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红色旅游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嬗变

2020-02-21叶光宇韩广富

社会科学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革命

叶光宇,韩广富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江西省率先提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的发展口号,[1]掀起了中国红色旅游的热潮。对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阶段特征进行归纳梳理,揭示红色旅游的发展经验,不仅具有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未来红色旅游发展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

一、2004-2010年基础夯实阶段:政府主导下红色旅游发展框架与工作机制的完善

2004年是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开启元年。2月国务院通过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革命圣地游和红色旅游来教育未成年人。”[2]8月国家旅游局启动“红色旅游”工程,提出红色旅游骨干体系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新构想,10月在江西省举办“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的宣传活动,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这一系列举措与纪念活动标志着中国红色旅游发展开始了由政府主导的初步探索,为红色旅游的启动发展和规划编制提供了契机。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首个指导全国红色旅游实践的战略性文件《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一期《规划》)。一期《规划》提出了“围绕8方面内容发展12个重点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框架,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丰富和加强新时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为了推动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实现规划总体目标,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导向性、前瞻性和区域性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高对红色旅游的认知理解。一期《规划》实施初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就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三个转变”要求,即“要在认识上,实现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旅游扶贫开发工程”向“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工程”的转变;在处理与其他旅游的布局关系上,实现从“一个跟进工程”向“一个领跑工程”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从联合少数单位一起行动向协同各相关方面共同推进的转变。”[2]2005年6月16日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制止以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名组织公款旅游的通知》明确要求认识以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名组织公款旅游问题的危害性,及时规范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行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3]这一系列决策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观点,进一步为红色旅游“三个转变”提供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二是加大对红色旅游的财政支持。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达12个与抗战相关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安排预算内补助投资2.32亿元。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了第二批红色旅游国债投资,共安排东、中、西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个,国债资金4.68亿元[4],据统计,规划实施六年间,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30.08亿元,用于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中央财政安排经费10.90亿元,用于维护修缮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持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改陈布展;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维修了133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5]除以上专项拨款外,多部门在关于红色旅游参观门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如《关于学生红色旅游团交通安全保障及有关费用优惠问题的意见》《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等文件都一定程度上对红色旅游参观设施门票实行减免补贴政策。

三是扩大对红色旅游的扶持范围。一方面,多部门通过确定教育示范基地的方式实现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延伸。如中宣部分别于2005年11月和2009年5月公布了第三批6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和第四批87个;中央纪委监察部于2010年5月命名第一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于2009年命名了首批160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6]。充分利用革命旧址、遗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纪念馆和博物馆、教育示范基地等设施充实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政内容、国防教育,增强红色文化、革命旧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赋予教育基地更多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政府通过加强区域规划编制优化红色旅游的空间布局。2008年国家旅游局颁布《国家中西部及西北片区红色旅游规划(2008-2020)》。通过遴选具有代表性红色旅游资源的湘赣闽片区、鄂豫皖片区和西北五省片区实施规划,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框架和格局;通过构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体系、市场体系和全覆盖的空间布局体系,进一步完善布局。[7]

四是丰富红色旅游的指导性文件。200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强调抓好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加快落实一期《规划》各项具体任务。2008年3月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10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创造性将革命文物内容进行拓展,明确革命文物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实践或者英烈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与优良传统。9月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门印发了推进实现一期《规划》第二阶段发展目标的专项指导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强调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多种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加快把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结合起来,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满足多样性的旅游市场需求。[8]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的意见》,特别强调要继续发展红色旅游,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红色旅游。

一期《规划》实施六年来,红色旅游已基本完成基础夯实阶段,据统计,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其中2010年红色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3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20%;促进直接就业人数91.2人,间接就业371.1万人[5],全国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一期红色旅游的总体发展目标,并超额完成两个阶段性任务。这一时期红色旅游的发展特点主要是红色旅游“四个体系”初步建立与完善,具体包括:一是以12个重点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掀开序幕;二是尝试与新业态融合并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使红色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三是政府与市场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形成红色旅游产品多元化体系;四是红色景区着眼于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和推动者,构建红色旅游教育培训体系。

二、2011-2015年深化过渡阶段:多领域政策引导红色旅游常态化制度化

201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二期《规划》),二期《规划》立足实际,进一步规划了能够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四个历史时期的13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对产业升级、融合发展、财政管理和监督、景区服务综合评价体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新要求,并设立了“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8]的发展目标。这是“十二五”时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

二期《规划》实施的五年间,为了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的特殊作用,提升吸引力,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具有系统性、现实性、可行性和区域性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继续深化对红色旅游的认知理解。2011年7月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依托革命纪念场所,组织军人和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并于2012年和2015年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已命名的1000余处国防教育基地中遴选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第二批和第三批各80处。[9]10月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10]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领域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红色旅游。”[11]

二是继续加强革命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2012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文献收藏单位启动实施了“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并纳入《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提出“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12]等措施。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管理的通知》,8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际,国务院公布了涉及25个自治区、省和直辖市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80处。并于次年8月公布25个自治区、省、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共100处[13],旨在加强抗战遗址保护,加强抗战史料挖掘与宣传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记历史,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继续加大对红色旅游的财政支持。根据二期《规划》确定的发展要求和任务目标,中央财政及各部委持续加大红色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据统计,2011年国家发改委编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总体建设方案》,预估31省市300余个项目投资约50亿元[14];2012年编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期总体建设方案》,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11亿元,用于74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9];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用于国家部门确定的免费开放名单的博物馆、纪念馆或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运转经费补贴和陈列布展补助,用于中央地方攻坚国家级博物馆的补助。[15]2015年中央财政扶持红色旅游发展相关资金投入达109192万元。[16]

四是继续补充红色旅游指导性政策。这一阶段党和国家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研学旅行基地的充分利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并提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17]并从保障国民旅游时间、改善旅游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旅游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提出六项具体要求与措施,为旅游市场和红色旅游行业发展营造有利条件。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18],同时还督促发改委、旅游局等部门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提出中国旅游“515”战略,即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5大目标,旅游10大行动和52项举措,积极开展红色旅游。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将红色旅游作为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研学项目。

五是继续扩大红色旅游的扶持范围。首先以区域发展带动老区红色旅游。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国家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2011-2020年)》《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吕梁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大力发展以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其次发布专项计划推动老区振兴发展。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2-2020》《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四个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最后是规范地方政策和措施引导红色旅游发展,如《华东片区红色旅游桂爱华2012-2020年》《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7年》等。

六是开拓红色旅游国际市场。2015年6月底举办“2015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开启了红色旅游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通过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关于2015-2017年红色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对2015年至2018年中俄两国开展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的机制体制、内容形式、发展前景予以了明确。[16]此外,国家旅游局确立“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以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国际化和试点工作。此次活动标志着红色旅游由民间交流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根据统计,仅2014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达9.07亿人次,年均增长15.39%,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例四分之一;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2264.78亿元,同比增长14.06%;62个经典景区接待境外游客达294.02万人次,提前一年达成二期《规划》的发展目标[16]。二期《规划》实施五年期间,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外热度持续走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中国旅游业新增长点和热点。这一阶段发展特点主要有: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健全红色旅游发展政策体系,促进政策升级;二是强化支撑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与扶持范围,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加强政策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开启红色旅游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

三、2016-2020年全面推进阶段:多措并举提升红色旅游标准化精细化

2016年10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三期《规划》),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红色旅游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的成绩,要求继续坚持把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期《规划》具体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19],坚持把红色旅游的深挖文化内涵、强化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作为发展首位,要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明确提出完善经典景区体系、运行管理、规范化水平、宣传推广、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六项主要任务。这是“十三五”时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时代确保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基础遵循。

在此阶段,全国红色旅游开始实施红色旅游标准化和精细化方略。三期《规划》提出“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用,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内涵式发展”[20],为了推进红色旅游全面提升,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突出社会效益,强化教育功能。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文物事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21]。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以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为重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十三五”规划发布后,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保护革命文物的指导性文件,如文化部通过《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博物馆建设,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革命文化相关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审核,积极开展惠民服务,积极开发红色旅游演艺项目并加强实施保障。中宣部印发《关于在重大活动中进一步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的通知》,强调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在全国全面推广研学旅行。中央军委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明确要利用好党史军史场馆,开展红色教育,永葆红色活力。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旨在通过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该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推进文化育人。2019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充分利用大型纪念日和纪念活动、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新时代首个关于革命文物的政策文件《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2019年3月联合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线名单(第一批)》,涉及15个片区[22]。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基本需要。在三期《规划》的指导框架下,2016年财政部共安排资金15.47亿元,覆盖红色旅游工作经费、从业培训、宣传推广、节事组织和规划编制与实施等,有效引导和支持了全国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23]国家发改委安排红色旅游专项建设资金9亿元,用于50个红色旅游设施和58个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民航局安排民航发展基金54亿元,用于加强红色旅游主要城市的运输能力和机场接待能力。[24]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修订印发《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规定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受最高补助限额限制。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安排第一批文化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57亿元,用于全国485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三是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可持续化。国家旅游局根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颁布《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服务规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基本信息规范》《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产品和服务基本规范》《旅游电子商务电子合同基本信息规范》《会议服务机构经营与服务规范》等六项规范性文件。这既是推动红色旅游规范化标准化的全面提升,也是扩大红色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加强与互联网创新融合的基本规范。2017年3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支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配套的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打造精品公路旅游产品,形成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路线,并于6月印发《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重点对四级及以下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公路和周边路段的升级改造,计划要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衔接,形成红色旅游公路网络。10月底发改委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通过重点提升228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服务水平以及必要的生态环境,促进红色旅游功能与作用的可持续性。2018年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明确提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11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16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利用丰富文化内涵,促进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升产品品质,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2019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将提升旅游区点服务水平,持续抓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行动任务。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强调“支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25],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力求2022年实现文化和旅游供给持续扩大。

四是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区域发展。2015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指导革命老区“十三五”时期和脱贫攻坚阶段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要求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不断增强老区“造血功能”。明确大力弘扬老区精神,积极支持老区精神挖掘整理工作,结合红色旅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26]等要求。2016年7月发改委印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这一举措既标志着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与脱贫攻坚的“1258”体系正式形成,也标志着涉及红色旅游的革命老区区域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则在2020年陆续启动《桂黔滇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罗霄山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和《四渡赤水红色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片区红色旅游理论与实践做好准备。

五是加强红色旅游国际合作与交流。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和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编制了新时代全国首个红色旅游国际合作标准——《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建设标准》,针对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的基础条件、开发与保护、国际合作机制、创建区管理与宣传制定了具体标准。随后在2018和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设立红色旅游展区,展示中国红色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外,2016年至2018年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不断在各领域加强合作,毛主席故居、刘少奇故里、彭德怀故里等红色旅游目的地成为俄罗斯旅客的重要选择,中俄红色旅游合作持续升温。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和政策,实现了中国红色旅游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中国红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推动红色旅游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同时还促进了海外红色旅游的快速兴起,如马克思故居、恩格斯故居、列宁故乡等。

自2016年三期《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红色旅游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其中与建党、建国、伟人、红军长征、革命根据地相关的重要纪念地,五四运动、抗战胜利、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等重大纪念日,特别是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国庆阅兵活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红色热潮。这一阶段的红色旅游发展主要特点是:一是外延式发展。受这一阶段众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红色旅游规模和增益迎来井喷式增长,根据中国产业咨询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底,全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稳定超过15亿人次。二是创新式发展。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消费需求,实施创新融合式发展,形成更加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及多样化的消费运营形式。三是内涵式发展。重要纪念日和纪念地成为这一阶段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重要推动因素,此外,革命文物保护展示传承工作效果显著,据统计中国已登记革命旧址、遗址共有33315处,其中红色专题纪念场所808家,可移动的革命文物49万件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7处,抗战文物3000余处,长征文物1600余处。[27]丰富的革命文物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四是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成为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控制贫困增量的工具,还是建立旅游产业减贫防贫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以来,中国红色旅游历经三期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产业运行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取得了不俗成就。首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不断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实现专项政策常态化制度化,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红色旅游政策体系。其次,党和国家坚持把红色旅游发展作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抓手,强化社会主义阵地意识,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阵地,扩大社会实践活动。再次,党和国家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开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业态探索、特色产品、特色模式的新局面,逐步成为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驱动力量。最后,党和国家坚持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与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与增强“四个自信”相结合,不断发挥红色旅游作为国家形象与历史文化展示窗口的作用。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景区革命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摘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某景区留念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