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VID-19疫情期间非隔离诊区超声设备的消毒

2020-02-12王若蛟张一休李建初李文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级别消毒剂病原体

孟 伟,王若蛟,吕 珂,张一休,李建初,李文波,王 铭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超声医学科,北京 100730)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该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危重型[1]。

医疗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严格的医用仪器设备消毒是医院感染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超声设备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具有较高的病原体传播风险。因此疫情期间超声医务人员不仅在隔离区须进行严格的感染防控,在非隔离区也必须对超声设备实施规范的消毒流程。

1 超声设备有效消毒的必要性

医用超声探头在使用过程中反复接触人体皮肤、黏膜或存放容器,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此表面微生物污染严重,文献显示超声探头表面污染明显高于公共马桶座圈和公共汽车上的扶手[2]。一旦表面被污染,病原体可以存活长达数周至数月[3-4]。超声设备不正确的清洁和消毒、部件损坏,或超声耦合剂污染,均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5-7]。国内外已有诸多文献报道医用超声设备引起的院内感染事件[8-10]。

在非隔离诊疗区域,超声检查者难以在较短的接诊时间内确定每名患者的病原体携带情况以及个体易感程度。因此超声医务人员应当视每名患者为潜在的传染源,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并实施有效的设备消毒,以确保所有就诊患者的安全。

2 探头的清洁和消毒

国内目前暂无专门针对医用超声探头表面消毒要求与效果评价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这导致国内医院的超声探头清洁和消毒方式多样,大多数仅依据医生经验进行选择,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为预防和控制超声诊断设备表面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院内感染,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综合欧洲放射学会超声工作组[11]、美国超声医学研究所[12]、加拿大社会医学超声诊断协会[13]、澳大利亚医学超声学会以及预防和控制学院[14-15]相关指南的普遍共识,对探头清洁和消毒程序的主要建议如下:

2.1 超声探头的清洁和干燥

探头上残留的耦合剂和皮屑会阻止消毒剂的渗透和作用,因此在消毒前必须对探头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和干燥,以保证后续消毒效果。国外指南推荐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清洁剂湿巾清除残留耦合剂和碎屑。冲洗时水温不应超过60℃,探头面朝下,动作轻柔,勿使电缆线过度弯曲或拉伸。若探头上有凹槽或缝隙,须用软刷进行彻底清洁。国外相关指南不建议使用干纸巾直接擦拭进行清洁,认为其效果不如清洁剂或肥皂,并可能划伤探头表面。探头清洁后应使用干燥的软布擦干或自然晾干,避免稀释随后应用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果。

2.2 超声探头的消毒

2.2.1 消毒方法的选择:超声操作相关的交叉感染风险主要取决于是否与体液接触以及操作的侵入程度。通常,接触完整皮肤的超声探头只需要低级别消毒,即可消除大多数细菌、部分真菌和病毒。而进行腔内超声、介入操作、接触感染或破损的皮肤和伤口的超声检查时,超声设备与患者黏膜或体液接触,因此需要对包括超声探头在内的直接与患者接触的设备进行严格的高级别消毒,以杀灭孢子之外的所有活性病原体。

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类病毒,很多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方法均能有效杀灭病毒。2019-nCoV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 30 min、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1]。探头传感器对热敏感,不适合采用高温消毒或灭菌方法。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可有效杀灭病毒,但这些化学消毒剂对探头传感器损伤较大,易造成探头老化。戊二醛、甲醛等化学消毒剂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国外有文献表明,与双氧水相比,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相对较差[16]。此外,紫外线照射难以实现临床消毒实时性,不适合用于探头的日常消毒。综上所述,在COVID-19疫情期间,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消毒方法的利弊,并参考设备制造商的建议,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2.2.2 低级别消毒方法:低级别消毒方法适用于接触完整皮肤的探头,可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消毒湿巾、消毒泡沫或其他经批准的消毒制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冠状病毒在内的多数病原体,刺激及腐蚀性小,无不良气味,常用于医疗设备表面清洁与消毒。复合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以吸水性较好的无纺布作为基材,浸润复合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总季铵盐含量为含量0.18%~0.22%),国内研究表明其作用于超声探头1~2 min,杀菌率可达100%,杀菌效果可持续6 h[17-19]。季铵盐类消毒湿巾具有良好的清洁力和消毒效果,使用安全方便,是日常及疫情期间超声探头低级别消毒很好的选择。

2.2.3 高级别消毒方法:所有腔内超声、介入操作、接触感染或破损皮肤的超声检查,都要对探头及手柄包括与其相连的电缆线进行高级别消毒。常用的方法有高级别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基于化学消毒剂或紫外线的自动化高级别消毒系统。浸泡消毒是国内常用的一种消毒方法,该方法将探头浸入特殊液体中一定时间,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基于戊二醛或琥珀醛的制剂。使用该方法探头必须放在单独的支架中消毒至少15 min,消毒后须用饮用水或更高质量的水彻底冲洗探头,以清除残留的过敏性或毒性物质。超声检查区域通常比较狭小且通风不良,因此可能造成吸入相关的健康危害[20]。使用过氧化氢的Trophon®EPR系统是国外一种较常用的自动化消毒系统[20],可以在7 min的周期内提供整个超声探头(包括手柄)的高级别消毒,并且有良好的材料兼容性。在由软件控制的机械消毒过程中,整个超声探头放置在密封的消毒室内,系统释放过氧化氢超细气雾剂润湿探头所有表面进行消毒,此后系统自动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该台式设备可直接放置在超声设备旁边,无需将探头从主机上取下,方便日常应用。

探头套的使用能显著减少污染负荷,降低感染风险。超声检查者在以下情况必须使用一次性探头套:所有腔内超声(经阴道、经直肠、经食道超声);所有侵入性操作(包括注射、活检、细针抽吸等);探头接触感染或破损的皮肤和伤口。任何侵入性操作均必须使用无菌探头套。对于包括腔内超声在内的非侵入性检查推荐使用无菌探头套,也可以使用避孕套[12]。进行介入操作时推荐使用一次性穿刺架,有利于避免因细小腔隙清洁消毒不彻底引起的感染风险[21]。

3 耦合剂的选择和使用

目前临床应用的医用超声耦合剂多为高分子水溶性凝胶型制剂。普通型凝胶适用于经完好皮肤的超声诊断或治疗,其主要配方为卡波姆凝胶型,其他黏附添加剂包括甘油、丙二醇,以及抗菌剂防腐剂[22-23]。普通耦合剂非抑菌型,不能完全避免细菌等病原体通过耦合剂传播。此外,国内大多医疗机构使用瓶装耦合剂,开封后使用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更长,未密封的瓶口导致耦合剂容易被外界污染。耦合剂加热也会导致凝胶瓶中的病原体随温度增加而大量繁殖[27]。污染的耦合剂直接与患者接触后容易引起病原体传播,甚至导致暴发性感染事件[24-26]。

有创性操作、涉及灭菌环境时必须使用灭菌型凝胶,其主要成分为卡波姆树脂、杀菌剂及抗菌防腐剂等,能更好地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22-23]。国外指南对于接触患者黏膜、体液、不完整皮肤的超声操作,高度推荐使用灭菌型耦合剂[11-15]。部分指南建议对新生儿进行的超声检查也使用灭菌型耦合剂[12]。

耦合剂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耦合剂瓶口与患者或其他污染源接触,用后应将瓶盖拧紧,存放在清洁的药品柜内。耦合剂瓶勿倒置于加热器中,以避免瓶口因接触患者或加热器底部的病原体而被污染。此外,加热器应仅加热立即使用的耦合剂,并且需定期对耦合剂加热器进行清洁[27]。

4 超声设备主机、显示器、外壳和电缆线的清洁与消毒

一般情况下,超声设备除探头和手柄外的部位应在关机并拔除电源后,用软布沾肥皂水清洁,再用清水软布反复擦拭2~3遍。COVID-19疫情期间,可用75%乙醇擦拭仪器表面,擦拭的软布浸湿程度以不滴液体为宜,以免液体浸入仪器按钮缝隙,造成仪器损坏。仪器清洁消毒后应充分干燥后再开机使用。

5 小结

COVID-19疫情期间,在非隔离诊区对超声设备实施严格的卫生标准对保护患者安全至关重要。每名患者超声检查前后,医务人员均须对探头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对皮肤完整的受检者进行经体表超声检查时,采用低级别消毒足以满足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要求。腔内超声、介入操作、探头接触感染或破损的皮肤和伤口时,必须对探头及手柄进行高级别消毒。探头套、一次性穿刺架,无菌耦合剂的使用均有利于降低设备污染引起的交叉感染风险。具体的清洁和消毒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感染控制标准,并根据相应的临床环境进行调整。目前国内关于超声设备消毒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更多的调查研究为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高级别消毒剂病原体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