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2020-02-11彭应勇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疝的开放式修补术

曹 云,田 君,彭应勇,梁 玲

(蓬安县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800)

成人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常用治疗方法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将传统疝修补术中张力缝合问题有效解决,防止对腹股沟区上的正常解剖结构造成损伤,对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有效控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近几年,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安全性高、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在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2]。为了探究成人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对比,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与预后情况予以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8例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2~69岁,平均(45.30±8.13)岁;体重23~80 kg,平均(63.19±8.13)kg。观察组78例患者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23~70岁,平均(45.45±8.26)岁;体重24~81 kg,平均(64.08±5.76)k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予以硬膜外麻醉,与腹股沟韧带平行位置做一斜行切口,切口长度50 mm,确定疝囊位置,横断疝囊与高位结扎处理,在精索后方将聚丙烯补片有效放置,在耻骨膜、腹股沟韧带等组织中有效固定。对切口常规消毒与缝合,术后采用抗生素治疗。

1.2.2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患者选择平卧位,于脐上做一纵切口,切口长度10 mm,巾钳抓持皮肤,选择10 mm Troca直接穿刺入腹,与气腹管连接,并建立气腹,压力保持14 mm Hg(1 mm Hg=0.133 3 kPa),在直视情况下在患侧腹直肌外缘平脐位置、对侧腹直肌外缘脐水平下移2 cm处分别穿刺分别穿刺5 mm Trocar。沿疝上方2 cm处,由内向外弧形切开腹膜,弧长6~8 cm,分理出Relzius与Bogros间隙,对精索血管与输精管予以腹壁化,使腹壁下血管与耻骨结节等充分显露。对疝囊最大程度的游离,倘若存在较大疝囊,游离难度较大可对疝囊离断处理,将Bard 3DMax补片有效放置,在腹直肌位置、耻骨梳韧带位置与补片上下缘采用医用胶带进行固定,选择无创缝合线缝合切口,将腹膜切口关闭。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包括尿潴留、阴囊或腹股沟血肿以及切口感染)情况。

1.4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与预后相关指标: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与预后相关指标

分组例数手术时间(分)下床活动时间(h)疼痛持续时间(h)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观察组7848.18±6.0012.26±3.5422.46±9.323.26±1.257504.36±499.63对照组7878.46±5.1428.65±5.8450.35±16.746.27±1.864624.52±351.45t值33.847 521.196 312.856 111.862 441.636 6P值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

2.2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包括尿潴留2例,阴囊或腹股沟血肿1例,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6.40%;对照组患者出现16例并发症,包括尿潴留7例,阴囊或腹股沟血肿4例,切口感染5例,发生率20.5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组别例数尿潴留阴囊或腹股沟血肿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观察组782(2.56)1(1.28)2(2.56)5(6.40)①对照组787(8.97)4(5.13)5(6.41)16(20.51)

注:与对照组对比,χ2=6.658 2,P=0.009 9,①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其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为腹部强度下降以及腹部内压力升高等。在出现腹股沟疝的过程中,患者通常进行简单动作也极易导致疼痛出现,如行走及站立等,对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腹股沟疝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3]。临床上通常采用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将传统张力组织缝合术的不足充分解决,如创伤性较大以及疼痛剧烈等,但伴随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特点,在基层医院适合推广;另外,此种术式治疗时三维补片可不进行修剪,不容易变形,在临床上逐步被采纳[4]。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都少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40%,少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20.51%,说明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总体治疗效果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综上所述,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时间短及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其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疝的开放式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