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20-02-11朱细方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克罗恩沙拉益生菌

朱细方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00)

炎症性肠病(IBD)是常见的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回肠、结肠和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和血便为主,同时伴随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体征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属于炎症性肠病。该疾病起病缓慢,病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反复发作,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着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多用药物方案进行该疾病的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均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可使各项症状表现得到缓解,继而控制疾病发展进程。为充分发挥药物方案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IBD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BD患者87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44.5±7.2)岁;病程1~8年,平均(5.4±0.7)年;疾病类型:40例溃疡结肠炎,3例克罗恩病。观察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20~69岁,平均(44.2±7.6)岁;病程2~7年,平均(5.2±0.8)年;疾病类型:39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克罗恩病。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IBD诊断标准[2];②患者年龄>18岁;③无益生菌和美沙拉嗪禁忌证;④入组患者知晓本次研究目的意义,主动参与。排除标准:①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异于常人者;②合并其他类型肠道病变者;③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④存在精神病等沟通认知障碍者。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胆碱药物或止泻药物治疗,合并感染者经静脉途径予以抗生素,调整患者日常饮食,给予高营养食物,及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照组加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生产厂家: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359,规格:0.25 g×24 s)口服,1 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君康(复方嗜酸乳杆菌)(生产厂家: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114,规格:0.5 g×18 s)口服,1.0 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长均为8周,期间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取量,戒除烟酒。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显效:经治疗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表现基本消失,经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缓解明显,经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仅存在轻度炎性反应;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一致性明显,或病情进一步恶化。(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5 ml静脉血,使用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检测。

1.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纳差、恶心和皮疹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在软件SPSS22.0中置入87例IBD 患者的研究数据,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炎性因子水平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314(32.6)20(46.5)9(20.9)34(79.1)观察组4419(43.2)23(52.3)2(4.5)42(95.5)χ2值5.285P值0.021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组别例数TNF-α治疗前治疗后IL-8治疗前治疗后IL-1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390.2±18.666.7±12.140.9±5.425.8±3.225.2±5.052.4±6.3观察组4490.5±18.242.8±9.641.2±5.714.6±1.825.5±4.869.2±5.7t值0.07610.2190.25220.1800.28613.049P值0.4700.0000.4010.0000.3880.000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2例出现纳差,1例出现恶心,发生率为6.8%;对照组患者出现纳差4例,恶心和皮疹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3,P<0.05)。

3 讨论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IBD发病率明显上升,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该疾病具体发病机制,普遍认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致炎性反应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相关,多在饮食不当、情绪不佳、过度劳累和继发感染后发病。该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前者以血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粪中夹杂血和黏液,病情较轻者每出现2~4次,严重时可达10数次,经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沉上升。

目前临床多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采取对症治疗方案,目的在于降低各种症状的严重程度发作频次,使得病情得控。美沙拉嗪是一种磺胺类抗菌药,它对前列腺素的合成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减少结肠黏膜中前列腺素E2的释放;不仅如此,美沙拉嗪对中性粒细胞脂肪氧化酶活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服用可对白三烯B4产生抑制作用,也可对血小板活动因子的合成进行抑制,对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益生菌也被称作是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对生殖系统感染进行预防、降低胆固醇、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免疫力的提升。适当补充益生菌可对胃肠道内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行抑制,使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恢复正常pH值,对腹泻症状有着明显的缓解作用[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充分体现了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在IB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予以IBD患者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方案,可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的产生,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克罗恩沙拉益生菌
能力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水果沙拉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