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的价值内涵和存在问题及改良路径

2020-02-16孙洋洋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药语文课程人文

孙洋洋

西方医学史家亨利·西格里斯在上世纪初对医学的属性问题做过精辟的阐述:“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医学的人文属性决定了人文课程成为医药院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中国当代人文课程中,以文学艺术为载体的语文教育,对“社会”“人生”“生命”等母题给予了极大关注,比任何一种语言形式更能影响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信仰的建构。然而,当下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中语文课程往往缺位或者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语文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1 高职医药专业设置语文课程的价值内涵

“语文是什么”是语文教育界争讼了大半个世纪的话题,争讼实际上暗含着对语文教育内在价值的探索。虽然,争论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语文层面,但是对探索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的价值内涵有着一定启发性。

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面对的是经历过系统的语文知识教育,有着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同时还需要通过高职语文教育来促进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高职医药专业学生。它既有别于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要求,又有着融合医学专业特色的需求,这就决定了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的独特内涵:是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及相应文化在内的课程;是一种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修养,传递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文化综合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作为学生文化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培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外,以下四方面价值尤其重要。

1.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民族精神、道德规范、文化制度等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并得以传承。传承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建设先进文化,更重要的是,文化是人类共识的符号,是社会得以凝聚的基础,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1]。如果离开这种传承载体,民族精神的承继、民族认同的凝聚都将成为无根之木。

1.2 是开展“人”的教育的必经之途 有学者感慨说:“在中国的人文教育中,我们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关于真正的‘人’的教育”[2]。“人”的教育的缺失源于技术功利与人文精神的失衡。目前,不少医学高职院校开设了人文课程,但这些人文课程还是偏重技术,侧重实用,追求时效,可能会产生不少问题。从语文课程的边缘化到医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医学信仰的缺失;从医患关系的紧张到屡次见诸报端的如疫苗事件等,无不昭示着“人”的教育回归课堂的迫切性。语文教育以情感培养为核心,关注社会与人生,包容着心灵的成长、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人性的真善美、信仰的锻造、情怀的熏染,比任何一种人文课程更能深层次、全方位、持久地感染人心,孕育健全的人。著名医学哲学家阮芳赋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国外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进行调研,指出我国现行医学教育缺失的课程里就包含了文学、历史[3]。王一方先生也认为,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某种形式的文学或文学史课程是极为有益的[4]。高职医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如何让他们扎得稳、做得好、走得远,除了从物质条件入手,在校期间的语文课程教育也是极为必要的。

1.3 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人类从事各种生产性活动创新的源泉,而批判性思维距离语文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它的身影。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鼓励后学对经典要保留一分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朱光潜也指出:所谓持批判的态度去读书,就是说不要尽信书,要自己去分判书中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美,何者为丑[5]。这是针对文艺作品学习而提出的建立批判思维的意图。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文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也给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在课堂上,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会引导学生针对具体作品畅谈体悟,学生通过学习和感悟,观点中自然而然包含着对前人见解的批判性吸收。医学高职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文艺作品的学习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把自己对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社会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进而走向创建。

1.4 提升审美素养 提升审美素养是开展“人”的教育的一个目标。审美素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产生着积极影响,是高职医药专业语文教育提供给学生的重要价值要素。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了,辨别美丑、雅俗的鉴赏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对抗日常压力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锻炼。审美这种特殊的表意实践可以颠覆日常性的压力和刻板,舒张人的情感需求,满足想象力的自由伸展,在恢复被认知-工具理性和道德-实践理性的表意实践所“异化”了的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潜能[6]。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社会功利性的背景下,为高职医药专业学生擦亮这双“眼睛”是语文教育的一项职能。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一般是各时代的经典作品,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借助文学赏析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意识,加强其审美能力,是提升审美素养的有效路径。

2 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江苏省内仅有的四所医药高职院校(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开展了语文课程现状问询调研。调研的对象为语文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调研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教育管理者对语文课程的态度以及本校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等。调研中发现,仅有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面向部分专业三年制的学生开设了语文必修课程。四所院校存在以下现象:一是教育管理者不够重视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语文课程对专业技能和修养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不能引起教育管理者足够重视,导致语文课程缺位或边缘化。二是学生对语文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缺少关联度;语文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生趣,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考核压力小、应试味道浓,不足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以上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对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的认识不足,根源在于语文教师对于课程的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对开设语文课程产生了偏见和误解。笔者分析认为,江苏省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2.1 没有走出为中小学语文教育“补课”的僵化意识 在一些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把教学重心放在语文基础知识上,没有注意到语文教育的阶段性需求。学生在学习过中小学语文课程后,已具备一定的升级知识结构的能力,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应该是补缺,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注重人文精神的涵养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不应再采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模式。新时代的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应当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要求来定位,培养有文化、有能力、有灵魂、有情怀的医药卫生人才,不走出为中小学语文教育“补课”的僵化意识就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医学教育要求。

2.2 没有走出“语”和“文”的保守思维 目前的语文课程仍然停留在对语言文字层面的教学,没有意识到语文教育并不仅仅是“语”和“文”的教育。我们当下的文化正在经历一个告别“语言学转向”,进入到一个“图像转向”的新的时期[7]。时代在发展,文化在进步,语文课程也应该跟随着文化前进的脚步扩大自身的边境和内涵。无论是图像、音乐还是其他艺术表征,同语文学科都有着殊途同归的育人本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内容理应成为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2.3 没有体现出与医学专业的联系 一些院校在编选语文教材时没有考虑到本校的专业特色,使用的教材有共性而没有特性,不能建立起与专业特色的联系,就得不到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研究者指出,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兼顾到医学教育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所以有必要编写医学生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8]。

3 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的改良路径

通过上述对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需要在坚持人文性底色的基础上,形成医药高职院校特有的框架体系。它只有走出一条具有适应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突出专业联系的改良之路才会具有生命力。

在改良原则上,一是坚持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医学与语文得以沟通的桥梁是“生命”,两者都对“生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关怀。培养有灵魂、有情怀、有文化的医药卫生人才的落脚点在于树立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感,这种生命观是贯穿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的主线。二是坚持以美学熏陶为手段。语文的主体是文学,文学的本质是艺术,艺术的核心是审美。语文教育要重视文本赏析,以美学熏陶作为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知美”、“懂美”、“爱美”,在语文教育的浸润下得到美感启迪,收获精神力量。三是尽可能体现医学特色。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体现医学特色是其获得认同、引起兴趣的重要基础,在课程中要尽可能将医学元素、医学情境以及医学信仰与语文有机结合起来。

基于此原则,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的改良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着手。

3.1 教学内容方面 要围绕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寻找或编写适合的教材,选择有益于德育养成、审美熏陶、与专业联系紧密的经典篇章作为教学内容。比如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篇目中对“仁爱”的追求,富有哲理韵味的教化内容,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审美趣味有着重要利用价值;道家经典中倡导万物无等差、亲近自然的哲学及美学思想,与医学强调“生命平等”的理念有着极大的契合度;古典诗词中有着丰富的涉医诗歌和以韵文、歌行形式创作的医学作品,以及医家传记、医案,往往兼有文学和医学发展史的双重价值。

3.2 教学方法方面 要创新开放。高职医药专业学生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改变填鸭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基础上,实现“心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乐、影像等多媒体手段,设置探究性、开放性问题等方法,鼓励学生勤讨论、勤动笔、勤思考,激发出课堂学习的活力和生机。同时,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开放式的交流模式,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比如在讲解古诗《春江花月夜》时,除了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还可以通过古乐《春江花月夜》的欣赏建立起诗歌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也可以采用以现代诗改写古体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意象的作用和运用,通过学生互评彼此改写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巩固诗歌意象的学习;可以设置讨论环节,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表达自身感悟的活力。教学方法的开放创新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浸入情境、感动情志、锻炼能力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之外,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由课堂的点向社会生活的面延伸,学生才能将课内习得的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巩固加深。此外,积极开展人文知识讲座作为语文等人文课程的补充,让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有趣味有价值的东西进入学生的视野和生活。

3.3 考核方面 要突出能力考核。以往的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临考前突击考试要点,期末考试变成应付考试。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不重视、不感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应转变在一张试卷中测试学生语文能力的传统观念,把期末考核与平时训练结合起来,把对知识掌握的测试与对能力的测试结合起来。在考核中,可以更多侧重探究型、开放型的考试内容,有意引导学生重视和培养自身的思辨、探究、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彰显医学的人文属性方面出发,还是从提升个体人文素养的角度考虑,设置适应医药高职院校需求的语文课程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破除高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边缘化的困境,促使教育管理者转变观念,首要的还是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回应社会需求,在思索改良语文课程的路上迈出第一步。

猜你喜欢

医药语文课程人文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医药类非遗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人文绍兴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