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2020-02-12刘冀玉赵秀月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目标

刘冀玉 赵秀月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过,思想教育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社会进入到网络普及的新时代,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新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教育方法创新的可能性,高校思政教育要有效利用新时代的优势,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建设人才。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首先,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在网络普及的新时代,网络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重要路径,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教育实施,内容会受教材限制,新颖性也无法跟上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思政教育没有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不利正确思想的传递。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依托网络搜集教育资源,并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单一性。新时代,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时事政治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思政教育,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在新时代,网络普及,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通过手机进行信息的获取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媒体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也为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提供了保障。师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等进行学习,既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又能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需求层次理论的契合性

1、教育目标的契合性

教育是民族大事,是国家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人的全面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关系学校如何发展和培养怎样的人才,更关系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在新时代,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为了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性,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切入,以生为本,在满足学生在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其发挥潜能,进而能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质人才。

2、教育创新的契合性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时代的新人。但在新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在新时代,在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大学生的个体特征越来越明显。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学生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在此有一定的契合性。高校思政教育者依托层次需求理论进行教育方法创新,能把握大学生的需要,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变化性进行因材施教,进而使创新方法发挥最大功效。

3、教育实践的契合性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内在驱动力驱动的,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使其不断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通过对自身和社会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需求层次理念强调尊重个人的差异性,重视挖掘人的潜力,以彰显人的尊严和价值,进而推动人实现自我的目标。高校思政教育以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为目标,以学生为本,通过教育融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所以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高校思政教育强调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正确价值观进行践行,以规避纸上谈兵。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1、设置教育目标,突出思政教育的层次性和协调性

在新时代,思政教育要规避传统的一刀切教育模式,要通过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协调性的设计,避免教育的混乱性。科学设置教育目标能有效突出个人成长的路线和需求,能使高校思政教育在宏观调整下通过协调性的关照提高教育效果。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的目标,以实现从多个层面满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工作部署。在新时代,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角度考虑,可以将思政教育目标确定为自我实现。

首先,通过层次分明的教育目标,满足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思政教育实践中,高校要依托大学生的需要层次为大学生制定出自我发展的具体阶段性教育目标,目的是通过学生四年大学生生活的把握,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教育目标。其次,注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调性,通过各部门联动和协调,为学生思政教育奠定基础。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个人目标能为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社会目标又能为个人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的协调性,能通过不同目标的协调发展在满足新时代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新型优质人才。

2、丰富教育内容,突出思政教育的人文性和层次性

人的需求是不会因为外界世界的变化而消亡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具象性、丰富性、针对性能提升大学生的活动参与性,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哲学、传统文化和道德、法制等教育内容不断削弱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丰富教育内容,在严守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突出思政教育的人性化,在关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新时代新人成长规律的教育体系。

首先,通过层次的突出性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根据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内容的制定,目的是通过层层递进丰富思想教育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通过突出人文性丰富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设置时,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依托知识传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大学生情感和认知的驱动,设计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教育内容,目的是突出情感教育和道德感化教育等教育内容。再次,思政教育课程设置要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视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进而实现健康成长。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注重大学生的体验,如利用开学季、毕业季等时间节点,通过大型活动丰富教育内容。

3、拓展教育方法,突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激励性

尽管高校思政教育已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但与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需求层次理论强调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而每个学生都有未被开发出来的潜能,如果能挖掘出来,将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要因人而异,运用综合的教育方法,以突出教育的针对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将自己与学生连接起来,目的是保证思政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要遵循多元化原则,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在尊重差异化的基础上使教育有的放矢,目的是通过因材施教对大学生进行鼓励,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如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具体可以采用榜样教育法、实践磨炼法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必要时可以利用心理主题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其次,倡导激励原则。激励主要包括物质激励、理想激励等。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激励,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宽慰的目光,一场激发学生向上的报告会等,都有可能激励学生进步。在运用激励方法时,要结合具体事件、具体学生选择适应的激励内容,以发挥激励的效果。

4、优化教育环境,彰显思政教育的自主性和建设性

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为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持。虽然有高校因经费问题存在校园文化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但在新时代,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为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的外部支持,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条件保障。

首先,以建设为原则构建育人环境。在新时代,高校在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时,要将学校环境作为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通过教学设施的完善,通过人文艺术性校园环境的建设,使校园环境为思想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在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时,要正确处理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关系,要正确处理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的关系,要正确处理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关系,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环境通过相互协同,共建美好校园。其次,以自主为原则构建育人环境。自主性原则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在拒绝依赖和被动的基础上健康成长。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依托自身发展特点进行世界的深入了解,在积极引导大学生行为的基础上使大学生能接受先进文化,能辨别是非,进而向更美好的生活前进。

总之,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前提。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要有效借助新时代的机遇,通过科学设置教育目标,突出思政教育的层次性和协调性,通过丰富教育内容,突出思政教育的人文性和层次性,通过拓展教育方法,突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激励性,通过优化教育环境,彰显思政教育的自主性和建设性,最终实现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目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