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口腔鳞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2-11曹山松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鳞癌例数

曹山松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宝坻临床学院,天津 301800)

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便是口腔鳞癌,患者一旦确诊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尽管通过手术可以切除病灶以及转移的淋巴结,但鳞状细胞癌呈浸润性发展,彻底切除的难度大,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合并口腔溃烂、颈部淋巴结长大以及口腔肿块,所以单纯的手术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术后复发率较高。为探究治疗口腔鳞癌的有效方法,我院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化疗方案,并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CT检查、X线片检查、病理学检查,参与研究的58例患者全部被确诊为口腔鳞癌;患者从未采取放化疗等相关治疗。排除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31~82岁,平均(54.96±4.27)岁;临床分期:15例T1期,9例T2期,4例T3期;发病部位:脸颊和软腭各1例,牙龈3例,唇2例,口底9例,舌13例。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32~80岁,平均(55.29±3.46)岁;临床分期:15例T1期,11例T2期,3例T3期;发病部位:脸颊1例,软腭2例,牙龈2例,唇1例,口底7例,舌1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静脉滴注0.9% NaCl溶液加平阳霉素(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932),1次/d。术前化疗时间为10~12 d,再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指标正常后再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化疗2周。

1.2.2观察组: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芜湖中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345),T1、T2、T3期患者的剂量分别为100 mg、200 mg、300 mg。术前将药物植入到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再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指标,若指标正常,在7~10 d内采取手术治疗,术后不化疗。

1.3观察评定标准[1]:根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分为以下四个等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CRPRSDPD总有效观察组2912(41.38)14(48.28)3(10.34)026(89.66)对照组298(27.59)11(37.93)5(17.24)5(17.24)19(65.52)χ2值4.57P值<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口腔鳞癌,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手术可以将原发病灶连同转移淋巴结一并切除,但手术刺激下引起的淋巴管内或血液内的肿瘤细胞以及血液和淋巴中的亚临床微转移灶却无法通过手术切除[2]。术后,原发肿瘤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因子、血管生长因子消失,也会促进癌细胞增殖,导致残留的微小病灶迅速生长。术前采用间质化疗,杀灭血压、淋巴中的亚临床微转移灶,再通过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以及转移淋巴结,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3]结论一致。氟尿嘧啶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的化疗药物,药物在病灶部位的作用时间×有效浓度,与药物的药效作用成正比,药物的毒副作用与外周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载体是聚乳酸,受到浓度梯度的影响,药物向膜外扩散,从而让氟尿嘧啶缓慢地释放在患者体内,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等显著优势,有效弥补了氟尿嘧啶血浆半衰期短(10 min)、作用时间短的缺陷。药物的载体聚乳酸能够在机体内水解并脱脂,生成乳酸单体,在乳酸脱氢酶的氧化作用下,成为丙酮酸,生成H2O和CO2,通过肾、肺和皮肤排出体外。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性、包封率、生物相容性、载药量都比较理想,通过靶向传输,保证药物的有效利用率。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能够直接在原发病灶发挥作用,保证局部药物的高浓度和长效,但血药浓度比较低,避免患者体内蓄积大量化疗药物,从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化疗治疗的安全性。植入式的缓释给药方式,提高了靶区的药物浓度,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有效抑制原发病灶。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口腔鳞癌,在手术治疗前采用间质化疗,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鳞癌例数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仙茅多糖对氟尿嘧啶增效减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