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探索

2020-02-16王帆西安市艺术学校

营销界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科学音乐

王帆(西安市艺术学校)

高等院校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的最新要求,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综合探究具体教学策略,为了进一步明确高等院校如何更为高效的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 明确基层教育目标

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具体开展音乐教学时,地方政府需要进行良好发展环境的合理营造,同时还需要合理优化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各项政策,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还需要进行校地合作机制的合理创建,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并将其教学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地方在具体开展音乐文化教育时,高等院校作为教授活动开展的最高平台,需要和基层文化事业有效结合,为基层文艺团体,乡村,社区以及教育部门培养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音乐人才。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音乐教育时,需要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现状有效结合,合理优化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对基层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培养更多音乐师资力量,确保能够更高程度的满足地方基层教育发展。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还需要基于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发展形势明确基层教育机构音乐师资的培养任务和市场需求,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有序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1]。在我国现阶段,具有更为细化的音乐人才市场,高等院校需要对其音乐专业教学思路进行科学调整,基于既有市场发展需求明确培养音乐人才的目标定位,确保能够更高程度的服务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地方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地方高等院校需要深入探究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对其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基于我国现阶段音乐发展规律开展音乐专业课程,确保能够更高程度的满足现代人才市场需求。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需要科学打造办学品牌,确保自身优势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 构建音乐特色课程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高等院校需要基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科学培养,对基层文化建设和基础教育输送更多的音乐人才。基于此,高等院校需要科学应用当地音乐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开发,确保能够对其音乐文化课程进行有效拓展,创设精品音乐课程,合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高等院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教育模式改革时,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项音乐技能。在我国现阶段,音乐教学模式呈现较高的单一化,和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呈现鲜明的对比,基于此,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音乐专业教学时,需要对其课程设置进行科学改变。在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在具体设置课程体系时,相关内容较为滞后,凸显出更为明显的弊端,导致学生呈现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差,专业基础不足,专业口向窄等问题,基于此,高等院校必须合理优化音乐课程设置。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课程设置会对学生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课程是推动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载体,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培养时,合理优化课程能够确保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高等院校开展音乐教育时,为基层教育部门培养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是科学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目标。基于此,高等院校必须对其音乐课程进行科学改革,科学选择课程内容,合理构建教学体系,理顺课程内容。高等院校在具体设置音乐专业课程时,需要有效融合当地民间音乐[2]。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资源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音乐专业课程上进行当地音乐曲目的合理增加,确保能够有效结合实际教学。高等院校在开展音乐专业课程时,民间音乐内容的合理融入不仅可以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保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开展具有较高地方特色的音乐教育创建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学习民间音乐课程,能够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发展,进而确保学生对家乡具有更为强烈的热爱之情,实现学生视野的有效拓展。基于此,高等院校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科学引进地方民间音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够为基层文化建设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 优化音乐课程结构

高等院校在开展音乐专业教学时,还需要对其音乐课程结构进行合理优化,进行音乐专业课程的科学配置,确保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以此为基础,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设置音乐专业课程时,不仅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文化现状,实现学生文化积淀的合理丰富,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例如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合理增加音乐制作,音频软件编辑,文学鉴赏,论文写作等课程,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拓展[3]。与此同时,还需要基于音乐市场要求对其音乐课程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强化钢琴维护,艺术管理等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利用共享课平台进行音乐课程的合理设置,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因地制宜。

■ 改进教学实践途径

高等院校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首先需要和当地文化部门有效合作,高等院校需要和群艺馆,文广新局等文化部门有效合作,进行信息共享平台的合理搭建,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为了确保更高程度的转化传统音乐文化,高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地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确保传统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结合学生科研能力。在此过程中,高等院校尤其需要重视当地传统音乐的演出推广,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确保当地传统音乐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传递地方精神,实现学生地方文化品位的有效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4]。其次,需要和旅游部门进行有效合作,在现代绿色发展的不断推广过程中,地方旅游事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通过有效结合地域文化和旅游产业,科学应用地域文化能够吸引更为丰富的游客,保障旅游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音乐文化是丰富旅游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能够更为充分的体现当地文化特色。高等院校在具体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时,需要和当地旅游部门有效合作,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合理融入地域音乐文化,确保能够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发展。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科学应用民间文艺团体,邀请民间文艺团体定期来校表演,确保学生能够与其进行更为密切的交流和沟通,为学生音乐表演作品的科学创作创建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深入旅游景区,确保学生能够直接参与不同地区的音乐创作活动,进而确保能够进一步保障后期旅游宣传作品的科学创作与改编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和当地企事业单位有效合作,高等院校需要科学应用企事业单位,基于相关单位的具体需求科学创作相关节目,确保节目内容更好地满足当地审美习惯和生活需求,进而保障高等院校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以此为基础,还可以确保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使其能够合理应用课堂所学知识。最后,需要和农村社区有效合作,高等院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和农村进行学习,确保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感受民间生活,同时,基于当地群众的审美习惯和实际生活进行文艺节目的科学创作,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创建演出小分队和艺术团,和农村社区进行有效合作,基于当地风俗习惯科学开展文化活动,为社区文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通过明确基层教育目标,构建良好特色课程,优化音乐课程结构,改进教学实践途径能够确保音乐课程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有效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高程度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文化事业提出的最新要求。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科学音乐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音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科学拔牙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