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致残率的影响

2020-02-11龙海丽林璋君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致残率高压氧脑组织

龙海丽,林璋君,王 凯

(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孝感 432500)

卒中是一种起病急骤、以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为多见的卒中类型,具有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疗,否则可导致患者出现重度残疾,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近些年高压氧广泛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面,效果较为理想[2]。因此本研究拟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致残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1.7±7.5)岁,发病时间平均为(2.3±0.6)d;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3±7.8)岁,发病时间平均为(2.4±0.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根据颅脑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3];②发病时间均小于3 d;③均为首次发病,且未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②合并有精神障碍或癫痫病史的患者;③合并有严重感染反应的患者;④对高压氧治疗有相关禁忌证的患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抗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组织、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态、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力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常压氧进行治疗,氧疗舱内压强设置为当地大气压,每次治疗时间为90 min,观察组则加用高压氧进行治疗,氧疗舱内压强设置为0.1 MPa,升压时间为25 min,吸氧时间为60 min,减压时间为25 min,两组患者均氧疗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发病第3天、治疗结束后及发病3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第3天、治疗结束后及发病3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致残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残疾情况予以分类(独立:1~2分;残疾:3~5分),致残率=残疾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选择SPSS18.0软件予以分析处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致残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入院当日、发病第3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分)

组别例数入院当日发病第3天治疗结束后发病3个月观察组4521.27±4.7517.56±3.1210.45±2.28①5.68±1.72①对照组4521.31±4.9318.02±3.4114.90±2.578.74±2.1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致残率比较:发病第3天时两组患者致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致残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发病第3天治疗结束后发病3个月观察组4531(68.89)17(37.78)①8(17.78)①对照组4534(75.56)28(62.22)20(44.44)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由于脑血管形态受到明显损伤或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情况,使得患者脑组织血液供给严重缺乏,而神经细胞对于缺氧病理状态的耐受程度相当低,因此可出现缺血性坏死,进而使得患者的神经系统生理功能严重缺损,若未在疾病早期阶段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给患者造成永久性的残疾,给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以及患者家庭均造成不利的影响[4]。因此,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降低致残率显得极为重要。

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病理状态是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基础,故临床治疗目标主要为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状态,明显增加血氧含量,显著性提高氧分压,同时还应当扩大氧气有效弥散距离,最终可明显改善脑缺氧组织的氧生理代谢过程,阻止脑组织进一步缺氧的加重,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5]。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性增加氧气的有效弥散生理学功能,有效阻断脑细胞的凋亡过程,使得半暗带区域的脑神经细胞尽量恢复,同时还可明显提高脑神经细胞利用葡萄糖的效率,进而提供必需的能量物质[6];高压氧还可有效抑制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有害氧自由基分子,显著性抑制炎性反应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功能,确保血脑屏障系统保持通透状态[7]。相关研究证实,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早期阶段即实施高压氧治疗,可挽救更多的脑神经细胞,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8]。还有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3个月内的神经功能恢复最为迅速[9-10],故本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本研究显示,治疗结束后和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明显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致残率高压氧脑组织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