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0-02-11涂敬国肖庆芬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肝功能微波肝癌

涂敬国,肖庆芬

(同济赤壁医院,湖北 赤壁 437300)

肝癌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同时对患者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病症严重的甚至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应对肝癌引起足够重视,患者出现相应病症时进行及时干预[1]。过去主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因为该病前期症状比较隐匿,患者进行治疗时已经到了疾病中晚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2]。当前,在肝癌治疗过程中,超声引导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效果理想[3]。本研究围绕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对肝癌患者临床效果及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希望改善患者免疫及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肝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纳入符合肝癌诊断标准,且经肝癌确诊患者;②纳入临床资料完善,认知功能正常患者;③纳入2 cm<单个癌灶<5 cm,或多个癌灶<3个,癌灶<5 cm患者;④纳入在本次研究前,没有接受其他治疗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②排除伴有肝肾疾病、血液疾病患者;③排除伴有酒精依赖患者;④排除黄疸型腹腔积液患者;⑤排出黄疸型腹腔积液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7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41~75岁,平均(59.3±1.2)岁,病灶大小:2~8 cm,平均(5.1±1.2)cm,病灶数量:多发者9例,单发者48例。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40~72岁,平均(60.3±1.1)岁,病灶大小:2~8 cm,平均(5.2±1.2)cm,病灶数量:多发者7例,单发者50例。患者同意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①对照组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叮嘱患者取仰卧位,应用Seldinger法在患者右侧股动脉进行插管穿刺,同时行动脉造影术[4]。对患者病灶血供、大小和数目等病灶状况进行分析,之后在病灶供血靶动脉将300 mg卡铂+50 mg阿霉素+20 ml碘化油乳剂+10 mg丝裂霉素推入。对肝动脉造影状况进行分析,治疗效果满意,则将管拔出,之后对伤口进行压迫,进行有效包扎[5]。②研究组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患者接受手术前,告诉患者应禁水、禁食8 h,对静脉通道进行建立,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叮嘱患者取右前斜位或平卧位,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病灶定位,并需测量病灶大小。根据患者病灶直径,超声引导下进行微波点击植入,在整个肿瘤病变位置使用辐射天线组合的热场进行覆盖。之后,根据肿瘤大小,对合适功率进行选择,选择与发射时间相一致的微波进行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行常规抗感染和护肝治疗[6]。

1.3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显效:患者转移病灶和肿块大小明显减小,减小幅度在50%以上;有效:患者病灶和肿瘤大小减小幅度在50%以下,甚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病灶或肿块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扩大。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7]。②两组患者情感职能(RE)、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应用健康测量量表进行评价: ①RE评分:1分:有;2分:没有;实际得分为各条目分数总和,RE=(实际分数-3)/3×100。分数越高,健康状况越好。②RP评分:1分:有;2分:没有,实际得分为各条目分数总和,RP=(实际分数-4)/4×100。③PF评分:1分:有;2分:有一点限制;3分:完全无限制。实际得分为各条目分数总和, PF=(实际分数-10)/20×100[8]。③两组免疫及肝功能对比:对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指标使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对患者血清IgE 、IgA、IgM、IgG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数值越接近正常值,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RE、PF、RP评分对比:研究组随访3个月和随访6个月RE、PF、R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5732(56.1)17(29.8)8(14.0)49(86.0)研究组5737(64.9)19(33.3)1(1.8)56(98.2)χ2值5.7621.8415.2686.825P值<0.05>0.05<0.05<0.05

表2两组RE、PF、RP评分对比分)

组别例数RE评分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PF评分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RP评分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5755.3±15.265.1±13.258.2±11.761.2±12.755.8±13.764.7±11.8研究组5776.2±15.484.1±13.571.4±11.287.3±12.774.2±13.686.4±12.2T值1.63815.7211.05814.8701.65214.82P值>0.05<0.05>0.05<0.05>0.05<0.05

2.3两组免疫及肝功能对比:研究组IgA、IgM、IgG数值高于对照组,IgE、ALT、TBiI、DBi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免疫及肝功能对比

组别例数免疫功能IgE(U/mL)IgA(g/L)IgM(g/L)IgG(g/L)肝功能ALT(U/L)TBiI(μmol/L)DBiI(μmol/L)对照组57156.3±14.21.4±0.31.6±0.49.3±2.465.2±7.248.4±6.235.3±6.2研究组57151.3±12.71.8±0.31.7±0.312.6±3.141.0±7.225.1±6.420.8±6.1t值16.86215.17215.26315.72914.08514.85215.682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肝癌为较高恶性程度疾病,患者对病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9]。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尽管可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但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微波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当前中晚期治疗的主要方法为微波消融术[10]。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将微波技术与超声影像进行有效结合,可准确定位超声出现的肿瘤,在肿瘤中将特制针放入,之后再将其放入微波电极,对微波辐射启动后,可在肿瘤部位有效集中热效应,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凝固肿瘤组织,使其坏死,进而发挥灭活效果。另外,因为具有较大电磁波辐射面积,可对靶组织周围血管进行有效清除[11]。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研究组IgA、IgM、IgG数值高于对照组,IgE、ALT、TBiI、DBiI数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具有更高治疗效果,可对患者免疫及肝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不仅关注身体健康,同时对身心健康有了更高要求,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生活。所以,本研究通过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随访3个月和随访6个月RE、PF、R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能够对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因该治疗方式可对患者免疫及肝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因此能够对生理功能进行进一步提升。所以,接下来应对肝癌发病机制进行有效探究,希望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率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对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容易出现发热和疼痛等并发症,降低了治疗安全性,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主要原因为具有较大瘤体,在对患者进行微波治疗穿刺过程中会伴有疼痛症状。发热还会导致肿瘤组织坏死,因为穿刺时与胆囊具有较近距离,增加了胆囊炎发生率。另外手术操作者熟练程度和手法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对多发、距离胆囊位置较近巨大肿瘤为超声引导下治疗禁忌证[12]。

综上所述,对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具有非常高的治疗有效率,可提高RE、PF、RP评分,对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可改善免疫及肝功能,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很好促进作用,所以,在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应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肝功能微波肝癌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