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个体化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2-11冯燕子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个体化胃癌

李 婷,孙 莹,冯燕子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南通 江苏 226000)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系统肿瘤,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旨在对患者病灶进行切除,使得其生存期限得到延长,生存质量得到提升[1]。但在围手术期间,胃癌患者的营养情况与其手术过程密切相关,是确保其手术顺利完成和促进其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若术前营养状况较差则会导致其耐受能力下降,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而术后营养状况较差则会导致其术后恢复效果较差,术后并发症较多,使得其预后效果显著下降,因此,给予其有效营养护理措施十分重要[2]。基于此,本研究就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个体化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系统抽样法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参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8~73岁,平均(62.39±5.27)岁;病理分型:3例未分化癌,4例黏液癌,7例小细胞癌,27例腺癌。研究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38~74岁,平均(62.40±5.28)岁;病理分型:4例未分化癌,4例黏液癌,7例小细胞癌,26例腺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观察比较。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均为自愿参与研究。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参照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给予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及生活指导等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阐述:①患者入院后,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对其进行营养评估,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解,同时组间营养支持小组,小组纳入责任护士、营养师及主管医师,联合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其营养干预方案共同制定;对患者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计算其体质量指数,依据恶性肿瘤患者推荐热量计算公式对患者具体摄入热量水平进行准确计算,为其营养方案质量提供有关数据,确保方案的个体性和科学性。②术中给予患者置鼻肠管至空肠上段处理,术后第1天给予患者5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与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鼻肠管泵入,不足热量从肠胃补充,保证患者每天热量达到30~35 kCal/(kg·d)。若患者肠内营养耐受度较优,可在术后第2天给予其全力肠内营养泵入,并依据患者所需量每日进行调整加量;若患者的机体耐受度较低,或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则可先给予其百普力肠内营养泵入,并每天对其营养状况及耐受度进行评估,待其耐受度提高时向全力肠内营养泵入逐步过渡。③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过程中,责任护士负责每天记录患者营养支持情况,并及时与营养师进行反馈,营养师得到反馈后应与主管医生进行交流,对其营养支持方案进行调整,对患者营养支持配方、浓度及每日供给热量等进行调整,若患者营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可给予其谷氨酰胺等营养素进行强化营养支持。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营养状况主要对其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清转铁蛋白这三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时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营养指标检测,进行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较优,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组别例数干预前血浆白蛋白(g/L)血清总蛋白(g/L)血清转铁蛋白(μmol/L)干预后血浆白蛋白(g/L)血清总蛋白(g/L)血清转铁蛋白(μmol/Lv)参照组4130.01±0.4754.01±0.0925.41±1.1035.70±0.8762.08±0.4129.51±0.74研究组4129.99±0.4653.98±0.0825.39±1.0941.28±0.7974.69±0.3839.20±0.97t值0.080.640.0412.3259.0124.39P值0.980.720.990.000.000.00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肠粘连肠梗阻术后感染吻合口萎总并发症参照组412(4.88)3(7.32)4(9.76)1(2.44)10(24.39)研究组410(0.00)1(2.44)2(4.88)0(0.00)3(7.32)χ2值4.48P值0.03

3 讨论

胃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的致死率较高,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主要与患者围手术期间的营养状况相关,若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较差,会使得其耐受能力下降,术中情况较多,且对术后的营养状况造成直接影响,使得患者术后营养较差,抵抗力低,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效果差,导致其预后效果差,临床治疗有效性降低[3]。针对这一情况,临床上主要通过给予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保障,控制其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临床常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通过给予其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及生活指导等措施进行干预,缺少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干预措施,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效果较差。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参照组干预后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情况均差于研究组,干预后营养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均差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较优主要是其在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其个体化营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使患者得到针对性的营养护理措施,使围手术期护理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得到增强,从而其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个体化营养干预措施是一种基于个体化护理概念的营养干预措施。个体化护理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护理概念,其主要是在医疗水平提升和患者护理要求提高背景下衍生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概念,是一种综合优质护理和责任护理的护理概念,其护理理念与优质护理和责任护理一样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个体性差异给予保留,确保干预措施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且可对患者治疗期间疾病转归有效性得到增强,促进患者疾病恢复进程,使其早日康复出院[4-5]。个体化营养干预可增强对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主要是因为这一措施可对患者的肠胃功能进行观察,促进其肠胃功能恢复,尤其是术后通过早期给予其合适的营养干预措施,可使其机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从而使营养物质吸收效果增强,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各项营养指标也随之改善恢复[6-7]。且应用这一营养干预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改善其肠胃功能的同时,间接地促进其机体功能的恢复,从而使得其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增强,促进其术后恢复,同时减少其手术应激反应,使其术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舒适感得到增强,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减少并发症[8-9]。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个体化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良好,可有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观察,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个体化胃癌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