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

2020-02-12潘玉立郜丽娜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英语演讲育人思政

潘玉立 郜丽娜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引言

2016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校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和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 号)中又进一步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思路,即以三全育人为关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大思政”的育人理念。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政治引领,培育社会责任,激发使命担当。

二、《英语演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同时也是一所省属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师范院校,一直保持着为国家和当地培养优秀师范生的传统和实力。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英语演讲》是英语师范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前承《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语言基础课程,后启《英汉汉英口译》、《高级听力》、《高级英语写作》等高阶课程。《英语演讲》是“英语+演讲”这种以语言产出为导向的典型语言应用类课程,学生在听说读写课程中的学习成果都可以在英语演讲课上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接受性知识向产出性知识的转化,实现语言“应用为目的,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效果。

三、《英语演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探究

《英语演讲》课程是为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基础课。该课程除了要达成一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还要实现一定的育人目标。鉴于英语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目前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的现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三方面探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1、《英语演讲》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思政建设

《英语演讲》课程以包含丰富思政元素的外研社教材《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口语3:演讲之法》为载体,通过主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对社会和文化问题进行思考,将知识目标、能力与育人目标统一于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另外,为进一步提升真实跨文化场景下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能就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演讲,课程教师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将授课内容重新整合,划分八大模块,选取四大主题:(1)人生与抉择:引导学生了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选择,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格;(2)语言与文化: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化乃至社会学领域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搭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3)个人与社会:引导学生明确个人价值和社会定位,帮助学生培养理想信念和家国意识;(4)中国与世界: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中国梦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英语演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思政建设

除了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家国情怀、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外,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思政教育的效果。实践证明,合适的教学方法会让“思政育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基于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POA)。POA 理论体系由三部分构成:教育理念、教育假设和教学流程,其中教学流程又可以具体划分为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本课程将POA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流程的始终,以学生内在学习需求和外在社会发展需求为驱动,关注学生在英语演讲中的进步和成长,强调“教与学”的双向成效。

在驱动阶段(motivating),首先设置了本单元的产出背景是外国语学院组织了一场英语演讲比赛,要求学生录制一个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说服性演讲视频,发布在“蔚园外院”公众号上,让学生投票选出十佳演讲视频。产出任务分为三个子任务:(1)完成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说服性演讲提纲;(2)完成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说服性演讲稿;(3)录制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说服性演讲视频。在本单元的产出任务中,要求学生通过演讲劝说观众正视此次疫情,坚定共同应对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该任务对学生的目前水平来讲有一定难度,期待学生通过课前的驱动任务,提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通过课上的输入促成活动来弥补不足。

在促成阶段(enabling),教师首先通过丰富的演讲素材为学生搭好脚手架,其次通过设置合理的促成活动,达成“思政育人”的目的。例如,第十二单元第4 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学习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方法的最后一种——情感诉诸(Pathos)。

在评价阶段(assessing),教师结合产出导向法中的师生合作评价(TSCA)和演讲实训的评价方式,从多元角度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另外,教师还将学生的情感、认知、心理、价值观等因素纳入评价范围内,充分体现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以第十二单元的评价为例,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表、互评表以及教师评价表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每次产出的演讲稿和演讲视频的内容来判断学生在情感、认知、心理、价值观等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

3、《英语演讲》课程中教师素养的思政建设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英语演讲》因其课程的特殊性,很多教学内容和演讲素材都会涉及到文化因素和价值观层面。因此,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就更加不言而喻。显然,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思政素养,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做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同向而行。当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时,课堂就变得有温度,教师也变得有人情味,教学更得到了升华。

首先,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政素养,并把素质和品德培养融于语言教学之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高尚价值观念的代代传承。其次,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讲授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讲好中国故事,发表中国立场,培养文化自信。最后,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培训、申报课程思政教育研究项目、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打造思政“金课”和思政“金师”,最终实现“以德施教”。此外,学校要把课程思政教育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督促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道德熏陶和文化滋养。

四、结语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融入价值引导,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文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养三方面探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实践证明,英语专业教学只有在深挖教材内容中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猜你喜欢

英语演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英语演讲的多维培养方法
RICH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演讲教学模式初探
英语演讲与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