设计、 组织和实施过程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老师提供的打击乐材料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 同类乐器不同音色、 音高, 都会使幼儿在操作体验中带来不一样的玩法和感受。 如单响筒与双响筒的演奏、 铃鼓与小鼓、 三角铁与碰铃等等。 除了用小手, 还可以借助辅助乐器, 除了单独演奏, 还可以与同伴合奏、 小组轮奏等等, 不同的表演形式也有助于幼儿对乐器与游戏的创新。

总之, 音乐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力量, 而广东音乐作为本土重要的艺术文化, 在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得以渗透传承, 我认为是一件很有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事情。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马儿打击乐
新时期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看!马儿在说话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学校管乐团对传承广东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粤乐唱响上海滩(上)——从文化变迁视角论广东音乐驻沪成因(1867-1949)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风景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