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02-17黄亚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孕产妇病症产后

黄亚迪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产房 301700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概率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速而不断攀升,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病症的情况,以及社会的影响因素等信息,能够更好地实施预防和干预的对策,进而避免产妇出现恶劣的心理、情绪病症问题,提升产妇生活质量。

1 产后抑郁概述

孕产妇死亡的概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下降的情况,这也有助于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健康。与此同时,社会也关注到孕产妇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充分了解和掌握产后抑郁病症,能够提升孕产妇的生活质量[1]。产后抑郁主要表现为抑郁、内疚、失眠、悲伤、烦躁、混乱、焦虑,甚至是出现自杀的念头。分析影响产后抑郁出现以上表现的影响因素,才能够达成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干预目标[2]。

2 产后抑郁发生情况

产后抑郁属于妇女在产褥期比较普遍且多发的负性心理病症之一,因为目前对于产后抑郁的心境障碍类别划分以及诊断标准仍然存在争议情况,因此导致以往研究应用的研究的设计、筛选使用的工具、样本的含量、筛查的标准以及研究背景和时间节点等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与此同时,在概念理论和实施方法的严密性方面也存在缺失问题[3]。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情况受到了地域、种族、新生儿性别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后抑郁呈现复杂的病症,进而对预防和干预工作造成难度。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受到生理、心理和家庭的影响,因为自身社会角色的变化导致身心出现压力情况,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也导致女性自身存在缺乏支持的空虚感,如果适应能力比较低,就会影响心理出现负性情绪变化,逐渐发展为抑郁病症。产妇因为生产后对自身形象的担忧,月子中心态的变化,以及配偶和姻亲的关系不佳,都会导致出现心理异常,即发生产后抑郁情况[4]。

3 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产后抑郁发生

3.1 人口学因素与产后抑郁 从人口学角度出发分析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病症问题,发现产妇自身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和居住地区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出现产后抑郁的问题。通过收集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产妇的生育年龄与产后抑郁的问题具有相关性,25岁以下发生产后抑郁情况接近50%,35岁以上产妇发生产后抑郁概率接近38%,而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之间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概率为29%左右。产妇的受教育程度与发生产后抑郁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说明产妇受教育程度越低,发生产后抑郁概率越高。因为缺乏对心理疾病的正确认知,导致产妇预防和干预方面的缺失。居住环境不良也会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情况,因为环境不良会导致产妇出现压抑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发生抑郁病症[5]。

3.2 婚姻家庭因素 婚姻和家庭也是影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分析了解到,非独生女或者是夫妻关系不佳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概率比较高,增加了产后心理负性情绪的概率。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取代了原本我国的多子女家庭,家庭结构的变化让亲属关系更加简单,这样也可以让产妇接受来自整个家庭全心全意的照顾与心理支持,避免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配偶和家属的情感支持与物质支持让产妇具备更加良好的恢复条件,进而有助于缓解产妇产褥期的心理压力,并且能够缓冲孕妇的情绪变化问题[6]。

3.3 生活事件因素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生活事件对于产妇产后抑郁病症的影响存在明显关联性。在孕妇怀孕期间因为负性事件的影响,增加了产后抑郁的风险。负性事件包含生病、先兆性流产、缺乏孕产期保健知识、失业,以及家庭成员对孕妇妊娠或者是胎儿性别不满意等情况,都会增加孕产妇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长此以往导致产妇出现抑郁病症[7]。在孕产妇怀孕期间,或者是生产后的6个月之内发生生活事件,都会增加产妇的抑郁病症发生概率。生活事件影响因素充分说明,产前针对孕妇实施预防干预,能够科学避免产后的抑郁病症情况,正确引导孕妇可以避免其因为发生生活事件而出现负性情绪。

3.4 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支持产生社会的相互作用,社会支持存在于社会关系当中,通过这种支持能够让个体感受到来自于社会支持的帮助,并成为个体情感层面上的依赖。近年来,研究关注到社会支持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与个体发生的心理行为异常存在明确的关联性,也值得相关研究学者深入探讨。产妇能够接受到的来自于社会的社会支持包含配偶的支持、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亲属和朋友的支持等。从孕妇怀孕开始到生产之后长达1年的时间当中,因为孕产妇减少了正常的社交活动,不能够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很容易发生心理紊乱等情绪的障碍问题,进而出现抑郁问题[8]。

4 策略建议

4.1 产后抑郁发生是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影响产妇心理情绪的因素是多元化的,错综复杂的情绪会导致产妇出现抑郁的问题,不仅仅是产妇自身的因素,产妇的孩子、丈夫、亲属以及朋友等,都会影响产妇情绪敏感等问题。科学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产妇的不良情绪等问题,给予产妇充分的情感、物质以及信息条件,满足产妇需求可以提升产妇的自信心,还能够降低产妇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进而让产妇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稳定产妇的情绪能够让产妇良好地度过月子时期,提升产妇的自信心[9]。本身月子期间产妇与外界的交流减少,存在内心空虚和无助的问题,如果产妇的家属和朋友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怀,可以促进产妇情绪的恢复。家庭关系不和睦会影响产妇恢复期的情绪,也是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严重性风险因素,并直接影响姻亲的关系。提升姻亲和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保证产妇的心理健康。产妇从怀孕开始生理和心理状态就逐渐地发生变化,怀孕期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关系着产妇生产后的心理状态,如果能够从怀孕期间就实施健康指导,可以平复产妇情绪,避免出现后期的抑郁病症。产妇及家属对于胎儿性别的预测也影响产妇产后的情绪变化,丈夫能够积极地引导产妇,为产妇建立幸福感知,可以协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

4.2 孕产保健知识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孕产阶段的保健知识现状并不乐观,直接影响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病概率提升。通过收集相关调查研究资料了解到,接近60%的产妇在怀孕期间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或者是参加过健康教育活动等。另外,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产妇参与的概率也仅为6%左右,很多孕产妇对于怀孕的知识了解程度低,也没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医院应当关注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积极应对当下孕产妇保健工作严峻局势,是未来医疗、保健工作体系的重点内容。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数据了解到,孕产妇的年龄小、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导致对相关孕产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偏低,也会影响孕产妇到保健活动课程中参与的积极性[10]。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保健宣传组织应当认识到向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的孕产妇宣传孕产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并更重视向偏远地区推广孕产期保健知识讯息,让孕产妇及其家属更加关注提前的保健工作重要性,避免生产后的抑郁病症发病概率不断攀升。

4.3 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是妇幼保健机构重要使命 妇幼保健机构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使命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产妇生产后的抑郁病症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概率。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已经逐步构建完成了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体系,并且认识到这一工作核心的重要性,希望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将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础条件,重视大中类型医疗机构的技术导入,将相关联的科研教学机构研究成熟的技术引入到保健机构当中,保证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质量,从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卫生服务工作体系,保证为妇女儿童群体提供具有人性化、综合性质,以及具有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11]。本次研究通过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到,省级妇幼保健工作体系存在比较复杂的情况,影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因素比较多,影响发生概率呈现出偏高的问题。省级的妇幼保健机构需要关注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重要性,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态度,与相关基层的联合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配合,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并推广这一领域的保健理念。科学实施预防和干预产妇产后心理抑郁的应对措施,可以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概率,进而降低抑郁疾病对产妇以及产妇家庭造成的伤害,让产妇能够以积极的情绪处理母子、母女、夫妻、姻亲等关系[12]。

4.4 产后抑郁预防干预应从高危人群抓起从危险因素入手 孕妇从怀孕的初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此时孕妇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无论是孕妇的配偶、家属,还是医疗保健服务的工作人员,都可能影响到孕妇的情绪和心理。针对不同个体的性格特性,以及抗压能力的程度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孕妇和产妇存在的心理抑郁问题。孕产妇会受到周边环境、社会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关注到社会支持对于孕产妇心理抑郁的干预重要性。对于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的孕产妇负性情绪问题实施科学的预防及干预,能够在孕妇到后来预产期期间平稳其情绪,降低孕产妇可能出现的心理抑郁病症问题[13]。预防产妇的产后抑郁病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这一目标在孕产妇接受保健检查期间,针对可能存在产后抑郁风险的孕妇实施针对性检查,并科学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策。科学预防和干预策略提出,应当由妇幼保健机构为孕妇实施早期筛查,发现高危群体并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重视健康教育和推广工作,为孕产妇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与此同时构建社会支持的网络,引导孕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孕产妇选择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本次研究关注到我国社会特色,针对地方孕产妇的保健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省级地方社会文化特征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妇幼保健工作体系,从孕产妇日常生活的环境、身体健康以及文化程度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分析社会支持对于产妇产后抑郁病症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疾病病症问题,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病概率,提升产妇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通过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到,产妇配偶的文化程度、产妇居住地区、夫妻的关系处理、孕产保健知识知晓率,以及独生子女情况,都是影响产妇出现产后焦虑的因素,深入拓展社会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更加明确地掌握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病症的机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干预和治疗护理产妇产后抑郁病症问题。社会发展让医疗保健工作体系关注到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疾病严重危害性,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案能够提升女性生活质量,对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能够满足未来社会长久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孕产妇病症产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青春期病症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